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2020-01-18 14:46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务岗位内容

赵 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素质化教育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顺应教育环境发展与教育政策改革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可改善高校就业率与学生的就业质量。尤其是高校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国家号召,学校必须认真总结当前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分析限制条件的同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经验总结,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实现教育内容与运作模式的发展。

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较低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专门设置了实践课程项目,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投入到实践活动中。[1]第一,消极的状态表现在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上。如部分高校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预留了充足的自主实现项目,而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很少能主动参与到自由的企业实践项目中。第二,在进行课堂实践活动的尝试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也较低,仅有少部分学生可以认真完成实践课程学习。

(二)硬件设施建设条件匮乏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程序软件学习,以此适应当前数字化的会计实务工作。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高校都由于经费条件的限制,在开设实践项目课程时,仍然采用书本式教学方法,展开实践教学。在仅有的计算机课程实际操作中,也由于课时条件的限制,使课程的实践情况无法更好地发挥出来。

另外,教育设施不足,还表现在实践材料上。高校会计实践活动中,往往由于实践材料过度真实与明显虚拟,使教师在进行课程模拟实践时,操作性受到了限制。当材料内容过于真实时,学生仅仅是处于事物性的处理方式,掌握的操作方法,而在具体的理论上存在缺失,出现“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2]的问题。反之,如果实践教学材料中,内容虚拟的部分过多,学生实践学习中,就会掺杂大量的“形式主义”,将实践课程成为了以实践为目的的盲目行为,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浪费教育资源,耗费教师精力,且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实践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与教育机构大力推行的过程中,政策精神尽快落实到各个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中。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实践教育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势必会导致教育活动中,实际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

如部分高校设置的校外实习活动,是将教学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进行区分式管理,在学期前八周时间内,集中完成课程教学,而在临近期末时间内,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并在“放羊式”的实践内容安排上,组织学生到各个财政部门或企业单位进行观摩学习。虽然在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基础会计工作,但远远无法满足会计实务工作对于学生的要求。参加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也会让学生对岗位实践工作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失去实践教育应有的指导意义。

(四)基础与实践内容相脱节

会计实践课程的脱节问题,主要表现在手工实验项目与电算化内容上。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将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作为两项内容进行培训,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课时内容与课程条件的关联性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如果手工实践课程,不能作为电算化实践内容的补充与验证,那么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条件,就会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起到相反的结果。

二 会计专业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岗位定位不明确

教师在岗位工作中定位的不明确,是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会计实践课程教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对学生进行疏导,使其正确的对岗位产生认识。然而,由于教师在定位上的模糊,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错觉,虽是在参加实践活动,但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不仅会失去实践的意义,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教学模式发展单一化

教学内容发展的单一化。第一,表现在师生平衡性上。教育工作中,由于教师较少,但生源又较多,在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下,教师往往传统的经典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统一化教学,而这也是诱发教学内容单一的主要条件因素。[3]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实务的内容,忽视了会计岗位的监督作用,使学生停留在对“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事务处理上,没有对“审核”“监督”这一类内容的实践尝试,就会造成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固化。第三,实践方法单一。在实践活动的创设中,虽采用了模拟化的会计场景,但由于内容、思维模式上的固化,使实施过程中仍表现出严重的脱节问题。

(三)实践教学投入不充分

高校会计实践课程内容,往往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性项目,鲜有学校建设了完整的实训基地。在部分实行校企合作的高校,虽然在企业的帮助下,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在没有良好运营模式的前提下,都无法承担成本项目。因此,大多实训基地仅是挂名而已,并没有实际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四)学业评估模式不系统

会计实践课程,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标尺,必须在良好评估模式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定位知识学习与实践的水平。由于高校在这一内容上的不足,使实践课程项目的指导性,与传统课时教学融为一体,都成为了学生获得学分的途径之一,并未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 优化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执行策略

(一)优化人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岗位,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岗位优势。通过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与教学能力,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工作中的教学质量,在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教师岗位的能力塑造,必须保证会计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学习新型法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会计教师的业务能力,必须在不断的培训与锻炼中积累,通过对会计实务的不断研究,以及在教研活动中的深入探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高校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的方式,激励教师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在环境上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不仅提升了整体教师团队的素质水平,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也能为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达到营造整体教育环境的效果。

第二,需重视师资队伍的“双师型”能力培养。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教学经验与研究能力,同时在实践水平上也需不断进行突破。[4]通过对社会一线财务实务的学习与掌握,更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尽早地、真实地接触到岗位实务,为提升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第三,为了优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水平,高校可以深化与一线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将企业的高级财务师引入到教育工作中,通过与会计教师的深入交流学习,使教师更加深刻地掌握一线会计实务内容,并应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二)丰富方法,创新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是保证教学实践内容有效落实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桎梏的方法下,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拓展,使学生在会计实践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实现个人能力的成长,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取得基础性优势。

在对会计实践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的活动中,必须以社会岗位工作的需求内容为基础,对课程进行适当性的调整,通过对简化、整合、筛选的内容,使教学实践环节与内容更加精炼。尤其在结构层次上,需发挥分层教学与模块教学的优势性条件,将高校的各种实践资源灵活地调动起来,为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创造基础性条件。

与此同时,开设多样化的会计实践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观意愿。教师在对学生思想模式与行为习惯进行深度分析的同时,根据学生兴趣方向,设计实践课程内容。[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校方的支持下,设置会计技能大赛、财务知识大赛、暑期调查等团队性项目,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某项实践活动中,在充分的合作与配合下,巩固基础知识内容,并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教师也可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利用课外综合活动时间组织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生活技能大赛等活动。而为了保证课外活动项目的关联性,由教师带头,组织学生会计协会等学校社团组织,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关注会计专业知识,将具体的实践项目作为社团的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除此,教师在丰富实践教学多样性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出信息媒体通信技术的优势,迎合学生的资讯方法与途径。通过公众号的设立,为专业学生推送更加真实有效的会计实务知识,并在媒体平台的影响下,与学生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保证教师在教师过程中引导作用的发挥。

(三)深化联系,打造长效化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的设立,是强化高校会计实践课程的发展方向,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可以最大程度上对整体教育环境进行重塑,提升高校课程的实践性水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强化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第一,在企业选择上,高校应与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将自身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实践优势结合在一起。把自身的科研与人才作为资源条件,服务于合作的企业单位,在输送人才的同时,强化企业岗位人员的理论知识,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贡献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投身到学生的实践发展教学中,为学校与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条件。

第二,在合作关系上,应尽可能的丰富合作渠道,通过与专业的会计事务所、上市公司等专业化的企业之间合作,建立稳定的“产学研”教育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条件的同时,可以将教师委派到基地中,发挥自身的专业化业务能力,开设应用研究项目与会计实务资讯项目,以此保证教育基地的经济基础条件,并维持长效化的校企合作关系。[7]在此方法下的合作机制,还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使教师更快地将自身塑造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在教学资源优化的工作中,可以通过这种做关系,将企业的实务操作项目与高级财务师引导到教学工作中,完成对教材内容与教学质量的优化。通过专业化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范围,拓展知识面。

第三,高校应尝试性地与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在政策性资金与项目的扶持下,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工作中,更加透彻地理解财务工作实践内容的核心。

(四)加大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内部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在会计实务的实践项目中,这种优势性条件表现在多个方面,高校应在整合资源条件的同时,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从基础设备与管理模式入手,提高高校的实践水平。

高校的运行系统中,本身就拥有完整的财务体系。同时,在整体高校的运行中包括食堂、商服、超市等功能性场所,都有相应独立的财务系统。在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践活动的项目中,可以从一项的内容入手,通过对其运营账务信息的分析,找出可以进行优化与控制的财务管理关键点,并为具体运行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由此方法指导下的会计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也在财务分析等实际的应用条件上,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可以以真实的财务数据材料作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拟账务管理”[8]的实务操作。由此,使学生在最接近社会实践内容的条件下,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在提升岗位竞争力的同时,缩短了毕业之后的岗位适应期,甚至在岗位工作中表现出更好的能力优势。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高校应在教育资源上进行优化,尤其在电算化的教学活动中,应将先进的会计程序软件应用在课程模拟实践中,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岗位实践的内容,提高电算化水平。同时,在电算化模式实践教室的建设中,还应当对计算机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升级,通过服务器、交换机、网卡工作站等内容的构建,使实验室的专业化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如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就已投资建设了专业化的ERP实训室,并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优化合作能力,在跨专业的学习中,更大地丰富ERP实训室的应用条件。

(五)完善内容,应用专业化实践考核方法

无论是会计专业知识,还是会计实务内容,标准化与规范性的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思想意识,必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就将规范化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细节上。同时,对于实践考核标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也是进行实践项目效果评估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完成自我定位,并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在标准制定上,首先,要将实训项目的操作标准作为基础,在明确细节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账务处理习惯。尤其在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必须严格执行税务部门的法律标准。其次,在成绩考核的内容上,重点突出实践课程与日常教学中的表现与参与度,弱化试卷的影响水平,使学生更加重视日常的积累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 结语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条件,在总结教育活动中客观问题的同时,对自身的优势与资源条件进行汇总,将效率最大化原则作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通过对人才、方法、合作模式、建设水平、管理制度这几类常见策略的应用,基本可以满足高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优化升级。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方向,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不仅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也成为了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条件。

猜你喜欢
实务岗位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主要内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