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庆 孙强
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的最高成果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秘史”。作者以白鹿原地区清末民初的一个时空截面来反映整个关中地区的社会生活,写一群人在关学影响下“学为好人”的修身史和奋斗史。进而告诉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才是超越政见、超越阶级利益,是我们民族几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根本。本文拟对小说中涉及到关学的人物、事件、著作、精神思想等方面作一些梳理,以便印证作者这一观点。
小说第二章中有一段原文:“朱先生刚刚从南方讲学回来……此行将充分阐释自己多年苦心孤诣凿研程朱理学的独到见解,以弘扬关中学派的正宗思想。”文中提到的关中学派简称关学。众所周知,关学乃是由张载创立,至清代仍流行在关中地区的理学学派。关学的宗旨可简单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他的代表人物有张载、四吕(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王恕、冯从吾、李颙、刘古愚、贺瑞麟等,本文中提及到的牛兆濂被誉为关学最后一位传人。
关于“四吕庵”。书中第二章有句“白鹿书院坐落在县城西北方位的白鹿原坡上,亦名四吕庵,历史悠远”。据有关资料,白鹿原上确有四吕庵,又叫四献祠,是古人为纪念北宋四吕而修建的祠堂,也是芸阁学舍的前身。
关于乡约。《白鹿原》中多次提到“乡约”一词,如第六章有这样的内容:“‘惟有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轩接过一看,是姐夫一笔不苟楷书的《乡约》。”
我国的乡约制度,宋时始于蓝田。有专家认为,发端于蓝田的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人民公约。因为吕氏乡约产生在白鹿原地区,也成为白鹿原地区近千年来的规范,小说《白鹿原》也把乡约思想贯穿始终。
关于程、朱。《白鹿原》第二章中写到:“此行将充分阐释自己多年苦心孤诣凿研程朱的独到见解……”这里的程朱是指二程和朱熹。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关学人物张载、蓝田四吕关系密切。朱是朱熹,在理学学派中称为正宗,与陆王心学有些观点相对立。《白鹿原》中真实人物原型牛兆濂尊崇程朱,自然是正宗。
《白鹿原》里朱先生的原型为牛兆濂。朱先生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白鹿原地区的精神领袖。牛兆濂的史实与书中朱先生故事基本一致,下面我把书中的朱先生与历史上的牛兆濂作一对比。
关于朱先生登华山诗。《白鹿原》写道,他(朱先生)“憋了一肚子的败兴气儿回到关中,一气登到华山顶峰,那一口气才吁将出来,这才叫山哪,随即吟出一首《七绝》来: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牛兆濂集》有两处可见此诗,一处是《卷一·诗·登华岳南峰绝顶》,两诗一模一样,毫无二致;另一处是张元勋先生撰的《牛蓝川先生行状》中有“丙午,游太华,从者数人,登南峰仰天池。有诗曰: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不啻自写照也,可见先生砥柱狂澜之概”。
关于朱先生犁罂粟,禁鸦片烟。《白鹿原》第四章,有朱先生让白嘉轩挖去白家门楼上“耕读传家”四字这一情节和套犁犁去白家罂粟地的情节。史书上也有牛兆濂禁大烟的故事。《牛兆濂集前言》中有句:“一九一零年膺选陕西咨议局常驻议员,为陕西筹赈、禁烟等工作献计献策。”
关于牛兆濂(朱先生)劝息清廷升允和陕西革命军张总督之间战事的轶事,人们称为衣裳之会。《白鹿原》第六章中写道:“张总督的信慷慨陈词,婉约动人,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反正举事的原因,摆置出目下严峻的局势,又说反正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衣裳会之后,清兵退去,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这是书中大体的故事情节。史书中,牛兆濂说和此战也多有记载。《牛蓝川先生行状》有如下一段:“壬子,清室逊位,下诏停战,时升公允帅兵攻咸阳甚急,生民涂炭,人心惊恐。先生不忍人民空遭蹂躏……请先生及先兄仁斋同诣乾陵,为衣裳之会,即日罢兵息战。此一行也,救亿万生灵于水火,人咸多其功,而先生从未道及。”
关于“学为好人”。小说中几次出现过学为好人的语句,如第八章中何县长说:“白先生,我想聘你任本县参议会的议员……”白嘉轩拒绝,说“嘉轩原学为好人,不愿也不会做官”。第三十章,朱先生给黑娃写下“学为好人”四字,说“你是我最后一个弟子,这是我最后一幅题字”。经考,牛兆濂在拜谒贤师复斋先生时说过“欲成好人须得贤师”句。“学为好人”是对上述这句话的又一种表达。
关于朱先生请缨抗日的故事。《白鹿原》第二十九章有:朱先生特意让朱白氏备置下八碗菜肴为大家壮行,今日自己也开了酒戒,举起杯来说:“这杯酒叫做不回头。”先生们酒兴泛涨……朱白氏说:“你们八个打死一个倭寇都划得来!”事实上,正如《牛兆濂集前言》中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当事者尚不能破除意见,以坐视吾国之亡’的政治局势,牛兆濂作《阋墙诗》:阋墙兄弟本非他,外侮急时愿止戈,万事到头须自悟,算来毕竟不如和。呼吁国共两党和各民主党派消除歧见,共同抗日。
关学是关中张载等学者创立的理学学派,关学很多理论是关于哲学上的探讨和阐说,但主要还是在教化和崇实上。张载“四为”中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等句,申明了关中知识阶层的社会抱负。现代学者赵馥洁认为,在古代,儒学的主要特征是道德教化。到宋明理学时代,关学精神有四个方面的体现:一、“立心立命”的使命;二、“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三、“崇礼贵德”的学术主旨;四、“经世致用”的求实作风。而《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多次书写“学为好人”四字,讲德讲仁,操行风范,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儒士。像第五章中“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说‘二位贤弟作下功德无量的事啊……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往后靠活人不靠死人啊!得教他们念书识字,晓得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书中的朱先生育人不止,让人觉慧。而现实中牛兆濂一生经历都在办学讲学上,基本是倾尽大半生心血。办芸阁学舍,讲学鲁斋书院,正谊书院,一生传经布道,稍不歇息,倾力使人知礼义道德。《白鹿原》第四章中有一个情节,“白嘉轩随之陷入一桩纠纷里……这种罕见豁达被当作慈心善举在村民中受到称赞”。白嘉轩对孤儿寡母多给粮食时说:“就是周济三五斗也是应该的。”小说中的白鹿村又叫仁义村,人人知仁义,个个行善良。书中鹿兆海为国捐躯是忠,白嘉轩原谅黑娃是恕,鹿三刺杀田小娥是义,都体现了儒家仁义道德忠恕的基本思想,这些都是关学精神的体现。陈忠实用大段笔墨写这些故事,深意也恐怕在这里。
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不想再做进一步探讨。在陈忠实逝世三周年之际,在张载诞生千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白鹿原》对于关学的阐释、宣扬,以及陈忠实苦心孤诣对关学精神赞扬的目的,正确理解他超前的深度思考。从笔者后来研究陈忠实,知他曾参加过四吕研讨会,亲赴牛兆濂故居参观学习,曾编写关学系列书籍,可以说陈忠实也是一位关学弟子。小说《白鹿原》的多次再版也让关学再度传扬,陈忠实对关学的宣传贡献很大。目前,国家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定位为民族的血液。重新审视《白鹿原》中的关学,对我们或有更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