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媛媛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 130000)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发展倡议,该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旨在与丝绸之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带动各国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1]。“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经济政策和科技手段的支持,更需要一批复合型、创新型、多样化、国际化的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发展的后方保障。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明确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当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不断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转型[2]。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其在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媒介,英语人才在“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3]。虽然国内高校均开设了公共英语课程,但当前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对英语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
1.具备“英语+专业”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都侧重于语言基础教学,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即便是学习英语多年,最终也很难让英语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得到运用,成为自身能力的加分项。“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对外贸易、物流运输、工程技术、法律等行业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有着过硬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其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4]。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处理专业领域内的事务,同时还必须有着过硬的语言功底,以实现专业领域内的跨文化交流。“英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倡议对英语人才的基本需求。
2.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西南部对外贸易市场的扩张与延伸,东南亚各国与我国西南部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5]。面对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积极地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经济背景,学习他国先进的理念、技术,同时还要能够独立思考,善于联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实现专业领域的创新。
3.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是为了拓宽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往来日益频繁,拉近了中国与其他各国的距离,各种跨国文化、艺术、旅游、商务、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6]。要更好地实现国际文化的交流,就要求新时期的英语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充分理解各国的文化特征并尊重国际文化差异,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灵活解决文化差异可能产生的分歧,从而实现双方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4.具备国际化视野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应当对各参与国家的文化意识、风俗习惯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牢固树立国际化意识[7]。各高校也应当具备国际化意识与国际化视野,紧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学科领域发展动态,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注重国际意识、全球性视野的培养,积极学习沿线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各高校应当把握“一带一路”发展的大好趋势,响应政策,积极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8]。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既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采取的一些国际化人才培养转型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建立国际交流机构、引进外籍师生、组织国际师生交流活动、国际合作办学等等[9]。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调整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着较大需求的英语人才,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更是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
1.英语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匹配
“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实施拓宽了我国尤其是西南部城市的海外贸易市场,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机遇。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并未认识到这一市场发展趋势,英语教学的目标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层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大部分英语教师虽然认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不能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授课本知识仍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词汇语法教学仍是重点,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同时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这类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难以将学校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业务技能联系起来,在涉及到对外交流的实际工作岗位中往往显得格外吃力,进而丧失竞争能力[10]。
2.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内容缺乏创新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当前的英语课程设置仍普遍存在着内容陈旧、单一的问题。英语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兴趣、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这种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这种单一、陈旧的英语课程设置将会给学生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极大影响。“一带一路”倡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教育中,公共英语课程应当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英语课程设置应当以社会服务功能为导向,注重英语语言的应用,以切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英语最终能为其专业学术及职业发展服务。
3.专业化英语教师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师主要为英语专业人士,其英语语言理论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历及工作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仅能进行语言知识的教授,而难以将英语与专业学术、岗位需求联系起来[12]。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国内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注重实用性英语技能的培养,增强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境外投资等行业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好英语,充分发挥语言优势,从而满足“一带一路”提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要求。笔者认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1.以培养“懂英语也懂外部知识”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高校公共英语应当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突破以国家级英语等级考试为教学重点的惯例,改变既往英语教学侧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内容、应试技巧,学生重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应试学习局面,适度弱化英语应试内容,增加一些与语言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具体来说,英语教学大纲可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外贸易、境外投资等方面设置课程内容,将培养一批“懂英语也懂外部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将英语作为未来从事涉外工作的一种工具[13]。通过在大学时期对英语及国际贸易、境外政策等外部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思想体系,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形成竞争优势。
2.教学内容增加“一带一路”相关专业知识
以“一带一路”为指导,整理“一带一路”相关背景知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扩张,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要的英语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可以在公共英语课程中适度压缩语言基础知识,增加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可增加沿线主要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知识,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联系更加紧密[14]。在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大胆采用国际合作办学模式,让国内的大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实地学习,也可以让国外的教师走进国门进行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异域文化氛围,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在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引入了国外经贸、政策、法规方面内容,这也为国内其他高校培养“一带一路”复合型英语人才,改革公共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
3.引入国际交流合作、网络课堂等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高校公共英语都采用的是单词/原文朗读配合词汇/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证实该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新引入的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经济等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明显不能适应。因此,为满足“一带一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对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在沿用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各种英语学习载体,开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以促进师生交流。学生课后可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编排、表演各类节目,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以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经济特色,并提高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高校还可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经贸合作洽谈会、文化交流会等,为学生创造到外贸企业见习的机会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建立“语言+专业型”英语教师队伍
“一带一路”所需要的英语人才应当是英语语言能力过硬,同时又能熟练运用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等外部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就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英语教师队伍。由于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知识普遍结构单一,缺乏其他实践工作经验,所以这样的教师队伍通常很难深入理解国内外的贸易、金融、法律、政策法规等知识,教学中很容易遇到问题,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鉴于此,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后,还有必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加强培训,要求教师进行再学习,以掌握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让现有的“语言型”教师队伍转变为“语言+专业型”教师队伍[15]。另一方面,各高校要积极扩充英语教师队伍,挑选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来自国际贸易、法律、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以提高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实现多国互利共赢的伟大举措,其对国际化复合型英语人才有着强烈需求,同时拥有过硬外语能力和深厚外部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应当紧紧抓住“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机遇,将国际化复合型英语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优化、改革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扩充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化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战略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