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研究

2020-01-19 02:03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央大街建筑风格哈尔滨

张 波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哈尔滨位于中国的东北,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而逐渐兴起的都市。尽管中东铁路的修筑带有俄国殖民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哈尔滨城市的发展。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更多的现代化建筑充斥着这座城市,但是,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标志之一的俄式建筑,其存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一、俄式建筑传入的历史

在近代前期,哈尔滨还只是个自然的村落,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东铁路的修筑逐渐改变了哈尔滨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它的城市发展,因此,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哈尔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1896年6月3日(光绪帝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沙俄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全约共六条,在第四条中提出了中国允许沙俄在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同年9月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成立了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至此,沙俄获得了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1903年完工。”[1]中东铁路的修建完成是哈尔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转折点,它改变了哈尔滨的城市发展景象,特别是促进了哈尔滨的教育、各种产业的发展,使哈尔滨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城市之一。

中东铁路的建成,促进了大量的欧洲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来到哈尔滨,其中尤以俄侨人数最多。“在十月革命后的出国浪潮中,有人估计来华俄侨人数约在10~50万人,其中哈尔滨和东北地区就有10多万。”[2]他们在哈尔滨这片黑土地上,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力依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建立了一系列的欧式建筑。这些欧式建筑构成了当时哈尔滨建筑的主体,也成为今天哈尔滨独有的魅力之一。由于当时法国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因此,在对哈尔滨进行建筑设计时,法国建筑的大气、和谐、浪漫的风格也有所体现,这也是哈尔滨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哈尔滨的俄式风格建筑彰显了哈尔滨独特异国风情的同时,也见证了哈尔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二、哈尔滨主要的俄式建筑风格

中国近代社会以来,哈尔滨曾一度被视为在华俄侨的首都。[3](P60)大量的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为了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俄国当局支持他们在哈尔滨建立具有本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当然这其中必然掺杂了欧洲其他风格的建筑。哈尔滨的俄式建筑涵盖了西方建筑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四大建筑派别,即16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17世纪巴洛克风格建筑、18世纪折衷主义建筑和19世纪新艺术建筑。大量的俄式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为它的发展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并逐渐形成了哈尔滨特色的城市文化风貌。

第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追求完美和形象稳定不变的一种建筑风格。哈尔滨的文艺复兴建筑主要有建于1917年原为协和银行的哈尔滨妇女儿童商店(中央大街73号);建于1923年原为哈尔滨犹太国民银行的黄宝珠宝(中央大街57号);商服用楼(中央大街187号)等商业大楼。受到法国建筑风格的影响,这些建筑中带有大气、浪漫、热情等法式建筑风格特点,体现了整个欧洲建筑风格的稳定和追求完美的特点。

第二,由于哈尔滨受历史上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诞生了中华巴洛克这样的中西结合式的景观形式。巴洛克式建筑主要集中在哈尔滨老道外区,最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是1909年在中央大街修建的原松浦洋行教育书店。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产物,在杂糅着自己独有的欧洲风格的同时,还兼具着东方的魅力。

第三,在这座城市中,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代表比较多,这也是哈尔滨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原因之一,甚至在其他风格的建筑中也能找到折衷主义的成分。18世纪的折衷主义建筑在哈尔滨的主要代表是坐落在南岗区红军街124号的荷兰领事馆、铁路文化宫(原中东铁路俱乐部)、车辆厂文化宫等。这种建筑风格体现出西方的建筑风格注重纯粹的形式美,它为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提供了模板,促进了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的发展和创新。

第四,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发生了新艺术运动,从而出现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19世纪末通过法国传入俄国,影响了20世纪初俄国建筑界的建筑风格,主要代表性的建筑有防洪纪念塔、马迭尔等。新艺术运动的建筑体现出了西方建筑风格的造型简洁、自由流畅的特点。哈尔滨的新艺术风格建筑使中西文化和谐交融并得以延续和发展,从中体现了欧洲建筑风格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除了上述四种建筑风格,哈尔滨还有其他风格的俄式建筑,如俄国典型的民居房木刻楞。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俄式风情的特有魅力,同时也对其城市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哈尔滨城市发展进程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

俄式建筑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标志之一,它们的存在增添了哈尔滨城市的独特魅力,也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因素,大量的俄国人来到哈尔滨,并建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建筑,而大量的俄式建筑的建立反过来又吸引了大批俄国人的到来。无论是俄式建筑还是俄国人对哈尔滨的城市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其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仍可以看到浓浓的俄式风情。

(一)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城市格局的影响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它是随着中东铁路建成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而兴起的城市,所以无论是它的城市布局还是街道名称都同我国中原地区的城市有所不同。哈尔滨在19世纪之前,“尚为一片荒凉地段,无所谓街市,综其所有,亦不过茅舍三五,若干风尘满面之渔者聚居而已。”[4]1896年《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签署以后,哈尔滨成为了中东铁路的枢纽城市,俄国也开始了对哈尔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哈尔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莫斯科城市规模为模板,以哈尔滨的最高点——南岗区为重点,①以滨州线为分界线。

在建市初期,俄国就按照欧洲城市对哈尔滨街道进行规划,其街道尺度与欧洲尺度相当,并加入了俄国街道的特点进行设计。于是,哈尔滨的城市街道也与中国传统城市“井”字形街道不同,它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的。“以哈尔滨火车站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去的有松花江街、铁路街、红军街、海关街等街路;并在松花江街主线的中段,以北秀广场为中心点,辐射出满洲里街、民益街、公司街等街路。”[5]这些对以后哈尔滨城市的扩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哈尔滨建筑风格深受俄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大量的俄式建筑在哈尔滨拔地而起后,中西方的建筑文化开始进行了碰撞。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就是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一种兼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斗拱、台阶同西方建筑柱式结构等交汇在一起,浮雕的装饰也是中西结合的。如今,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走在哈尔滨市的道外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俄式建筑残损的外表,感受到当年它们的华丽与高耸。

(二)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商业发展的影响

一条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哈尔滨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迅速的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工业、旅游业等方面迅速的发展。许多的俄侨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并在这座城市创立了许多欧式建筑风格的商场来发展商业。大量商业建筑的出现促进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

当时最著名的商场为:秋林公司、同记商场和莫斯科商场。“莫斯科商场是这三家最气派、最有贵族气质的商场,是哈尔滨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经常聚会的地方。”[6]如今,莫斯科商场成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当我们走进它时依稀能感受到在20世纪初莫斯科商场的繁荣。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发展的商场是秋林公司。秋林公司是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设立的公司,原名为“秋林洋行”。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秋林公司一度由外国进行管理,一直到1953年中国才正式接手管理。如今的秋林公司经过几次扩建后,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此外,大量具有西方特色的饮食,特别是俄式饮食引起了东北饮食风俗的较大变化。这些俄式建筑商场和西餐厅促进了中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哈尔滨与俄国等欧洲国家也进行着商业经济的往来。每年6月哈尔滨都会举行“哈洽会”。“哈洽会”于1990年创办,2014年更名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每次盛会的主题都是依据中俄合作领域所确定。[7]“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促进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贸易与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越来越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哈尔滨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近代历史的影响,形成了它特有的旅游文化特色,其中俄式建筑就是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之一。大量欧式风格的建筑给今天的哈尔滨增添了异国风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 517.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6 496.2万人次,入境游客21.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908.0亿元。”[8](P145)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最具俄式特色的景点之一。中央大街是1898年由俄国的设计师开始进行设计的,初命名为“中国大街”,后改为“中央大街”。据说中央大街铺路用的花岗岩雕铸的方块石,在当时一块就值一个银元。在1 400米长的中央大街上可以看到多种形式的俄式建筑,可以说,中央大街就是这座城市俄式建筑的缩影。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也是游客来到这座城市必去的景点之一。曾经的太阳岛是俄国人及其他国家移民休闲度假的场所,他们在太阳岛上建立了许多民宅和别墅,如今的太阳岛依然保留许多俄式风格的建筑。

(三)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宗教传播的影响

宗教在俄国人心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满足从俄国派遣到哈尔滨的士兵以及在哈尔滨生活的俄侨的宗教生活需要,俄国殖民统治者鼓励俄侨在哈尔滨建立教堂。于是各种宗教的教堂在哈尔滨拔地而起,其中最多的就是东正教教堂。“1899年至1946年间,哈尔滨即有俄罗斯东正教堂达20多座之多。”[8](P71)在众多的教堂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圣尼古拉教堂。圣尼古拉教堂是1900年俄国东正教建筑师根据俄国圣彼得堡教堂所设计,并由雷特维夫主持修建的,在教堂广场周围还先后建造了许多俄式建筑。一直完好保存到今天的教堂是圣索菲亚教堂,它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最大的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如今的圣索菲亚教堂被作为哈尔滨建筑博物馆,走进它就可以感受到那份神圣和庄严。哈尔滨还有许多教堂,如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哈尔滨犹太教新教堂、哈尔滨土耳其清真寺(鞑靼寺),等等,这也是在20世纪初哈尔滨被人称之为“教堂之城”的原因。东正教教堂的建立促进了东正教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宗教徒提供了宗教信仰的集聚地,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宗教在哈尔滨的发展,丰富了哈尔滨人们的思想生活。如今,许多哈尔滨人信奉东正教及其他宗教,与20世纪初大量俄式建筑及俄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俄式建筑对哈尔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由于哈尔滨是新兴的城市,是殖民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一手打造”而成的,受到内地的影响较小,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哈尔滨存在着大量的欧式建筑,这些俄式建筑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欧洲人来到哈尔滨,使哈尔滨欧洲移民特别是俄国人占哈尔滨城市人口的很大比例,并且他们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带到哈尔滨,冲击了哈尔滨人的社会生活习俗。哈尔滨人也逐渐接受了新式的礼仪,城市居民日常交往变得简单化,市民的闲暇娱乐也日渐西化。大量具有西方特色的饮食,特别是俄式饮食引起了东北饮食风俗的较大变化。在哈尔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啤酒、面包等西式饮食出现。如今的哈尔滨啤酒节等具有哈尔滨特色的节日也与当时俄式建筑的传入有关。

从居住习俗来看,大量俄式住宅及其内部设计对哈尔滨人住房以及居住习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哈尔滨民宅用的铁炉子就是受到俄国取暖方式的影响,特别是东北冬天用来取暖的火墙子,也是受到俄国人取暖用的壁炉影响。哈尔滨人的住宅“装饰热”在全中国来讲兴起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装饰材料市场亦因此久盛不衰。[9](P582)

四、结语

俄式建筑的传入,尽管带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传入为冰城哈尔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俄式建筑的影响下,哈尔滨的城市文化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都掺杂着浓浓的俄式风情。如今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浓浓的俄式风情。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标志之一的俄式建筑,其存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标志,同时也是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的见证者。因此,必须在传承中发展俄式建筑,在发展中继承俄式建筑,使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风情的城市,无愧于“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佳誉。

注释:

①在当时,南岗区是文化中心;道里区是城市商业中心,在这里居住的主要为欧洲人;道外区为贫困地区,居住的是中国工人。

猜你喜欢
中央大街建筑风格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家乡的中央大街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刘派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为你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