吕颖捷,崔 璀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2014 年9 月,在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而伴随信息社会的来临,“互联网+”正成为一股浪潮,使中国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他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一行动计划的提出在大学校园里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对创业思维模式的转变、创新领域和创业资源的开发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河南应院”)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正积极探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途径,而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
自中共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而这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而言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3]。 国家大力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合发挥自己专长的行业和领域,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又可以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随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与深化,中医药类专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正逐步展开,在中药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社会发展对中医药学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高,中医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且就业时专业契合度高,导致他们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意愿不够强烈。 其二,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的当下,中医药行业发展迅猛,但是相较国际药企,我国中医药行业新药研发基础薄弱,成果转化缓慢。 因此,中医药企业要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实现由生产型、 仿制型企业到创新型企业的转变,实现弯道超越,就需要培育更多的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医疗服务与网络平台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应用型中医药营销人才缺口较大,但在学校教育方面,中医药专业所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课时少、实践教学少,尤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4]。 高职院校应围绕中医药行业特色,大力开展双创教育实践。
“竹草堂——您的移动养生管家”是河南应院参加河南省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的项目。 该项目是集研发、营销、传播中医药文化和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中药养生项目, 河南应院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在服务、智能硬件、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双创教育等方面形成特色。 项目开展至今,虽取得一些成果,但在中医药专业双创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在“互联网+”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依托现代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药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细分。 医药企业通过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对接市场需求,依靠价值链的创新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这就对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以竹草堂项目为例,该项目所需的人才既要掌握基本医药卫生等相关科学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又要熟悉并会运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备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医药人才供给侧的短板。这就要求中医药类高等教育全面、 系统地进行创新创业工作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 抓住了想要创办企业或是参与创业大赛的少数学生[5],却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就业机会识别能力、就业洞察力、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以竹草堂项目为例, 中医药专业学生更加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项目实施中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理解“互联网+”对项目研发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很难应用“互联网+”相关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平台持续巩固,创业竞争愈加激烈, 创业者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中医药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多,但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创业之初并没有进行有效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缺乏实践经验是当前中医药专业学生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6]。
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及为其提供的实践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效。目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双创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但在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却明显不足, 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7]。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意识, 一部分学生虽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却没有合适的实践平台或存在资金困难等问题, 还有少数学生虽然在校期间有些实训经验,但在创业过程中存在资金累积慢、融资难等问题,终因入不敷出,创业失败。
应督促师生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正确认识、理解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中医药专业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 在教学时将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也应在深刻理解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业优势,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发展道路。
中医药类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教育方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中, 渗入人才培养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医药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可增加现代化医药设备操作、工艺流程和管理体系运用等实训内容,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其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可围绕药学及中药传统等主题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8]。 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学生可以获得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创业自信心,使他们能在毕业后的创业路上脚踏实地、越走越好。
数字化中药标本馆的建设, 能够使标本馆的管理和信息查询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而这类数字化教学设备和实训平台的使用,使得“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能够使学生不受时间和中药标本实体场馆的限制, 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专业信息,强化、拓宽了师生的信息化思维,更有助于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以河南应院为例, 学校的传统中药标本馆建于2012 年,面积较小,馆藏品种少,名贵药材不多,且因管理不当出现多数中药标本虫蛀、霉变、变色、脱色等情况。 学校虽然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更新与完善工作, 但仍然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的需求。2016 年起,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理念, 学校开始建设数字化中药标本馆, 充分运用AR、VR 等信息技术, 努力实现中药标本的信息化、数字化。 在标本馆建设期间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字资源的开发与整理。数字化标本的建设需要辅以数量庞大的图片、文档、声音、动画、视频等数字资源。在开发数字资源的同时,还要对中药常见的道地药材、混伪品等进行整理、鉴定。 二是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合理应用。 数字标本馆建设了多媒体中药查询系统、360 虚拟成像系统、中药信息检索系统、中国中药植物分布电子沙盘、VR 药用植物电子互动区等,这些信息技术与腊叶标本区、生药标本区、浸制标本区、中药炮制文化区、真伪鉴别区等多个功能区相融合[9],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 为中医药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 三是建设理实一体教学区。 数字标本馆建设了相对独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区,用以满足教学、实训、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等需求,同时设置了优秀作品展区,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数字标本馆建设三年来, 充分发挥了辅助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的功能。一方面,将优秀的传统中医药的文化、理论、技术等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声、像、音和实操等技术进行展示,使其更加生动、逼真,以利于中医药教学、科研、科普和文化的传承。 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动态化地展示每种药材,信息丰富、全面,大大提高中药标本馆的信息承载量, 满足了不同专业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10]。
通常以课程设计或综合训练的形式来开展,属于“第一课堂”,而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实践项目的训练。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辟了高职院校中医药专业的“第二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11]。 高职院校可采取相关保障措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整合校内资源,协调各二级教学机构、教务处、实训中心、招生就业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等部门,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办公室统筹参赛工作,从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服务[12]。
以河南应院为例, 中医药专业是该院的老牌专业,有着较强的学科优势。 该院2016 年初成立了课余“杰出创新人才培养班”,采用小班建制,并成立了各种创新创业团队。 中医药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及项目内容。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 学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中医药专业开设的实训创业课,理论和实训环节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1 增为1∶1~1∶1.5, 学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为了满足实训教学、双创教育的需要,学校针对各项目的需求,新建并完善了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三大实训室和药用植物园, 购入近500 种中药伪品标本,充实了中药标本馆馆藏。完备的实验条件和场所为实验、 实训教学和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便利条件。 中医药专业探索和初步实施了“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另外,学院还着力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并聘请项目研发、一线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优秀创业者到校开展讲座,为师生讲授创业知识、分享创业心得。
通过几年的实践, 河南应院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教育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创促管,健全面向全校的运行机制,建立常态化双创管理制度。二是以创促建,建设符合大赛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基地。 三是以创促教,依托创业项目促使指导教师快速提升业务素质,培养“双师型”高水平教育教学队伍。四是以创促学,针对未来的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创业项目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3-15]。
高职院校可着力培育创新创业公共平台, 推广“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河南应院成立了“互联网+众创空间”等创业社团,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具有特色的 “互联网+众创空间” 等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并加强与相关行业、机构、部门的交流合作[16],鼓励各个创业社团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论坛, 如邀请知名创业者到校开展讲座等,鼓励创业社团“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管理”。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校级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 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同时,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河南应院成立了“竹草堂”等项目团队,向广大学生介绍、推广创新创业成功经验,并为他们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双创队伍。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时代需求,开发网络教育课程,将医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课程专业知识制作成视频, 依托优秀的电子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创业教育[17]。 结合移动通讯工具的便利性, 将创新创业经典案例制作成方便学生学习的数字资源,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将课堂面授、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等三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相关地区、行业、机构的交流合作, 汲取兄弟院校、 社会企业的创新创业工作经验。 如,举办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周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秀评选活动,给予获奖人员创业奖金;收集优秀创业学生的相关材料,开展创业典型成果展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其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 的协同发展,将打通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实践资源的对接路径,对推动创新、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创业实践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快速对接, 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功能, 将专业课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 而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承, 帮助相关高职院校走出多模式双创教育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