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冠疫情下心理健康调节的几点思考

2020-01-19 04:34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肺炎心理疫情

刘 升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党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26)

2019年12月以来,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连续出现了部分医疗机构陆续接诊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医疗案例。武汉市通过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和肺部感染。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的持续跟踪,发现这是一种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亲密接触传播为主的新型冠状病毒。[1]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武汉市宣布自10时起交通封城,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一场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保卫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战役正式打响。在这个特殊时期,无论是普通老百姓,派往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或者是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等都产生了一定负面情绪。从微信、QQ等公共通信媒介的对话记录的观察,焦虑、恐惧、愤怒、憎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的负面情绪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一种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肺炎。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2]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经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3]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4]

目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科研攻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科学的认识。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陌生与其易感染性,在治疗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交叉感染和死亡病例等等因素,人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通过梳理归纳,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普通群众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认知

老百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超强传染性和缺乏特效药物治疗,以及资源的不足等等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在各省未宣布启动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前,人们对疫情的认识不足,在网络上甚至有人拿此开玩笑,认为担心是多余的,疫情很快过去,没有形成危机意识,也少见负面情绪。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明确表示,根据目前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随后,武汉市在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三日凌晨两点宣布自十时起交通封城,各省相继启动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疫情的严重性被真实的报道了出来,人们开始产生惶恐的情绪,交流的内容也逐渐出现了我接触过的人们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壁的邻居是否安全,每天新增的病例在逐渐怎多,到底能不能控制等等,这些都反映出负面的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手段开始生效。每天报道的治愈病例逐渐增多等等,人们进入了一个理性焦虑的时期。什么时候疫情完全结束,什么时候可以复工有收入,什么时候可以开学,生活能够转入正轨等等成为了人们思考交流的内容。

(二)基层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认知

基层社区和村的工作人员是和老百姓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一个群体,他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和老百姓打交道。在疫情发生后,他们显然冲在了一线。按照居家医学观察的要求,他们要给所负责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生活用品供给、倒垃圾、买药品等等工作。还要安抚居民应长时间在家所产生的种种不安情绪等,压力非常的大。同时,因为特殊时期不能够回家,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住都要在社区或村进行,有时通宵工作来确定人员的信息等等,非常的忙碌。笔者在特殊时期也在一线下派,每日和基层工作者交流共事,可以明显感受到在重压下产生的负面情绪。担心自己被感染,夜里难以入睡,僵梦,人际交往不如平常等等也表现了出来。

(三)医护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认知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此次疫情爆发期间,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扮演了“逆行者”的角色。春节期间至今,一批批的医护工作者被派往一线,在小我与大我的抉择中做出了最无畏的牺牲。有的在离别前面对着家人的不舍和担忧,有的在一线长时间工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自身抵抗力下降,有的面对着医疗资源匮乏,一个人需要照顾众多患者而超负荷工作。当他们看到一个个生命的离去,一幕幕悲剧上演的时候,非常容易造成心理的创伤,产生无助感和低落。当大型的灾难发生后,一线的人员极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就需要很好的心理辅导。

(四)患者和家属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认知

求生求治是人的本能。在疾病的高发区,面临着患者多和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许多有症状的病人再没能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下,内心焦虑、恐惧的情绪是明显上升的。特别是一些年龄大,身体虚弱或者本就有肺部疾病的人群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医院的患者有退行性行为的产生,言语和行为表现的像孩子;人格独立能力下降,依附于家属和医护人员;甚至自卑自责。

患者家属和患者长期生活交往,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当看到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时,内心也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此外,自身也面领着被感染和接受事实的心理冲击,压力之大,也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五)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认知

经历了四十二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有许多的从业者也对复工复产充满了渴望,因为疫情的出现,生活的成本比平常增多,收入减少甚至没有,产生生活焦虑。

二、关于做好不同人群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理调节的对策

(一)普通群众的心理调节

普通群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宅在家里,不聚集,不出门。目前党中央已经做出了强有力的决策,防控疫情工作正朝着向好的趋势不断推进。若有生活上的合理需求,可联系所住地社区包户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将自己的诉求表明清楚,交由他们处理。若非有重大事情需出门办理,要带好口罩等防护设备,与人尽量少交流,不交流,实在不行可以通过电话。要与他人保持足够的距离,尽量不要触碰公共物品。把勤洗手、室内消毒、开窗通风、勤洗澡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严格遵守所在地的要求,不违反任何规定。

在家中休养,确实会感到孤独烦闷,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看书、看电视,写作,做家务等都是可以的,要动静相衔,切勿久坐或超体力劳动。网络信息要理性对待,不传谣,不信谣。

在家中锻炼,可以采取对场地需求不大的方式,比如做操、瑜伽、原地慢跑等。对于友人亲戚的沟通,要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的方式。

三口之家或者其他不是单身居住的家庭,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大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也可以加强亲子互动,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的引导。保持一颗强大的内心,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大家一定能渡过难关。

(二)基层工作者的心理调节

基层工作人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做到令行禁止,切不可擅自妄为。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耐心细致热情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给居民群众带去安全感,有服务意识,切忌冷漠、慌张、和歧视现象。通知重要事宜一定要用电话的方式口口相述,若使用微信,一定要求居民回复是否收到或者理解。工作压力大时,可以通过用电话、微信的方式与自己的亲密关系倾诉,找到心理支撑;可以在工作之余听听音乐,看看书,把焦虑的情绪降低。要始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正确的、光荣的,全心全意为辖区老百姓服务是践行宗旨意识的表现。同时,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保持和家人通话,让彼此放心。该休息的时候绝不加班,以健康的状态打赢防疫保卫战。

(三)医护工作者的心理调节

医护工作人员要知道自己防疫保卫战的中坚力量。使命光荣,责任巨大。目前,我们已经调动举国资源,3万余名医务人员派往湖北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方舱医院扩建、征用宾馆、高校宿舍,改建病床等方法,医疗资源有了极大的改善。检测手段和新型药物在不断研发,治愈率不断上升,有效手段不断加强,这些都是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医务人员在一线工作时处于高强度的应急状态,透支着自己的全部身心资源,甚至连抱怨的时间也没有。第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不打疲劳战、消耗战,努力做到身心协调,劳逸结合。第二,在他们合理休息的时候,提供心理资助。当病患减少,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时,他们会思考回忆治疗时的经历,有些场景会像过电影一样在他们脑海中浮现出来。专业的心理咨询对要及时跟进,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转移痛苦的记忆,不沉溺,不消极,降低焦虑,减轻痛苦。让医护人员知道是团队同时作战,自己并不孤单。同时,也可以让医护人员自行求助,主动叙述自己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减缓心理干扰。

(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调节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有的患者信心指数很低,退行现象明显,依附于护理人员和家人,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吸氧、人工肺和服用增加免疫力的药物,但根本上还是靠个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而消极情绪本身会降低人的自我免疫能力。从临床观察看,年轻人的病死率低,年老者的病死率高,就和自身的免疫能力相关。

患者在确诊后要有正确的认知,要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医务人员一定会做出合理的救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如条件容许,要在病房内适度活动。无论恐惧、焦虑无助还是愤怒,都是人的正常反映,患者要积极接纳自己的变化,并找到合理宣泄的途径。告诉自己哭泣不是脆弱的表现,适当的抱怨也是合理的,恐惧虽不能消除,但可以转化和利用。想想自己原来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是怎样应对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暗示,给自己力量。

患者接受治疗时虽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但内心要时刻和外界保持连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和家人、朋友多联系,主动报平安,从亲情友情中汲取力量。也可以花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也可以积极和医务工作人员沟通自己的病情和感受,配合治疗。如果确实有严重失眠、焦虑、抑郁情况,影响康复时,可以找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作为患者家属,同样也应该积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救治,及时将患者的病史病历告诉医护人员,不要过分的沉浸在悲伤地情绪中,学会接纳现实。给自己的亲人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一定会渡过难关,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和饮食,不要超负荷劳作。

(五)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心理调节

产业经营者和从业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听从政府的安排和指挥,不可急于复工。目前,认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期,是最咬牙、最吃劲的时刻,若盲目复工,可导致交叉感染,使整个战势功亏一篑。企业经营者要有长远目标,要有战略思维,可以在疫情期间思考企业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可以居家办理业务。疫情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情况,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也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要努力吃透学懂,想方设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按照《劳动法》等法律规定和人力资源保障部的要求给员工发放工资,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已经复工的企业,要严格照要求,对企业职工进行体温测量,消毒等防护措施。不可盲目生产,要有规划。

企业从业人员可利用疫情时机思考自己的专业技术,打磨自己的手艺。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领导沟通工作,和技艺熟练的老员工讨教经验和方法。同时,生活上提倡节俭,不宜过于铺张浪费,做好打长期战的心理准备。

三、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党中央以超凡的智慧和强有力的领导,使得总体战势不断向好。广大医务工作者放弃春节假期,扮演最美“逆行者”的角色,到最前线去抢救病患,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死率。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放弃了回家团聚的机会,在基层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坚决服务百姓,践行宗旨意识。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里,不聚集不串门,为打赢战役提供支持。举国上下一盘棋,高度配合,众志成城,同心同力,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疫情并不可怕,出现负面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去接纳,怎样去调节。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苦难面前从来没有屈服过,要有足够的信心战胜病魔,战胜病毒。通过这次考验,每个经历者都有了相应的心理调节的经验和方法,要及时总结,成为自己的宝贵的毕生财富!

猜你喜欢
肺炎心理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战疫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心理小测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