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回顾
——以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多声部教学”为例

2020-01-18 23:41谢滨妃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作曲和弦声部

谢滨妃

(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引言

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在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推行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首都师范学院王安国教授针对音乐师范生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将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整合为一门综合性的作曲理论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开出具有师范特色的、实用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1]。岭南师范学院(原为湛江师范学院)成为2007年作曲技术理论课改工作中广东省唯一的一家试点单位。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笔者所在院系主任张力副教授创新性地编写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教材《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将学校历时十年的传统作曲理论课程分科教学的情况融合一体,修改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以下简称“多声部”),彻底颠覆了音乐师范生长期以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模式教学为主的作曲理论课程。这门理论课程,不仅影响了十几届音乐师范毕业生,而且为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笔者自2012年入校工作,参与了“多声部”课程的教学,总结多年的教学体会,回顾《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课程的的发展路程,通过教学中的实践、反馈、总结,以期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作曲理论课程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一、 以音乐师范生为导向确定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

在音乐学院传统的作曲理论“四大件”(即和声、曲式分析、复调和配器)课程模式下,四门课程各自为政,进行分科教学。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或者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作曲四大件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由于作曲四大件属于技术类的课程,着重大量的写作实践,必须储备深厚的作曲理论知识,而且有着相当复杂的技术要求,需要积累长期的经验才可以掌握作曲理论的内涵。学院“多声部”作曲理论课程的设立,主要强调音乐师范生的专业特点,保证音乐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中小学教师的技能要求,简化传统作曲理论“四大件”中的那些条条框框和繁琐的理论规则,将它们有机融合一起,实现交叉教学,尽可能削弱作曲理论创作性的写作方式。岭南师范学院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2017年版)对以往照搬音乐学院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完善(分别是2007年版,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强调聚焦音乐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三大特点。这门课程是学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音乐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了解多声部音乐的结构要素及形态,能够分析典型的多声部音乐作品,了解复调音乐以及小型乐队编配,运用所学的和弦知识在键盘与电脑上为歌曲编配和弦与伴奏,将单声部的青少年歌曲或民歌编配为简易的合唱曲,能根据多声部乐谱编配为中小学生常见乐队使用的简易合奏谱等教师教育能力[2]。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主要的教学手段在于键盘训练以及音乐分析,没有作曲技术理论支撑的音乐课是肤浅的,缺乏深度的,学生通过掌握多声部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具备胜任教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能力。

二、优化教材——自编教材《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

作为一门新型的教改课程,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多声部系列教材十分匮乏,十年间,除了王安国教授出过两本教材,分别是:《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王安国,2007)、《多声部音乐分析基础》(王安国,2018);再者就是由我校张力副教授编著的教材《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2010),这本教材不仅可以让音乐师范生获得立竿见影的实践运用能力,更是简化了作曲“四大件”的繁琐流程。教材以传统和声的理论为基础,运用首调唱法与固定调概念的结合,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流畅性以及直观的选配和弦,从最简单的正三和弦“I—Iv—V—I”键盘连接开始,练习的调式调性以五度循环为主,层层递进,逐渐复杂;后加入属七和弦,副三和弦,重属和弦以及副属和弦的内容;在和弦编配环节上,摆脱了传统“四部和声”中两行谱(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各分上下两个声部)的繁文缛节,而采用三行谱的形式,使得学生感受到旋律声部与和弦编配声部的直观性,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同时也为织体和音色的配置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教材中突显出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实例和习题都选用了耳熟能详的旋律(既有流行曲,又有声乐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编配好旋律后,强调学生的弹唱,自弹自唱更是音乐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教材中加入复调分析、乐队编配和结构分析又符合了“多声部”这门课程融合性的特点。这本教材通过省内外兄弟院校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国内理论专家一致认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大力举荐,称此教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较之以往所能见到的同类教本,这本书的“师范特点”更多。这本教材为多声部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突出音乐师范生特点,因材施教

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毕业目标,它的师范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需要达到作曲专业的学术水平,按照传统的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应接不暇,也无法有效地将作曲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了突出音乐师范生的特点,根据“多声部音乐”课程將传统“四大件”合为一体的教学思路,梳理“多声部音乐”课程教学的整体思路:“以旋律为依据,以和弦为根本,以织体为形态,以音色为色彩,以结构为全局”的整体逻辑,充分展示了课程的融合性,因材施教的特点[3]。简单而言,由于习题的多样化,使得和声练习不再单调、枯燥,学而有味;通过键盘练习的配合,强调唱、听、弹、写的有机结合,尤其是注重学生键盘的实践运用。当然,这绝不是单纯的强调和声的键盘练习,而是通过学习和声理论知识,为旋律配和弦,加入主调织体或者复调织体,在键盘上流畅地弹奏,在此基础上加入小型乐队编配,让学生感受弦乐四重奏、完整乐队的编配,最后再以宏观的角度,对全曲进行作品分析,包括分析作品所属的曲式结构,其旋律、节奏、和声、调性、伴奏织体等的材料特点,具体如下:为旋律编配和弦;加入织体的变化;添加音色的配置;对全曲进行作品结构分析。

难度上层层渐入,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四大件进行拼凑,也不是将作曲四大件各行其道,而是将其有机结合,为音乐师范生在未来的中小学教学中,懂得运用作曲理论“四大件”的知识内容,广泛运用于中小学作品的演唱、演奏、表演、教学等课外活动。

四、教学现状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培养高质量的音乐师范生为首要任务,以集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为一体的应用性人才教育为目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作为学院专业必修课,体现着音乐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为体现课程的连贯性特点针对音乐学(教师教育)、音乐表演,课程的内容和设置如下表所示:

如表所示,在两学年的课程安排中,注重学生作曲理论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师范性特点,不仅安排了基本的和声写作理论,键盘实践;还以西方经典著名的古典音乐为作品分析范例,在课程中始终贯穿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品实践分析能力,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中小学音乐作品。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都能做到准确分析,深入地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目前全国开展《多声部》课程的师范院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大部分无法体现作曲“四大件”的融合性,大部分教材只是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四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拼凑,又或者是在两个课时内将四门课都各自分摊一些教学内容,实际上“四大件”还是独立教学,减缩内容或者减缩课时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注重《多声部》课程“四大件”的“融合性”,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我校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具有实践性的一门课程。

五、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多声部》这门课程经过多年教改努力,逐渐形成有特定教学模式的课程。然而,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深感教改路上的不易,这些问题也困扰和束缚着学科的发展。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未学过钢琴、对乐理知识停留在一知半解阶段),单是教授和声基础键盘理论需要花大部分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再安排一些转调的内容就显得非常吃力,导致缺少转调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调性障碍;再者,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谱能力差,到了大三学年的作品分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通过读谱去划分作品的曲式结构,难以理解作品[4]。

(二) 课程融合性不够。《多声部》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将作曲“四大件”进行充分的融合,由于作曲“四大件”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又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问题,加上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这门课程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更加注重“键盘和声”以及“作品分析”,知识体系整合的程度不够,如何将复调和配器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在不影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引入到教学中来,也是需要进一步考量的。

(三) 教师团队建设不强。《多声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纯理论课程,而是包含着技术类的应用型课程,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对作曲四大件都相当熟悉,专业能力过硬,尤其是善用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编辑音、像、图、文等教学材料,提升课程的融合性教学。这就对多声部课程的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具备以上条件,才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这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这门课程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以“培养音乐师范生”为目标,从确定课程教改到不断建设、调整、摸索、研究、肯定,最终形成了一门成熟的教改课程。如何加快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今后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作曲和弦声部
逐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邀你来我家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