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修堂,苏梅涓
从语言文化视角看小费
石修堂,苏梅涓
(凯里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在服务性行业消费后给服务人员小费是西方国家一个颇具特色的风俗。关于小费的英语单词tip的来源,西方学者也没有定论。西方人的小费习俗必然有其相应的观念作为基础,人们认为小费反映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同时认为,小费具有中国阴阳哲学含义。理解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颇有意义,可有助于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东西方语言中的诸多文化内涵及其差异。以tip一词及其习俗为例,如果外语学习者仅仅停留在词汇学习层面上,未来即使有机会参与对外交往,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犯难。
语言-文化;小费词源;跨文化;价值观;哲学含义
小费是西方国家一个颇具特色的风俗,有说开始于18世纪的,例如宫斐(2007)[1],程丽(2007)[2],麻桃红(2009)[3],朱金凤(2009)[4],武保勤(2016)[5],也有说始于16世纪的,例如李亚男(2012)[6],郑子宁(2016)[7],范宝舟(2017)[8]等,甚至田喜洲(2009)还提到Segrave(1998)认为小费源于中世纪时期的庄园[9],但基本无争议的是小费发端于英国,而后流行于西方乃至全球部分国家。人们在服务性行业消费后、对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感觉满意时给对方所留的一般占消费总额20%以内的小钱就叫小费。这些服务性行业大多具有“工作强度大,工资报酬低,劳动密集型”等特点。消费者需不需要给、何时给服务人员小费以及到底给多少并没有明文规定(法国除外[5]),完全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已,因而即使是在西方,国与国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甚至行业与行业之间在给不给小费、小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上也各有不一样的惯例。虽然说“没有明文规定”要给,但如果不是遇到特别糟糕的服务却在结账时一点小费都不留的话,通常都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后果,轻则遭人白眼,重则会引起“文化冲突”、纠纷、乃至遭到媒体曝光,毕竟给小费不仅表示消费者对服务者的谢意,更重要的是那是对他们的服务性劳动表达起码的尊重,不给则表示不尊重他人,这在文明社会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交际失礼。
国内“关于小费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小费的经济内涵及中国实行小费制的可行性方面”[9]。相关论文多出自从事旅游、餐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人员之手。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人从英语及其文化学习的视角加以分析、论述。不难理解,学语言不能不了解其文化,否则学到的只能是一些皮毛,或学得一知半解。Tip一词虽小,小费习俗虽然也谈不上是什么重大的经济、文化现象,但如果我们对与诸如tip这样的词相关的文化元素多一些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够更加透彻、更加全面地学会其语言的精髓,提升我们的跨文化理解力,进而能够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我国的对外交往事业健康发展。
关于小费的英语单词tip的来源,西方学者也没有定论。对tip的释义有三个,其中相关的一个是“probably comes from an old verbtip meaning ‘to give or pass’”[10],这里分明就用了一个表达无把握的情态词“probably”。国内相关文献大多“以讹传讹”,说是18或16世纪伦敦咖啡馆或餐馆,还有的说是酒馆内摆放的小箱子(或罐子)上的“to insure promptness”(保证服务迅速)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而成。其实这个轶闻初见于Frederick W. Hackwood 1909年出的这本书里面。[11]对于这个编出来的典故,在《英语词源典故词典》里庄和诚和庄艳提出了质疑,“很多词源学家不以为然,因为小费通常总是在服务之后而不是在服务之前给的,再者20世纪之前英语几乎不存在缩略词。”[12]质疑之后,庄(2009)一口气推出了另外三个更可信但也只能说是可能的解释。一个是tip原为黑社会隐语(underworld cant),下层社会的黑话,意思是“递给”(to pass on, to hand to)或给一小笔钱;一个是tip来源于荷兰语tippen,意为“tap”(轻拍),最初表示放硬币在桌上发出的声响;另一个是tip源自于拉丁语的stipend(薪金),是该词被讹用的结果。总之,可以推知,小费的概念和小费的习俗应该是同一时期出现的,是西方社会最近几百年才有的文化现象。现象出现的同时,必然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单词。如上所述,tip要么是造出来的,要么是借用过来的。借用又分为两种:一是从内部已有的词汇中借来,一是从外部即其他部族语言词汇中拿来,前者实质上是在时间维度中发生(从过去到现在),后者是在空间维度中完成(从外到内)。这两种借用都常常伴随着词性转化、词义转换。
略加思辨,缩略词一说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小费习俗跟其它文化现象一样,不太可能从开始至今在形式上和功用上一成不变。至少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几百年前人们真是为了得到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而先给小费后消费的。只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变,这个习俗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但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得到别人的服务后给对方小费这个习俗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西方,反对给小费这个做法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在美国,1905年,约10万旅行推销员组成反对小费的社团,发起了禁止付小费的运动并在几个州取得了成功,只是后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这样的阻止行为是违宪的。到1919年,付小费的习俗在美国又开始恢复并不断蔓延扩大,连酒店尤其是高级酒店都开始施行了[5]。
小费概念发端于西方社会、其习俗流行于西方社会,偶然中定有必然因素,这与西方社会的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其中尤金·奈达的定义比较简练:“一个社会的观念和习俗的总和”(the totality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a society)[13]。观念存于人的大脑之内,属看不见的;习俗则是外在、看得见的。内外结合,紧密相连,涵盖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全部。西方人“给小费”这个看得见的习俗必然有其大脑里相应的观念作为基础。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类似小费的习俗,人们习惯叫赏钱[5]。但一是规模没那么大,并没有在全社会流行开来;二是形式上以及观念上没那么固定,随意性、临时性比较大;三是内涵意义与西方的小费还是有着根本的差别,亦即二者以为基础的观念不一样。流行于西方的小费反映了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来试图解释东西方人对待小费的态度差异之研究已有人做过。宫斐(2007)从利义观、价值观以及自我观三个角度剖析了中西方人对待小费的差异之原因[1]。麻桃红(2009)从她认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文化心理层面分析了中西方人对小费的不同认识。她认为中西方存在的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讲人伦与讲个人、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等文化心理差异是中西方不同的小费文化的根源[3]。武保勤(2016)主要从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三个对应方面(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义利观)综合分析了中西方人对待小费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的原因[5]。
我们认为小费这个习俗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其实也是公认的普世价值,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包含了这些概念(“友善”和“博爱”两个概念相当)。
与自由相伴的是独立。西方人历来有崇尚自由、崇尚人格独立、追求个性张扬的传统。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至少不是个贬义词。[14]时至今日,小费是西方社会服务业从业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老板所给的工资只占很小一部分。这反过来意味着服务人员对老板的依附程度很低,日常工作中不需要时刻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不需要绝对服从老板的意志,只要不违规即可;同时,这也意味着员工,夸张一点说,可以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可谓是人身和人格的双重独立与自由。正因如此,才有了个别餐馆老板苦于员工的“忠诚度”不高而推出不收小费的营销策略(即由老板给员工开较高工资、购买保险等)[15]。同时,小费制意味着服务员得自担风险,收入高低跟老板没多大关系。这可谓自由的“代价”或自由的另一层含义。
民主的实质是由大家说了算,由民众说了算。当然,民众的意见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统一,最终只能是大多数人说了算。小费制相当于把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的监督权、评价权由老板转交给了广大消费者。同时这也体现了西方人“更直接”的思维方式。服务是好是差,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服务的直接对象。从这个角度看,小费制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毕竟这是“三赢”的机制:顾客得到优质服务自然开心,服务员得到小费实惠而欢喜,老板也因服务员优质服务而生意兴隆,岂有不高兴之理?管理得好,小费制就是一个良性竞争机制。如果是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那就很难避免偏见的影响,对员工的公平公正就难以保证。在这种“老板薪酬制”之下,如果顾客对服务不满,要想使交涉更有效,一般还得找到老板才行,这相当于绕了一个弯,体现了东方人比较含蓄、间接的思维方式。不像小费制之下,不满意就直接给“差评”,即不给小费或给得很少。
小费习俗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关系首先源自于西方人对“人人生而平等”理念的认可与追求。中国古代社会的打赏行为,通常都是地位较高者给店小二、书童、仆人以赏钱,形式上与小费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双方地位不平等,其内涵意义、功用性质是不同的。打赏常常有施舍之意,而小费是消费者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对服务员的劳动给予尊重与感谢。当然,这与人们的理解方式相关,与社会文化土壤相关。在西方,给小费和收小费的双方都不会认为给的人就高人一等、收的人就低人一等,而仅仅是一种商品经济下的等价交换,是人际交往中“互不亏欠”原则的具体落实。而在以儒家文化为思想主脉的国家,人们的尊卑长幼、等级秩序观念根深蒂固,同样的形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施与者和接受者都“戴着有色眼镜”(等级观念)来看待打赏这样的事件,乃至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认知:只有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进行犒赏。
如果上面tip为缩略词一说是真实的,那意思就是在得到服务之前消费者就把小费先给了,以获得更快捷的服务。可现在却变成了消费后即结账时给,这岂不是“白给”?——其实不是,西方人提倡的大爱不是说你给了我好处、关爱,我就一定得报答你本人,而是我会把这份爱的温暖“投射”给接下来我所遇到的人。我的“白给”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人员对在我后面的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反过来,我之所以得到优质服务,也多少与我前面的顾客们“白给”有关。所谓博爱,指的是普遍地爱世间所有的人[16]。亦即不分贵贱、一律平等地、友善地对待他人。因此,博爱也包含了“人人平等”之要义。正像给小费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一样,它的意义也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排除一开始人们就是为了得到更快捷的服务而给小费的可能,到后来才变成了对他人提供的服务性劳动的一种肯定和尊重。尊重他人本身就是博爱的含义之一。
当然,以上提及的小费制的种种优点,都是指正常情况下的表现。小费制毕竟与经济利益相关,难免会受到一些不纯粹的因素的影响、干扰,这方面另当别论。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炼出来的一个重要世界观。在先哲们看来,世界不管有多浩大、多复杂,归根结底都是“阴”“阳”两个元素的结合。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同时他们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还可能互相转化(观“阴阳鱼太极图”便可知)。后来人们还进一步对阴阳概念作了拓展,以刚为阳,柔为阴;实为阳,虚为阴;直为阳,曲为阴;明确为阳,模糊为阴,等等。下面,我们拟从这个视角来审视一下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待小费的态度,或考察一下东西方小费所展现出来的阴阳特点。
众所周知,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直接。“Robert Kaplan(1966)认为西方的思维是直线型,而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型的。”[17]如上文所言,小费的一个重要功用是对服务者表示感谢,只是这个感谢不只是挂在口头上,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金钱)来表达,而且每一次都当场、明确兑现,使得服务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在我国,餐馆里消费过程中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一般都被理解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顾客所付价钱被视为已包括一切,服务员所得报酬需“绕道”老板之手,且数目不清楚。一直一绕,一实一虚,体现了两种商业模式的阴阳特性。
西方人在商品实价之上加上一个貌似比较“虚”的小费,且该不该给、何时给、给多少都是比较难确定的事情,况且各地各行业的小费标准还有差别。所以有的人干脆把小费制视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潜规则”[18]。但中国人认为在购物或消费中自己所支付的商品价钱已经包含了服务费,并认为小费简直就是“二次埋单”,他们的消费习惯是“明码实价”。[19]这体现了“说一不二”的明确性,他们遵循的是“显规则”,所付价钱是“一次性”的,这是阳;而西方的小费如此“模糊”、不确定,实价之上还有一个颇具弹性的小费,这是阴的表现。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换个角度看,我们会发现,西方人将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分开,一是一,二是二,这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明确吗?同时,这也符合了西方人的分析型思维特点[17][20][21]。相反,中国人把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糅合在一起,不也构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模糊吗?同时,这也符合了中国人“整体综合式思维的传统”[17][20][21]。
另外,中国古代的打赏(地位高者给地位低者的犒赏)现象,与西方的小费(双方人格平等)比较起来,也是西方的小费更明确、更“硬性”一些。虽无明文规定,但通常而言,不给小费还真不行,且有相对固定的大致比例额度。而打赏,因随意性、临时性大,强制性明显弱很多,所给额度更是没有约定俗成的标准。两相比较,也是西阳而中阴。
通过以上挖掘,从一个小小的tip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语言-文化在阴阳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这些不同的习俗及其特点实际上乃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使然。“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21]西方文化素以注重精确著称,而模糊则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就是一个典型。精确就是明确,就是刚性,体现的是“阳”性;而模糊则相反,是一种不确定性,一种柔性,代表“阴”。但我们说西方文化是阳性、东方文化是阴性时,得注意一点:不能绝对化。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不能把阴阳占比绝对化,何况阴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相互转化;二是不能给阴阳贴一个绝对好与不好的标签。
不仅东西方文化可分阴阳,其语言亦然。因此,理解东西方文化的阴阳特点,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颇有意义,有助于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东西方语言中的诸多文化内涵及其差异。
把小费制引进到我们国家来是否行得通,施行小费制有何利弊,如何纠正小费制推行过程中的那些“胡作非为”等等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本文仅从语言-文化视角“就事论事”地对英语中tip(小费)一词的词源以及它的相关文化信息做一些剖析,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为何tip及其习俗产生于西方文化土壤之上。外语学习者本身就应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熟悉其文化,才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语用失误、避免误会的产生。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一个民族的语言也是该民族的世界观。“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于语言对比研究来说,显得更加重要。”[22]36“……,学习第二语言确实要学习以操这种语言的人所习惯的观察世界的方法来观察世界,也就是说确实要学习他们的文化。”[22]44以tip一词及其习俗为例,如果外语学习者仅仅停留在词汇学习层面上,未来即使有机会参与对外交往,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犯难。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给学生教授英语单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相关文化信息的介绍,否则我们的教学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1]宫斐.中西小费差异的文化对比探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924-927.
[2]程丽.英语中的“小费”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243-245.
[3]麻桃红.从小费看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J].现代饭店,2009(2):55-57.
[4]朱金凤.欧美国家的“小费”文化刍议[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6):90.
[5]武保勤.从小费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兼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 2016,35(1):115-118.
[6]李亚男.小费问题研究:视角、方法与展望[J]. 旅游论坛,2012,5(6):6-11.
[7]郑子宁.你为什么要付小费[N].消费日报, 2016-07-07(A02).
[8]范宝舟.打赏不能全归结为与国际接轨的产物——打赏与小费:中西消费文化异同[N].北京日报,2017-06-12(14).
[9]田喜洲.国内外小费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 2009(12):122-126.
[10]JOHN AYTO.Oxford School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429-430.
[11]佚名.tip英语词源[EB/OL].https://www. youdict.com/w/tip.
[12]庄和诚,庄艳.英语词源典故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04.
[1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78.
[14]许家金.Individualism≠individual(个人) +-ism(主义)[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3): 58-59.
[15]刘仕诚.后小费时代[N].文汇报,2015- 03-26(8).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05.
[17]张义桂.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及 成因[J].文史博览(理论),2016(6):44-47.
[18]佚名.该给谁小费[J].冶金企业文化, 2011(2):63.
[19]沈彬.餐馆付小费是“二次埋单”[N]. 深圳特区报,2016-08-29(A02).
[20]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5.
[2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2(2):40-46.
[2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 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36,44.
Viewing Tips from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Shi Xiutang, Su Meijuan
(Kaili University, Kaili556011 Guizhou)
It is a very special custom in western countries to tip service staff after consumption in service industry. Western scholars have not reached a conclusion on the origin of tip. The western tip custom must have its corresponding idea as the foundation. We think that the tip reflects the western ideas of freedom, democracy, equality, fratern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believe that tipping ha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Yin and Yang philosoph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hich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languages. Taking the word tip and its customs as an example, i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only stay at the level of vocabulary learning, even if the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foreign exchanges in the future, they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this issue.
Language-culture; Tip; Etymology; Cross-culture; Values; Philosophical meaning
2020-10-26
凯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G202007)。
石修堂,男,侗族,贵州黎平人,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等。
G05
A
1672-1047(2020)06-0080-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0.06.23
[责任编辑:周赣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