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论纲

2020-01-18 09:10李中亮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者特色理论

李中亮

(河南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全面解答了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逐步形成、发展和体系化。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上不断有新作为,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并坚持利用科学的研究视角从事继续教育研究。本文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研究的现实价值、研究的基本视角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我国继续教育“为什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建构,其丰富的内涵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的文化自信、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

(一)蕴含文化自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是我国文化自信体现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继续教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表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致力于扎根我国传统继续教育文化氛围,深入我国继续教育鲜活实践,描述我国继续教育现象,解决我国继续教育问题,构建我国继续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具有本土风格、本土气质和本土精神的继续教育话语体系。[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以“昨天-今天-明天”的历史站位、“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视野、“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全局眼光、“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时代方位,为我国办好继续教育、加快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不仅反映了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提出了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模式,形成了造福全体国民的继续教育理论体系,而且也以个性化的体系为世界继续教育理论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充分展现了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担当。

(二)蕴含实践智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是我国继续教育实践智慧的集中表达与体现。面对各种国际继续教育实践的交流和互动,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如何守正出彩,如何体现中国实践特色和中国实践个性,引起了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和探究。继续教育是民生工程,继续教育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应基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基本国情和独特的中国梦,总结出“扎根大地办教育”的基本经验;应遵循办学规律,把优先发展国民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发展的先手棋,使其契合于国家发展、民众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需求;依靠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推进办学机制、育人模式、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推进继续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完善;依靠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成人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推进专业化发展,造就高素质的成人教师队伍。

(三)蕴含理论智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续教育理论的升华,是与时俱进的继续教育研究成果。如针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关系着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问题,主张立德树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和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公民素质。针对“为了谁、依靠谁、谁享受发展成果”这一继续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主张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推动继续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发展愿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核心要旨就是把解决我国继续教育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水平和日益增加的人民群众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理论发展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人享受高水平高质量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理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企业人员岗位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培训、社区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实践提供最新研究成果指导。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价值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面临着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加的新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理论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新时代。[2]新时代继续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既用创新和传播的手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发展,又用理论指导和引领的方式推动继续教育实践发展和实践创新。

(一)继续教育理论创新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续教育领域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一方面越来越体现继续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另一方面越来越凸显科学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无论是科学理论成果的原创造,还是科学理论成果的总结、提炼、概括和升华,都离不开学者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研究品质,离不开学者的智力劳动和合力攻关。继续教育学者秉持创新意识,强化科学研究,关注和解答了继续教育领域诸多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继续教育理论,产生了大量的继续教育研究成果。为推进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社会应提供学术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学者的独立性和个性,给予更大的研究空间,并建立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的互动机制。

(二)继续教育理论传播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推动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民众是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继续教育发展成果的享有者。继续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如何,取决于民众继续教育理论素养的高低,取决于继续教育理论传播的社会效能。只有民众的继续教育理论水平得以提升,参加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意识才能提升,才能更加科学地选择培训项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习活动的效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继续教育发展中,民众希望了解继续教育,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理论知识;希望了解国家的继续教育政策,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基层执行的信息。因此,继续教育学者既应重视继续教育理论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应重视继续教育理论传播的科学研究工作,采取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将继续教育理论创新成果简明、通俗、准确地传递给民众,普及继续教育理论知识。

(三)继续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之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比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现代化顺利推进,学习大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继续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服务价值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建立、发展和成熟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继续教育实践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继续教育理论指导着学校继续教育如何稳定办学规模、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指导着学习型组织如何建设、如何开展活动;指导着学习大国如何鼓励人们终身学习、如何提升学习品质;指导着学习型社会如何以学习求发展、如何实现全民教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应解放思想,将继续教育工作者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行动力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从而推动继续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3]

(四)继续教育实践创新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推动实践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继续教育改革攻坚阶段,复杂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和引领。我国继续教育实践创新还存在着认识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管理效益偏低、学习质量不尽如意等现实问题,存在着观念转变、制度健全、模式创新和体制变革等改革难题,这些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诸多因素。因此,要解答继续教育难题、困惑和改造继续教育顽瘴痼疾,推进继续教育实践创新,就必须强化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知行合一。继续教育学者应积极关注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民主互动、分工协作、集体攻关等研究方式,按照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等研究程序,创造出解决现实重大问题的理论智慧。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视角

依据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的背景因素、环境因素和条件因素,分析和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应构建一个综合、立体、深入的研究视角框架,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全局思维、文本思维、历史思维、时代思维、比较思维和本土思维等研究视角。

(一)全局思维

全局思维,也称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继续教育研究应从全局、长远、战略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全局思维的视角要求学者不仅要思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更应思考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系统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只有关注系统因素关联性,才能保证解决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关注价值实现整体性,才能确保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关注内外因素动态性,才能既解决眼前问题,又解决长远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研究视角只能对继续教育进行局部的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看似理想,然而由于未能考虑各方因素的限制而不能解决继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片面强调自身所在单位、部门和群体的利益和价值,忽视其他单位、部门和群体的利益和价值,可能损害继续教育的整体价值和其他主体的正当利益;静态研究继续教育的发展,忽视内外因素的时空变化,会使继续教育的旧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又不断涌现。

继续教育研究应坚持全局的视角,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现实和未来、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抓住关系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问题、整体问题、长远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战略研究、系统研究、前瞻研究和综合研究。在继续教育研究中,应多从全局、长远、战略和综合、立体、多视域的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重大政策、顶层设计、政策落地、统筹规划、整体治理等全局性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被学者以全局视角、系统视角和战略视角予以攻克,那么继续教育“大森林”中的“小树木”问题、长远利益中的眼前利益问题,自然能够得以解决。

(二)文本思维

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文件、制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年度工作总结是研究继续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载体。深入研究这些体现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精神的文本,有助于提炼继续教育的基本规律,宣传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动向,提升社会对继续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推进继续教育改革的进程。

近年来,一些学者缺乏基于文本的研究意识,对现实中轰轰烈烈的继续教育改革漠不关心,不研究继续教育政策的由来和精神实质,不研究继续教育政策执行问题,也不研究继续教育政策执行改进路径。尽管有一些学者关注继续教育改革和政策走向,但却存在着跟进不及时、奉承有余而反思不足的缺陷,致使研究成果不多,有价值、有分量的建议报告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不当的文本研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继续教育政策的完善和贯彻,也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科学品质的提高和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发布了有关社区教育、远程高等教育和开放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农民工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等一系列有关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本区域实际相继发布了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这些政策文本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继续教育学者应通过对文本原滋原味、系统、深入地分析研读来把握继续教育理论的脉络和精髓,吸取理论的营养。这些文本体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意图、方案和设想,体现了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智慧、管理艺术和管理思想。学者应先于普通民众把文本学习好、理解好,然后宣传好、解释好,使普通民众支持和配合政策的落地执行与实施,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改革进程。继续教育学者作为科学研究者也应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反思服务,反思现行政策文本中存在的不足、缺点以及可能引发的不当后果,提出今后健全、完善、预防和弥补的行动建议。

(三)历史思维

基于历史思维的视角,继续教育理论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守正创新、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从历史的维度分析,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继续教育具有不同的实践发展特征,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不同的理论成果。新时代继续教育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再做好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文章”。

一些学者对传统继续教育文化和理论视而不见,否定传统继续教育理论中的优秀精髓,采取民族虚无主义,割裂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文化继承纽带。一些学者对当代继续教育存在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缺乏历史视角追踪,不去研究事情的历史演变,不去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因而也无法提出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改革建议。

对古代的教育经验,学者应“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4]为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教师”,继续教育学者应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继续教育思想和理论,汲取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营养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的、优秀的、独树一帜的继续教育文化和理论,游学教育、养士教育、书院教育和社会教化思想等儒家继续教育理论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积蕴,也在当代国内外教育领域闪烁着现代的智慧光芒。“中国的今天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我们应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思想源泉,继承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理性思维和文化成果,让教育为先、教学相长、德育为先、有教无类、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等继续教育思想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历史是一面镜子”,继续教育学者应吸取继续教育教训和警示。我国漫长的继续教育发展历程不仅有成功、兴盛、发达的时期,也有失败、败落和失意的时期,其中的治乱兴衰规律当为后人充分借鉴,以避免再犯相似的错误。常照“镜子”,更好地温故知新,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把握现在的继续教育改革,走向未来的继续教育发展愿景。“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5]应是学者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认知。

(四)时代思维

基于时代思维的视角,继续教育理论是源于现实又引领现实的思想力量,科学研究应关注现实、引领现实,推动当代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学者应“以其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回答时代性问题的理论创造力、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6]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新境界、新品质和新水平。

一些学者对鲜活的继续教育主体和继续教育实践关注意识不足,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旁落了成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学习世界,缺乏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研究精神,沉溺于闭门造车式的研究,研究主题严重脱离时代需求。一些学者对变化着的社会研究不深,对改变着的继续教育内外因素和主客观条件研究不深,致使其提出的改革主张缺乏现实针对性和未来前瞻性,难以有效化解现实问题和矛盾。

时代思维的视角要求继续教育研究理解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解决时代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学者应确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研究立场,走进人民群众鲜活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教育世界,“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8]调研人民群众真切的继续教育需求、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继续教育问题和困难,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要的改革建议。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和学习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学者应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积极关注现实社会改革动向和继续教育创新走向,积极关注民意、民生、民盼等现实问题,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决策执行、试验推广、评估评价等研究工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发生改变,继续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因而学者应对涉及和关联继续教育的各种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秉持动态的研究精神,分析改变着的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对继续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研究继续教育改革如何适应这些因素变化,研究继续教育创新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

(五)比较思维

西方继续教育研究起步高,研究成果多,理论体系相对丰富。面对西方继续教育理论的挑战,进行中西继续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比较分析,借鉴和吸收其先进的实践模式和理论内涵,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中国化改造,形成既有国际视野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继续教育理论。

目前来看,我国继续教育学者对国外继续教育思想与理论的引进和介绍意识不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的报告、文件、学术论文和著作引入不够全面和系统,翻译成果相对较少,以致国人对国外继续教育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情况缺少基本的了解。还有一些学者尽管主动从事国外继续教育学理探究和经验整理工作,但却缺乏比较研究的视角,对比较的宗旨、目标、要求和路径缺乏准确的把握,其简单描述和介绍的研究方式致使比较研究流于形式,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未能起到有效的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继续教育理论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联系而独善其身,全球化比较思维视角要求学者融通中外,一方面加强比较学习,另一方面强化比较吸收。比较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为发展继续教育而出台哪些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采取哪些改革规划、方案和措施,强化哪些体制机制建设和质量保障举措;明晰我国在继续教育发展方面还缺少哪些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还缺乏哪些改革规划、方案和措施,还忽视了哪些体制机制建设和质量保障举措,以明确今后发展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方向、改革措施目标和体制机制建设重点。比较吸收的实质是抛弃体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机制的继续教育政策和举措,抛弃体现西方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继续教育内容和课程,抛弃体现西方完全市场化的继续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吸收一切世界文明成果和教育经验”,[9]吸收有助于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机制的继续教育政策、措施和举措,吸收有助于体现中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继续教育内容和课程,吸收体现中国市场经济取向的继续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以“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10]

(六)本土思维

本土思维是指学者以自己国家或民族的利益为重,继续教育研究应坚持本土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无论是继续教育实践,还是继续教育学者,皆存在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地域之内,这就要求学者坚持本土思维,为本土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和继续教育理论发展而致力于科学研究。“当代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与时代发展的语境呼唤,期待和要求继续教育学者承担服务、利用、反映和指导本土的学术责任。

近年来,个别学者过于依附或仰仗西方继续教育话语体系的研究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继续教育原创理论的发展,阻碍了我国继续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进程。一些学者对西方继续教育理论学习和介绍得多,而思考和消化得少,因而对本土继续教育理论如何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一些学者对本土继续教育理论的发展逻辑、基本结构、建设路径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致使本土继续教育理论发展缓慢,中国特色难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要求难以反映。

继续教育研究应扎根于本土的继续教育创新实践,总结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理论体系,把我国独特的继续教育理论精髓展示出来,站稳自己的继续教育理论脚跟。继续教育学者应树立服务本土的价值立场,将科学研究和民族命运、社会责任紧密相连,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和中国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树立利用本土资源的研究意识,在丰富多彩、鲜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和形成理论;树立反映本土实践需求的研究精神,深入基层、到普通民众生活中去,表达普通民众对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参与渴望、改革期望;树立指导实践的研究品质,力争创造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提升实践效能的理论成果。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建立、发展和成熟,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以科学的认识来自觉提升其社会地位;需要准确定位其存在的应然价值和实然意义,以积极的态度来自觉提升其时代责任;需要明了继续教育研究的科学思维视角,以理性的行动来自觉提升其科学品质。只要认识到位、责任定位、品质提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建设的美好愿景就指日可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建设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学者特色理论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学者介绍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者介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