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钰
(合肥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主要研究各种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药剂学中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以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工程等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制药工艺学、新药研究与开发、制药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1-2]。可见学好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参考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绪论、药用高分子辅料、高分子药物和高分子包装材料。绪论部分是对高分子的简单介绍,包括结构和性质,由于介绍的知识深度有限,本科学生很难完全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本质。药用高分子辅料、高分子药物和高分子包装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应用于药物的三个方向,分别阐述三个方向不同种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一方面,每一方向所包含的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导致介绍的内容深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迅速,参考书很难涉及当下前沿药用高分子材料的介绍。
在授课形式上,教师以PPT形式传递授课内容,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讲解,类似于应试教育的“填鸭式”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欠缺积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长期下去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考核模式上,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考核模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由于课堂表现在总成绩的占比不高,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期末考试主要涉及参考书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考试前背诵重点即可通过考试,因此难以引起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视,最终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突出其有序性和可操作性[4]。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模式已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从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并逐渐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发展,教学模式日趋现代化[5]。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主导地位,认为知识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单项活动,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复习—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和完整的信息,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信息,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培养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6]。因此,相继产生了探究式教育模式和自学—辅导式教育模式,它们都是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7]。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线教育又称远程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以网络为教学介质开展教学活动。在线教育方式多样,教育任务可以通过录播视频或在线实习互动视频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也可以针对重难点反复的学习[8]。混合式教育模式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混合式教育模式通过构建线上资源实现对知识点的讲解,通过线下教学活性巩固和转化线上教学知识,最后以线上和线下的过程评估来检测学习结果[9]。
针对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性质,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学习通”软件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每次线下课程开展一周前通过“学习通”软件发布线上课程学习任务,设置任务点功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设置问题回答任务点检测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线上学习资料包括教师录制的视频、网络学习资源和试题库资源,教师针对教学大纲制作教学PPT,通过录屏软件记录PPT的讲解过程,再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供学生学习;“学习通”平台收录了大量网络教学资料,包括慕课视频、图书和文章期刊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线上学习的辅助资料;此外,“学习通”平台收录了大量课程试题的试题库,教师可以导入“学习通”平台试题库中的试题或者自建试题,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线上学习。有了线上学习的基础,线下的课堂教学主要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讨论主题为与知识点相关的发散性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知识,而且学习的知识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实现长时记忆的同时又能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励学生和教师共同补缺补差,实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课程考核需要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对于不同的章节设定不同的权重,制定科学和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10]。目前高校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课堂考勤上,只要学生来到教室就可以拿到平时成绩的满分,学生在课堂上极易出现不学习的状态;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总成绩的权重比较大,这种一次性考核模式助长了应试学风,造成学生“课上课下不学习、考试之前靠突击”的现状,削弱了学生对平时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针对单一化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拟通过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引入多样化考核方式来综合评价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学习考核。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提高到60%,其中考勤成绩占5%,课堂表现成绩占15%,平时作业和平时知识点测验分别占20%,通过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来督促学生完成过程性学习。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权重的40%,期末考试不局限于试卷考试,可以设定小论文考试,论文题目基于药用高分子材料相关知识,发散性强,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与药用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最前沿知识。
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教材的性质与内容,从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两方面入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来促进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