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戏台听秦腔

2020-01-19 06:43宁夏郑继文
金秋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折子戏班主梆子

◎文·图/宁夏·郑继文

听秦腔现场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唱大戏。唱的什么戏?唱的是秦腔清唱折子戏。

七月初,秦腔大戏在我们社区露天舞台唱了两天。主持人一口陕西腔,让人听得云山雾罩,稀里糊涂的,台下的老石油们却看的兴高采烈,如醉如痴。问一个老者,这折子戏演的啥?回答的口音竟然也是一口的陕西话。在连说带比画中才明白,演的是《卖俊郎之卖子》,还有清唱《血泪仇》。《血泪仇》这个戏年少时在老家吴忠县城好像听过,属于实打实的秦腔原剧。

记得早些年在甘肃大山深沟的庆阳待的那段时间,在旧书摊里挑了两本书,一本是秦腔曲谱,一本书名好像是西北民歌荟萃。这本西北民歌荟萃收集了陕甘宁青四省的民歌歌曲,是带有简谱和唱词的本子。看了看,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这些民歌中有一段“尕妹子好来实在是好,走起路来就像水上漂”的唱词,这段歌词出现在不同地方的民歌小调中,唱法也非常的不同。我记得有一个唱腔与“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非常类似,感到非常有意思。在榆林听到榆林弹唱,便又想起了这本编选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北民歌荟萃。然而,由于野外工作的性质,这本书遗失了。

小时候在吴忠家乡,只要锣鼓响起来,大人就会互相打听,“来了一帮子唱戏的。”“哪里的?”“陕西的。”“嗷,陕西梆子。”那时我想,秦腔,可能是秦川一带人用当地方言唱出的梆子吧。

如果戏班子来自其他地方,我们那依然会说某某梆子,而梆子更像是对一些走乡串村的戏班子的组成模式的称谓,却不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梆子是一种唱腔形式。这也怪不得秦腔早些年前在我们那叫陕西梆子。

秦腔在西北确实名声非常大,不仅老陕们爱唱,宁夏青海甘肃人都是秦腔的铁杆粉丝。我曾经工作过的野外石油队的石油工人也主要来自这四省区,他们对秦腔的偏爱难以用词汇来形容。工作之余,来自这些地方的人就会凑到一起,你拉我唱,秦腔那特有的唱腔从四个不同口音的人嘴里唱出来,可以说震撼了空旷的戈壁大漠。

“老陕爱吼秦腔调,声震秦川八百里”,说的就是其在西北的名声。

小时候在家乡随着大人们看戏,都是露天大舞台,演的唱的除了秦腔,还有一个就是“迷糊”。大人们一看唱的是“迷糊”,当下一句“迷糊,没劲!”掉头就走。“迷糊”显然是我小时候听岔了,长大了知道是眉户剧,也是流行于大西北的陕西地方剧种。那个时候,大人们一看土台子上唱的是秦腔,立即兴奋地跳蹦子,父亲便和几个老哥们扎着堆,母亲也和几个老嫂子凑到一起,听得有滋有味,如醉如痴。

我们家乡人把看戏不叫看戏,叫听戏。秦腔中男主角的唱腔在我看来,犹如醉汉一样扯着嗓门吼。女主角的唱腔却是宛转悠扬,如诉如泣。于是,露天戏场上竟出现了这般景象,男人们仰着头,眯着眼,跟着台上的男主吼,吼的震天动地。女人们怀里抱着娃埋着头,跟着台上的女主唱腔哭,哭的撕心裂肺。显然,我老家的男人把秦腔叫做吼戏,女人把秦腔叫作哭戏是有些子道理的。这两天社区的退休工人和退休工人的婆姨们在台上唱的秦腔清唱段子和折子戏《苏三起解》《打金枝》等剧目,听着确实是这个味道。唯一区别是社区的退休老石油和他们的婆姨们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不像我小时候的乡亲们没有出过远门,容易陷入剧情不能自拔。

值得一提的是阵容强大的折子戏《杨家将》里的一段戏,看着好像是《辕门斩子》,是地方秦腔剧团前来助阵慰问演出的。这段折子戏把这次秦腔演出推向了高潮。台下的石油老哥老嫂子们看的过瘾,连连直呼:痛快!用主持人的话说,真好比吃了几碗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嫽得太。

记得七十年代后期,有一个皮影戏班子不知怎么走到了位于大沙漠中的我们石油小队,领导有些头疼,不知如何才好,找到我,说这梆子皮影戏唱的是秦腔,只会唱那些封资修的老段子,不会唱革命现代剧。

“你们团员青年能不能出面招呼一下。”领导是个五十有几的陕西人,说话中眼神里流露出一些希冀,“我想皮影戏不打紧吧。好久没看过家乡戏了……”

“没事,我去招呼,让大家凑些钱,让他们演,都是大西北人,也在一起娱乐娱乐。传统文化嘛,这梆子走到这里也不容易。”我看出了领导的为难和期盼,立即应承下来。随后把大家伙凑起的一百多块钱,交给这个皮影班子的班主时,我看到了一双接钱的手是哆嗦的。

“这么多,咋使得?”班主吃惊地说。

沉默一会,他回头吼道,“嘎娃们,把所有的本事都使出来,给石油老大哥们可劲演啊!”

连续几天晚上演出后,班主嘶哑着嗓门叹道:“就你们还正儿八经地看啊。现在没人看这东西了,谢谢你们抬举了。我们这梆子是一家子人,老辈儿传下来这手艺,没人看了,没人看了啊。回去就把这些家当交给县文化馆,他们要了几次,舍不得啊,舍不得……”

临走时,班主又凑着耳朵悄声说:“带我好好谢谢那位乡党大师傅,他给我们做的饭菜真是对胃口。这位老乡党哥们是真心喜欢秦腔啊。”

“没问题。”他后面这句话让我清楚地知道,他说的乡党是谁了。

目送消失在大漠深处的这个家庭皮影班子,我怅然若失……

社区露天大戏台的秦腔吼声戛然而止,耳边传来了几个石油老哥们的议论:“城里这些专业秦腔演员唱得可真是好,看着都是上四五十岁的人嘞。可惜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学这个了……”

猜你喜欢
折子戏班主梆子
汉地里的“秦声”——传统音乐保护与开发语境下的徐州梆子戏研究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公羊爸爸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黄梅戏生行折子戏导演创作有感
折子戏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
反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