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迪婧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016 年12 月7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 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2019 年1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2]。 高职院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既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关注社会人生、 国家发展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师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心理发展、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高职院校要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新兴传播载体, 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国内外专家对新媒体给出的定义不同。其中,国内新媒体研究专家、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的观点比较权威,他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3]。加拿大学者罗伯特·洛根认为, 新媒体是数字互动媒介,可以双向传播,与旧媒介相对[4]。 本文认为,新媒体是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介, 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 新媒体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所以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途径更多,具有超文本性、交互性、即时性、海量化、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正是因为具有这些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 新媒体这一重要的新兴传播载体既能进一步积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2.1.1 强化了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多采用说教方式,大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教育者的理念,缺少话语权,极少数学生还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新媒体教学的改革使高职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并能将自身的观点通过微博、 微信等各类手机客户端和网站等方式,与其他人分享交流,从而强化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5]。
2.1.2 丰富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移动传播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手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6 月30 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 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 亿, 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高职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通过网络客户端可以获取更多的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内容。
2.1.3 新媒体丰富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 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通过网页和智慧课堂等各种APP 的应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就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弊端,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同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解决疑惑问题。
2.2.1 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网络不良信息包括低俗内容和造假、 诈骗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在纸媒时代,传统媒体具有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 课堂也是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 这些因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政治意识、 法律意识。 而新媒体除了具有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途径更多等特点外,还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性。由于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 一些违反网络传播行为规范的信息传播者会通过自媒体传播不良信息。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对信息的真假很难做到有效甄别,易受不良信息的侵蚀,甚至自己也会传播错误观点,做出过激行为,从而引发波动舆情[6]。
2.2.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和智能手机在极大地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 通过各新媒体平台浏览信息、表达观点、与朋友交流。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图片、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3 多种价值观并存
在社会转型时期, 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现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价值观冲突和理想信念缺失。而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的特点助推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现象的扩大,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形成挑战。
笔者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为例,初步探索了运用新媒体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黄河水院党委下发 《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规范学校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发挥新媒体在引领师生思想、展现学校形象、发布新闻资讯、 提升管理水平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壮大新媒体舆论宣传阵地。学校同时要求校内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管媒体的原则, 增强对新媒体发展的适应性,实现对媒体管理的与时俱进,提倡各部门和团学组织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建立官方新媒体平台。
为了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网络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等工作,主动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学校新媒体发展中心建章立制,依据文件精神,制订了相应的新媒体运营管理章程、运营条例、考核条例等规范。学校各官方平台运营成绩斐然。学校腾讯QQ 智慧校园平台在全国高校排行榜中位列第5 位、在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1 位,官方微博平台、官方微信平台位列全国高校100强。学校先后获得“大学生点赞新时代”全国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接力活动优秀组织奖、“我是中国好网民 传递青春正能量” 活动优秀组织奖、运营团队建设示范院校等多个奖项;学校官方微博平台始终位列河南省高校政务微博高职高专院校排名前2 位;新媒体发展中心在“校媒·全国新媒体评选”中荣获原创内容奖、视觉设计奖、最具人气校园媒体奖、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为了加强思想引领,弘扬主旋律,促进新媒体建设, 黄河水院积极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党委宣传部于2016 年5 月成立了新媒体发展中心,加大硬件设施配备等支持力度,加强新媒体制度建设, 实行例会制度和量化考核; 加强团队建设, 每周召开学习分享会, 组织线上线下学习和培训, 与兄弟院校加强交流学习,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团队成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专业技能。学校微信、微博、腾讯QQ 智慧校园等各官方平台以“内容出精品、渠道重拓展、运营重策划”为发展模式,实现平台间的资源融合、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外围合作, 与新浪、 腾讯等平台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官方微博平台加强互粉互评。学校官方各平台根据师生需求,不断新增平台功能,开设多个特色栏目,开展多个话题互动,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增加粉丝黏度;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发布热点和重要新闻资讯, 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进行图文推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以参加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主办的“大学生点赞新时代”全国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接力活动为例,学校积极响应、精心策划,在官方网页、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QQ 智慧校园等全媒体平台组织开展了“黄河水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微信答题知识竞赛”“大学生点赞新时代”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好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图文、视频、H5 等多种形式创作推出《黄河水院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黄河水院贯彻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优质校建设》《水院版“中国很赞”手指舞挑战——我为祖国点赞》等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优秀网络作品,作品被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博推送展播,传递了满满正能量,进一步引导学校学子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激励师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为河南省唯一获此项殊荣的院校,也是全国获此殊荣的3 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
以辅导员工作“十个一”工程为例。 黄河水院于2013 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辅导员工作 “十个一”工程。 辅导员工作“十个一”工程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为开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网络实现思想教育工作常规化,学生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全体辅导员开通、使用博客工作的通知》, 要求每位辅导员坚持每两周至少撰写一篇与学生教育和管理有关的博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兼顾工作及生活感悟,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二级学院(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不定期检查辅导员撰写博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学年末,举行全校辅导员优秀博文的评选及表彰活动。 学校辅导员积极创作优秀网络文化精品,做到教育管理方式与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无缝衔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学校官方网页、微信、微博、腾讯QQ 智慧校园等新媒体平台,创作《黄河水院隆重举行庆祝建党97 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黄河水院隆重举行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黄河水院“最美水院人”专辑》《身边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黄河水院“身边好党员”风采录》《黄河水院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暨2019 年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我校学子邢二朋见义勇为 黄河激流中勇救3 人》《我校学子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黄河水院学子荣获“河南最美大学生”称号》《黄河水院毕业生“偷偷送温暖”两次上央视!各大媒体已刷屏!》等一系列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宣传报道了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河南“最美大学生”、全省高校“大美学工”、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最美水院人”等称号的优秀水院师生的感人事迹,全方位地展现了水院人的可贵品质和精神。 这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深挖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着力培育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师生时刻学习榜样的精神,使他们汲取榜样的力量、追随榜样的足迹,把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内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标杆,从而有力助推了典型选树工程的开展,促进榜样价值引领作用的发挥。
高职院校新媒体宣传工作在引领师生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壮大了宣传合力和网络舆论正能量,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面向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提升作品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扩大传播影响力, 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想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