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尚贤教育集团 王 丹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题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玩得好,才能学得好!”
“我的班级我做主。”
…………
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几条来,用学生的话说,“这是我们班主任语录”。
“地面要干干净净,书本要整整齐齐,写字要工工整整,读书要认认真真,做人要清清白白;想好再写,落笔即对;少涂抹、少涂改。”……这些细节的要求对于班级的学生再熟悉不过,从学习习惯到课堂纪律乃至于课间操等,都有细致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而在童年逐渐养成的好习惯、好能力、好品质,也成就了学生的快乐童年。
第一则:童子功之习惯养成记
2014年9月,我来到江南水乡的一所名校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幸运地结识了34个南方娃。这些懵懂的小学生,就成了初到南方异常思乡的我,最大的慰藉。
习惯成自然,但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
好习惯从“坐”开始,坐在椅子位置,挺胸肩平,双手摆放,小脚踏在桌子横梁上,不乱踢、不乱动。
好习惯从“读”开始,书本倾斜角度要统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有我单独加的一条,就是“手到”,小手指到哪里,就读到哪里。
好习惯从“写”开始。写字左手轻按左页下角,右手轻压本子,不能有本角折痕。写字的时候,细致观察样字,看一笔,写一笔,要写得像,尽量做到落笔就写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惯养成不是教师一味地说“要有好习惯”,要有明确的要求,还要有教师的指导。我就成了他们的榜样。“请和老师这样做。”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我和老师这样做。”做什么?做细节、做指导、做检查、做养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每天这样反复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会磨灭学生的天性,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所以教师更要有教师的耐心、细心,关注细微进步,做到及时表扬,树立班级小榜样,才会练就一身“童子功”。
因为有了爱,眼中就有了每个学生。所以这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要求,不是单一的命令而是一种好习惯知识的讲解、一种好习惯技能的示范,更是一种师爱的行为传递,我和学生一起去学习惯、一起去做习惯、一起去练习惯。
日复一日,学生会自己打扫卫生,他们会有模有样地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月复一月,学生们会自己认真学习,他们会有板有眼地说,“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年复一年,学生们会自己努力上进,他们会掷地有声地说,“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才是不平凡。”
他们在学习中收获的是好习惯带给他们的快乐感、成就感。学生耳边经常听到“一4班小朋友会听课”;“二4班学生习惯真好”;“三4班学生会学习”“四4班学生爱读书”“五4班学生成绩好”“六4班好神奇”。一声声赞扬让学生一直在正强化中不断进步,这就是好习惯带给学生们的最好礼物。
爱每一个学生,帮助养成好习惯的“童子功”,陪伴学生在人生的路上,做快乐的自己。
第二则:童子功之自学养成记
如果说,低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那么中年级则是学习能力培养的最好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开始萌发,知道每天晨读必做几个环节;知晓语文预习的要求和步骤;明确作业的基本纲目。学习已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和布置,而是学生有了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学习预知和判断。
练就学生的自学之功,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今天,学习了第10课《绿》,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不是第10课的《大练》和《小练》呢?”原来,我们的教学节奏和教学常规,慢慢也会让学生熟而知之。“是的,请你布置今天的作业并写到黑板上吧!”在受宠若惊之余的那份自豪和喜悦,让他成为学生的榜样。随之,这样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他们尝试预判每天老师的教学进度,并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
练就学生的自学之功,就要放手去做、放心去学。学生的学习欲望远远高于我们教师的判断,当他们的学习节奏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之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就犹如一趟趟飞驰的高铁,走上自己学习的快车道。提前预习,更想要自己去主动提前做好常规的各种练习册,甚至提前完成作业。
练就学生的自学之功,就要自主选择、自我超越。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就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作业的自主选择:字词作业,会的看一遍,不会自己选择写几遍;默写作业,会默能保证错误在2处之内,可以免默;自主复习,会的题目不做,不会的题目选择做会……在这个自我判断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正如一句广告“哪里不会点哪里”,而我们班级学生则说“哪里不会练哪里”。这正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解放了学生的双手,才能解放学生的头脑,不断超越自我。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让学生们在自我学习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会到自我学习的一种速度感、能力感、超越感。
第三则:童子功之读书养成记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犹如学生的翅膀,可是要像真正的翱翔天空,还要借助一种力量——读书。
读书之功,要从趣着手。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之后,他们会有更多的学习需求和自由时间去做事——读书。
四年级,我和班里学生开始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这本大部头的书。初读的时候,学生很恐惧:“书太厚,什么时候能读完?”于是,读书先从“讲”开始。先讲《秃鹤》的故事。秃鹤原名陆鹤,原因是他有一个秃瓢一样的脑袋,他也为他那光滑的脑袋苦恼过,甚至用过生姜涂过脑袋,但是徒劳一场……再讲《桑桑夏天穿棉衣》的故事,乐得学生捧腹大笑……讲着,讲着,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去自己读故事。自然而然的,就开启了一段学生“贪婪”读书的状态。中午读、自习课读、吃饭的时候也读。读着读着,学生完全走进了“桑桑”的世界里,他们偶尔也学着桑桑夏天戴个帽子的样子,也学学摸摸近似于光头同学的头……
法国小说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而学生在《草房子》这部书中,就真切地感受到了的那份爱、那份情、那份童真。
读书之功,要从爱开始。
做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了兴趣才能谈到喜爱,有了喜爱才会迷恋。
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是从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开始。在学习中感受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这就是学生喜欢之初的兴趣使然,而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早已有学生在电影、电视连续剧中就熟知其中的经典故事,顺其自然地先读起青少版《三国演义》,爱上这“四大名著”之一。渐渐,班级刮起了一阵“三国”风:同学之间“聊三国”、登上讲台“讲三国”、成立小组“演三国”、办手抄报“做三国”、知识问答“考三国”。这一部《三国演义》足足读了、玩了整整一个学期。
记得班级一组学生在“演三国”,他们表演“吕布戏貂蝉”。先自己借助网络写剧本,由小导演分工角色,还自备戏服,动手制作表演道具。表演当天,一个美貌貂蝉惊艳全场,再现三国时代的纷争,“刮骨疗毒”“桃园三结义”等故事也搬到了教室这个舞台。他们读进去,又读出来,继而有些学生早已不满足于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而是读起了原著。
读书之功,要从心出发。
读写结合,怎样让学生将读书后的思考,积累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笔下的文字,是老师们不断研究的问题。《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有一段萧红笔下描写“园中之自由”的文字,需要学生积累。学生读着、想着、盼着,特别羡慕萧红那段童年快乐的生活。“在园子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园子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任意地生长。”自然萧红笔下的文字也充满了魔力,让学生们留恋向往,甚至为之神魂颠倒。
班级读书课固定是每周四的下午第一节课,常规做法是组长发书,学生边读边写,做好读书笔记。看着依然沉浸在那“园子里”的眼神,想着萧红的自由,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过着这样的日子。
读书课要自由,学生更要自由,要求改为“自主选书——自由读书——自愿交流”。无规定动作,学生似乎开心了起来,随意地找书,随意地翻看,随心地读着,随性地说着……
“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仿照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中的句段,写写阅读课的片段。”出乎意料的是,句段那么相似,却有了不同的灵性:“我想走到哪个书架就走到哪个书架,我想选哪本书就选哪本书,我想看哪个故事,就翻到哪个故事……”读和写就自然生发。
从此,班级的读书课固定不变,但唯一改变的是,可以遵从内心,随心、随性、随情地读书。一切从心出发,漫不经心地读着,不经意地写着。我发现,班级里爱读书、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读书和写作就这样悄然地结合在一起,不要求、不强求,但是却总能够看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性情、真语言、真快乐。
回顾自己和学生一起幸福又快乐的5年学习时光,用学生的话作为结尾:“我们有一个严厉的老师,我们有一个会玩的老师,我们更有一个爱我们每一个人的老师!”
“爱你,就要做你们人生路上幸福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