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19 08:1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传统

郑 颖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郑州 450046)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不断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高校作为培养时代建设者的重要教育领地,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导向,进行不断尝试与实践,落实高校教育改革措施。高校英语学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高校英语教学在文化自信导向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文化自信的构建要求高校英语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发挥英语学科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在英语知识传授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 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自身所应拥有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及对文化生命力所抱有的坚定信心。文化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还能够展示出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作为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文化财富,只有对其抱有高度的自信,才能够更好地接收到其辐射出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加主动的地位。由此可见,坚定文化自信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当要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自信时,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且能够在社会领域中完成传递,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同时能够促进我国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

二、文化自信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

高校英语作为开课范围最广、学生国际交流中使用最频繁的课程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学生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高校完成文化教育的辅助工具。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界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分别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是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人文性则要求高校英语课程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英语课程视为语言承载工具,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借助英语学科这一媒介,我们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西方思想、文化、道德理念,又能够向更多国际友人介绍我国的文化。特别是在文化自信语境下,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互动与交流,不再是简单的跨文化交际,更具备文化输出与传播的功能。因此,高校应重视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利用文化渗透的手段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思想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完成对思政教育的补充,同时将英语课堂打造成为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阵地。

(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文化自信语境下,高校英语课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表现在我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缺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目的为更加流畅地使用英语完成交流,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投入到了解西方文化方面,而忽视对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和融合,使两种文化处在对立的关系上,无法为学生进行文化输出和导入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了解到的跨文化知识较少,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实现自身语言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的过渡宣扬,当前高校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内容以西方文化为参考,为学生介绍更多的西方文化和知识。所设置的考试内容也更加重视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这种教学重心的转移不但会造成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忽视,还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文化趋同,不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如果高校学生不具备文化意识,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就不能够完成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无法让更多西方人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阻碍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领域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基础性课程门类,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着其较强的实践性和先进性。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完善与调整,不同学校在全新环境中所设定的发展方向不同,对于英语课程定位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部分院校取得更好的办学成果,而逐渐将教育重心转移到现代文化教育方面,忽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应用,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受阻。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在长期发展中所继承下来的重要精神食粮,其中不但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包含着我国民族的特色和内涵。为全面落实教育改革措施,应消除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使我国英语教育能够保持生命力,且始终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2]。应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不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在传承与发扬中树立文化自信心,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良好发展。另外,传统文化进入青年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积极发挥自身的推动作用,为高校英语教育改革贡献力量,促进高校英语课程的创新发展。

(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力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人民不断总结的发展经验。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增强我国民族的凝聚力,还能够以文化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人们对于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国际往来和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在国际领域中更好地展示我国的风采,增强我国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为我国长远发展争取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大学英语可称为重要载体,将我国优秀文化融合到课程中,不但能够为英语课程增添更加丰富的内涵,还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进入到青年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学生对文化的有效传播,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从而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信心,为我国文化输出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瑰宝,不但记录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还能真实反映出我国民族的优秀思想,对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英语学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并承担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大学英语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机会。一方面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合能够丰富英语教育内容,提升英语课程的内在力量。另一方面,能指导学生理解更多优秀文化内涵,并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不但提升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践行。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为基础,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凸显英语科学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改变传统母语文化缺失的现实,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中,自觉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了解我国文化的优越性和在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完成文化自信在学生群体中的构建,培养学生成为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的跨语言交际人才。

四、文化信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有效结合

在文化自信语境下,要想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良好发展,就要重视对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秉承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重要内涵引入到教育领域,在我国高等英语教育中完成内化。首先,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大量英文词汇都具有概念的含义,并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英语词汇进行深入的讲解,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英文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内容和文化的双向把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词汇在结构与语义方面存在的不同,使学生能够掌握词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跨语言交际和理解能力。其次,高校要重视对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大学英语属于高校所开设的公共课程,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所占课时比例较多。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大学生应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能盲目地追求传统文化在课程中融入,而忽视课程内容的质量。应选择更具时代含义的内容作为英语课程的要点,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最后,要充分考虑英语课程设置的难度,由于专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且所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重新设置时,高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我国文学作品的编译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英语词汇的基础上,掌握更多我国文化的内涵。并利用文学作品内容的趣味性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英语课程学习中,完成我国优秀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3]。

(二)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大学英语学科所被赋予的传承我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文化输出的功能,以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改革的任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并拓展到课堂之外,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利用更具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热情,为学生创造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第一,高校可借助留学生来校进行交换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与交换生进行交流,可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表达的渠道。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向留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外国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并产生认同感,改善我国在留学学生心中的传统印象[4]。第二,高校可利用传统节日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参与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国传统节日寄托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情感,凝聚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例如端午节,寄托着屈原爱国的情感,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渠道。大学英语课程应借助传统节日到来的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屈原纪念馆,理解我国古人为国献身的精神,了解屈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切实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与情怀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文化传承责任,为我国文化在国际领域的传播贡献力量。

(三)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教学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巨大。在文化自信导向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感知力,凸显教师榜样师范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务。一方面,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为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供帮助。由于多媒体设备具有将枯燥文字转化为生动画面的优点,能够利用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我国优秀影片的翻译版本。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暂停和添加文字的功能,更加细致地为学生讲解电影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英语交际词汇和语句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学生推送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即便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微媒体工具对学生展开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利用英语撰写文章读后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并养成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我国文化思想的精华,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其在国际交流中能够更加自觉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我国文化在国际领域的传递速度,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为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ResearchonCollegeEnglishTeachingReformGuidedbyCulturalSelf-confidence

ZHENG Ying

(Henan Finance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high affirmation of cultural ideals and cultural values of a country, nation, or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firm confidence of its own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vita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guided by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