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理论·实践:三维探究制度自信

2020-01-19 04:34姚恒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

姚恒伟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事物的产生需要以一定积淀和实践作为基础,我国的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制度运行中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成功实践,制度的自信则来源于领导主体的先进性以及党的不断的自我学习和严谨的组织结构,自信更离不开对人民表达诉求的保障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1]在制度下展开的各项工作增强了人民的社会认同感,并会这种认同感转化为对社会治理建设的动力,进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我们用海乃百川的气魄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解决制度发展的难题,同时代共进步为世界的社会治理制度贡献中国力量。

一、制度自信以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为基础

我国制度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制度的雏形到成熟、直至新时代进一步发展完善,都有每个时代特有的经验积淀,即制度形成的“基”。近代中国受到欧风美雨的来袭,已经变得摇摇欲坠。先后经历了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由于这些运动都是在封建制度之上的修修补补,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不甘失败的中国人学习欧美先进政治制度,对封建制度大胆批判,革命派以一往之气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但是由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革命道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中国革命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人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立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论十大关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改革开放的这个新阶段,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受到当时的一些资本主义不良理论的干扰,思想多少产生一些混乱,对初期的社会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这时邓小平同志具有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符合我们国家当时的实际状况和利于我们社会主义初期的发展。

世纪之交,受到苏联和东欧解体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得错综复杂,国内思想状况也呈现复杂的局面。这时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要完善党的制度,“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3]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改革进入了新世纪。使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促使党的建设进入一个新境界,为今后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之初,面临经济发展过快,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以至于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非典”蔓延以及世界各国对发展方式的变化,新一代党的领导胡锦涛同志当机立断的提出:“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4]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方式。既能促进循环利用资源,又能使经济的可持续,更能尊重人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添了新的发展思路,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特色制度增加了制度自信。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精准扶贫等政策,在中国特色制度的框架下有序的开展。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党自身不断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同发展紧跟着时代的趋势增强执政能力建设。我国的特色代表制度,充分表达自己诉求,我们党能够充分听取意见,在吸取民意的基础上做出利于人民和改进社会的良策,这与我国的特色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制度能够高效的运转,也离不开法治建设的支撑,没有法律也没有规矩,只有社会的法律制度完善和进步才能保障政治制度贯彻落实。同时,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经验。

二、制度自信以制度的人民性、党性为理论来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人民性

中国特色的政治和经济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用制度保障人民权利方面,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代表人民性质的制度。如“苏维埃政权沿袭苏俄的体制和经验,实行代表会议制度。”[5]现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制度充分彰显了人民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行使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区域自治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二)党性增加制度自信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需要先进的政党来领导的,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制度的最大效力,才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紧密的联系。”[6]党在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才能战胜一切反动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坚持工农联合,抗日战争坚持统一战线政策,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特别现今的“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让全国人民进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领导团结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

其次,中国共产党善于调查研究,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7]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注意到自我革命和实地调查才有发言权的重要性,没有实地情况的调查做出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决定。对于现实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充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必须努力做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8]抗日战争时期,十分注重党自身的建设,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要求党员要团结注重总体的利益,工作上要和地方的干部团结做好合作,对新干部,不要怕他们有缺点,要帮助他们进步尊重他人的长处,保持谦虚学习。看到实际情况要与书本的知识运用到一起,避免只看重理论而忽视干部多年总结经验,这样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这样才会正确处理实际情况中遇到的制度问题,才能完善新情况下的国家治理体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0]对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治理,要求党员敢于严管善于真管,要由治理的决心,经得起复杂情况下改革和市场等因素的考验,只有让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能力提高,才能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具有敢说实话、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网络时代,党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党的组织在革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构建强大的党组织是中共强化自身的必要措施。”[11]党的组织正确决策,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和教育活动,防止个人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共产党的思想意识强化所代表的阶级性。党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教育,注重民主集中制,落实个人责任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制度高效运行。

三、制度自信来自实践

(一)制度下的成就撑起自信

制度下的成就涉及社会、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这些成就坚定了我们在制度上的自信。政治制度中人民的民主性充分体现,民主集中的特点是人民群众能充分表达意见,人民的诉求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以表达。“道路走得怎么样,最后要考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12]进入新时代以来,脱贫攻坚战倒计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让人民过上幸福祥和的生活即将实现;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公路、铁路全国联通,网络通信全面普及,从过去的智能手机是奢侈品到现在成为生活必需品,这是我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成果;在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为重点的作品百花齐放,既有民主、和谐的影视作品,也有爱国主义为主正能量作品,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惩治犯罪,彰显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法治的公平性作品,使人民在公平正义、祥和美丽的国度;在我国经济制度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既保证了公有制的主导性,也有效激发了市场的活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生态建设方面,雾霾从冬日的天空消失,绿水蓝天成为常态化,人与自然地共生得到和谐也不再是梦想。经济发展摒弃了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正朝着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式转变。水土流失得到治理,自然防护林得到种植,植被覆盖率得到提升,多方面的生态得到保护,向自然和人共生;在党的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既有高官落马也有苍蝇被拍,这是我们党的队伍能永久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必要措施。在党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他们听党指挥、为人民服务,始终奋斗在一线为国家安全构建刚铁长城。

政治民主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的治理,对政治制度的完善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民生的保障,让人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安全感,基本生活得以保证和生活的品质的提升,公民有更多的机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经济制度让市场活力迸发,法治的健全让人民对生活和社会充满憧憬;党自身的建设,更好地保障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多方面的成就支撑起来了对社会制度的自信。

(二)凝聚社会共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阶层产生深刻变革,而社会主义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强大的制度来凝聚社会意识,“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3]而无产阶级的精神力量动员社会成员,保持安定的秩序,激发创新活力由这种社会意识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构建完备的政治体系使人民有话能讲出来,有话敢于说出来,让人民在表达诉求上畅通无阻。完善的法律制度威慑、惩戒破坏安全的敌对分子,保障人民合法的权利,既有自由又有界限形成社会良好风尚。在这些基础上形成对制度的强烈认同,对制度有巨大的归属感,当这种归属和认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一种指引社会成员行动的导向,动员社会各阶级会转化强大的后备力量,反过来支撑制度自信。

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的成就令世界惊叹,国家层面载人航天技术从零到成熟,国防科技大国重器支撑着我国战略发展。社会层面由温饱到现代化的迈进,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国民素质文化层次得到提升。救援保障层面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在时刻为我们的人民负重前行,让我们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尽情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制度的自信凝聚强大的社会共识,正团结着亿万的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秉持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为走向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努力。

(三)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做到全国一盘棋。如高铁建设。“在今日之美利坚,任何大型项目的兴建都会引发争议。不仅两党政客博弈不断,老百姓也动不动就翻脸。”[14]美国大部分土地为私有,高铁建设需要大量购买土地,项目投资金额占比高。所谓的民主自由也会因为诸如高铁的噪音等问题阻碍高铁建设。多种因素下高铁修建计划被搁置,甚至被废除。反观我国高铁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牺牲小家为大家”,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国高铁从零起步到世界第一,成为中国创造的品牌。

中国的政治制度却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把惠及民生的工程做好,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来解决一个又有一个的建设中的难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人们为了社会的发展可以奉献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私利来支持国家的建设。并且国家可以用财政来补贴民众,进行公路、通信基站等基础建设,真正做到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中国共产党汲取文明成果完善制度

制度的发展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需要吸取人类的有益文明成果。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智慧,中华文化所具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使我们更容易吸取世界各国的有益文明成果。“吸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5]早期我们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建国初落后的局面中,使经济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三大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我国借鉴西方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教育坚持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特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但是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吸取人类有益的成果加强制度的科学性。但不能直接拿来应用,这样会导致水土不服,要在符合我国矛盾新变化、国情和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展开学习,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实现中国化的转变。同时,我国的制度成熟定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为落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方案。为解决出现在发展中困难和社会治理困境,用中国智慧和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提出样本。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让制度意识深扎于心实践于行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