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恩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黑龙江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今年又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且防控处于关键阶段,同时又是十三五规划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入关键时期关键阶段制定出台的,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黑龙江省振兴发展及“六个龙江”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与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立足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层面实现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局部的结合,使根本制度与具体实施制度相一致、相配套,把制度体制优势转化为我省的治理效能和振兴发展的积极成果。《意见》是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交出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答卷,是社会主义新龙江建设的蓝图和构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0多年的时间节点上,是在新中国建设70年的时代节拍上,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出发,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题,充分展现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显著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推向了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在考察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成型的制度。”[1]70-71在邓小平考察南方前夕,1991年苏东发生了制度性剧变,苏共在建党93年、执政74年时亡党亡国,使国际共运陷入了低谷,对我国创立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也造成严峻挑战。所以,邓小平以88岁高龄到我国南方考察,经过深思熟虑,科学构想到202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才能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显示出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条鲜明主线。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度建设的新任务新使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制度体系构建的贡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自信”,以制度的威慑力把新中国推向民族复兴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对制度做出的顶层设计。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具体体制的配套和实施。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公报》指出:“强调要坚持和巩固制度、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都要遵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体制导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全面改革力度、强度和广度,在我省的农垦、森工、龙煤等,特别是国企改革取得成效,及在有些领域、行业、部门体制改革、体制建设有了重大突破的前提下,依据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吸取我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以“全会”为平台推出《意见》,从11个方面制定出有龙江特色的体制机制的“龙江版本”,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龙江大地上,以体制机制解决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中的问题,在实践中结出制度形态之果,以解决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顽症。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地区及黑龙江省考察中首次提出“四大短板”,即“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方面的短板。“四大短板”是东北地区及我省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顽症”,习近平总书记把“体制机制”短板作为“四大短板”之首,足见问题的严重,它是影响东北地区及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东北病”和“龙江病”。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出台的《意见》,从11个方面来解决“体制机制”短板,针对性强,开出的“药方”准确,表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正确性和关键性,对解决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机制”短板,解决我们长期困扰的难题,实现我省发展的“弯道超越”具有极端紧迫性和重要性。《意见》就是以体制建设之优之长之威,推动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定型,以体制机制的刚性、优势和力度完成黑龙江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目标,打胜今年“十三五”规划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为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开好头,以赢得今后大发展的制度体制先机。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东北和黑龙江省考察。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及我省的农垦和齐齐哈尔,对农业、工业进行考察并做出极其重要的讲话。当年9月28日在沈阳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了东北地区及我省存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的“四大短板”,这是继长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对阻碍东北振兴发展的顽症和病因开出的大药方,把2016年对我省的考察讲话中指出的问题进行了再升华、再概括,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制度建设主题相呼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从全局视野、战略高度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于欠发达的我省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难得的宝贵机遇。省委省政府着眼解决我省的“体制机制”短板,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建设的精神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我省“体制机制”短板,从软和硬两方面入手加以解决。“软”是开展全省规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打造助力发展的思想环境、观念环境、舆论环境,冲破计划经济的思想桎梏。“硬”是破除久已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构建有龙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体制机制”短板的解决带动其它三个短板的优化和构建,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的讲话精神转化为制度建设的成果,打造龙江发展的新动力。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及《意见》的出台,是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龙江化,其着眼点是通过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以实现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为此要科学理解和把握“体制机制”涵义,充分认识省委《意见》的价值,切实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其一,体制机制建设与我省“体制机制”短板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体制机制是广义的涵义,指我国“五位一体”的体制机制需要补充、完善和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的考察讲话重点指出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短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是计划经济大省,在全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最早。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客观条件,又固化了黑龙江省计划经济体制。我国搞计划经济是从北向南推进,而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南到北梯队推进,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国较晚,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体制机制”短板和思想观念的滞后。
其二,“体制机制”短板是指我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体制不完善、不定型,根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不配套、不协调,结果导致我省营商环境的不宽松,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讲话中指出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及“投资不出山海关”等许多怪现象,阻碍了我省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
其三,“体制机制”短板是指根本制度下的具体体制机制不完善、不规范、不成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不协调、不配套,无法把根本制度优势发挥出来,有时还是阻碍力量,具体体制机制甚至抵消了根本制度的优势,由此导致我们与沿海开放地区形成巨大的反差。特别是人治代替法治,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出现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上层建筑的制度体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此导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滞后,形成了东北经济现象。在党中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讲话精神推动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及《意见》,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中指出的我省“体制机制”短板的牛鼻子,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前提下,《意见》从11个方面制定坚持和完善根本制度的具体体制机制,使根本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具体体制实践相配套,使黑龙江省“体制机制”短板得到有力解决,把短板变成长板,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助力黑龙江省的“六个强省”,推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顺利实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可以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的“龙江实践”,是构建龙江特色具体体制机制的“龙江版本”。
从历史发展看,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源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不定型,今后全面振兴发展仍要靠制度体制的创新和构建。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意见》,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及贯彻党中央“六稳”“六保”任务的关键节点上,是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及“十四五”规划奠基的关键时期,总结黑龙江省近年来制度建设历程和展现未来治理走势的重要文件。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这得益于黑龙江省十二届党代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体制的不断完善。省委省政府始终紧跟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省情,紧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体制机制建设,使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都带有制度建设的内容,黑龙江省振兴发展以制度变革为动力,以制度构建为活力,推动我省全面振兴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我省体制机制的更加完善和定型。
第一,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揭示了阻碍和影响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病根,奠定了解决我省体制性问题的前提。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了黑龙江省九个字的顽症,即“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以往对我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病根的概括是“结构性、体制性、资源性”,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及张庆伟书记的讲话把“体制性”作为病因之首,这不是简单的提法改变和位次调整,而是对黑龙江省省情认识的深化,精准诊断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及全面振兴的体制性症结,指出了黑龙江省今后要把制度体制改革、完善、定型,把推动制度建设作为工作抓手和前进方向,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中指出的“体制机制”短板相一致,为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意见》提前作了证明。
第二,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以营商环境体制不优为突破口,带动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构建。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为指导,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的营商环境中体制机制不良、不优、不宽松问题,以营商体制改革和构建为突破口来推动我省体制机制建设。从发展历程看,我省先后于2016年、2018年召开两次省委全会,针对营商环境体制机制难题,出台了解决带有黑龙江特色营商环境问题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以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推动了黑龙江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定型。特别是以“办事不求人”为标志的新体制机制,促进了“体制机制”短板的有效解决,形成了带有龙江特点的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全省结构性、资源性、思想观念性“短板”的解决,使龙煤、森工、农垦及国企等事关全局的体制性问题得到化解,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由此带来了黑龙江省各方面制度体制的更加完善和更加定型。
第三,以法治化方式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在全国起到了体制构建的领先效应。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讲话精神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顺应民意、民愿,在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王文涛省长率先明确提出“办事不求人”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在全国是第一次。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19年3月1日实施,一定意义上说,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具有创新和突破的价值。同时,在全省机构改革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府机构等,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省委省政府以法治化、体制化方式化解我省体制性难题,有力推动了全省各方面制度体制的更加成熟、完善和定型,这在全国也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使上层建筑中的体制机制解放和推动了生产力。
第四,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意见》从11个方面出台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目标性,并细密化、规范化、操作化的具体体制,实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层面根本制度顶层设计与黑龙江省局部体制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党中央根本制度建设战略设计与龙江体制实际及群众期待的有机结合,使黑龙江省的体制机制建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既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又有力化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大短板”问题。因此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及《意见》是推动黑龙江省制度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龙江行动”“龙江版本”“龙江实践”,体现了制度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优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也无法转化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龙江的治理效能。我们要把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及《意见》的贯彻落实与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任务结合起来,在更扎实更有效的贯彻落实中让制度体制展现威力,以胜利完成2020年的艰巨任务,打好打胜“十三五”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