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英,贾 甜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 武汉430022)
1946 年6 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 年3 月,为了一举拿下延安,蒋介石调集兵力共34 个旅、25 万人围攻陕甘宁解放区。1947 年3 月18 日傍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直到1948 年3 月23 日,从吴堡县的川口村东渡黄河,历时一年零五天。在转战期间,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在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有力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转战陕北之所以取得胜利,与党在这一时期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密不可分。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政治建设,在转战陕北的特殊时期仍强调要加强政治建设,为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1947 年春天,蒋介石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当时国共兵力悬殊。在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拥有430 万军队,其中200 万是正规军,而共产党仅拥有127 万军队。因而,毛泽东审时度势,从全局战略着眼,作出了以退为进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以退为进”的战略指导方针,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政治决策。在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事件上,及时作出英明果断的政治决策是转战陕北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作出以退为进的战略指导方针的同时作出了一个伟大正确的战略决策:暂时放弃延安,运用“蘑菇”战术,把敌军拖在陕北,同时消灭在陕北,以支援全国其他战场作战,由此开始了转战陕北的征途。”[1]中共中央作出暂时放弃延安的决定,是在精准分析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革命方向的坚定,是推动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奏曲。
“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而作出的政治决策。避敌锋芒,放弃延安,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的政治抉择。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其决策和指挥中枢,因此延安是蒋介石进攻重点的核心,共产党同国民党之间兵力悬殊,如果死守延安必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主动放弃延安。从表面上看,党中央转战陕北是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后被迫所为,但实际上此时毛泽东已胸有成竹,利用蒋介石重点进攻延安时期转战陕北,此时毛泽东已经在谋略着整个解放战争全局。放弃延安既是形势所迫,也是赢得最终胜利的战略需要。
“1947 年10 月10 日,毛泽东在神泉堡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2],吹响了向敌人进发的冲锋号。口号既是方向也是旗帜,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这个时候提出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口号是适当且必要的。确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政治目标,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坚定了必胜信念,也契合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47 年12 月,党召开了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土地改革、整党、经济、统一战线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今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任务。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3](P1243-1244)为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政治目标做出的一系列谋划,使政治目标有了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十二月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中央已完成了转战陕北的战略任务。“十二月会议也是中国革命处于转折关头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为中共在实现战略大转变后夺取全国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2]
“保卫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是转战陕北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维护“毛主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是政治建设的首要目标与任务。
其一,坚决维护“毛主席”的政治核心地位。维护“毛主席”的政治核心地位是转战陕北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948 年3 月宜瓦战役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反动的国民党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此次战役的胜利使党的军队在西北战场上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标志着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毛主席此前曾经多次说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和党中央毅然决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投入新的战斗。”[4](P3)正是有毛泽东作为政治核心的正确决策,才有了转战陕北的胜利。
其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建立党内请示报告制度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举措。“1948 年初,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全国胜利在望。这种情况要求党迅速克服存在于党内和军队内的任何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把一切必须和可能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5],为了吸取以往有些地方擅自决定政策和上下联系不够的教训,为了“争取革命战争更加伟大的胜利起见”,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队每两个月都要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请示报告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政策上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集中统一党的领导、遵守政治纪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制度。
政治立场事关根本。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是党的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转战陕北的胜利离不开陕北人民的大力支持。转战陕北时期,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仅渡过了艰难时期,而且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转折性胜利。
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三大法宝之一,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在转战陕北期间得到了充分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转战陕北胜利的根本就是能够艰苦奋斗,在实践中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陕北人民的鼎力支持。“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观点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在党中央转战陕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指出:“人民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走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必然能获得群众的极大信任和鼎力支持,必然‘人地皆存’。”[4](P143)所以,党中央在对敌斗争中,虽然放弃了延安,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能够一路平安无事,完全得益于陕北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从过去革命的经历,特别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中,毛泽东时时处处把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放在最突出地位。为了支持长期战争,党中央强调必须抓紧土改,不搞土改,就会失去农民;失去农民,就会失去了战争。转战陕北时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1947 年7 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让农民翻了身,共产党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毛泽东在佳县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表明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坚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的生动写照。”[4](P306)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始终没有忘记劳动人民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转战陕北时期,由于战争环境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旧注重加强政治建设,不仅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方向问题是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方向正则政治建设效果好,否则就会偏离政治建设轨道,存在改旗易帜的危险。转战陕北取得伟大胜利,根本原因是得益于坚守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转战陕北时期的政治方向是为了夺取全国胜利,正是基于对这一政治方向的把握,党中央做出了“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胜利”的政治决策,并确定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政治目标。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为党的领导事业保驾护航的关键。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转战陕北时期,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政治领导。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并从容应战,采取“蘑菇”战术,积小胜为大胜,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每次胜利在解放战争史上都具有典型意义。另一方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转战陕北时期‘三委分工’中的民主决策,正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做出的顶层设计。1947 年3 月29 日,党在清涧县枣林沟会议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以刘少奇为书记,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1947 年4 月11 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和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暂时驻在晋西北,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员的中央后方委员会。”[6]至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三委分工”框架已经形成。转战时期,以“三委分工”为代表的伟大顶层设计对取得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转战陕北取得的伟大胜利揭示了一条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即要坚决维护政治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一个没有核心的政党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时期,虽然为了现实需要进行了三委分工,但其他两委都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前委周围,“核心意识不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中,也存在于各级中下层组织与军队对党中央决策的坚定拥护上,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而强化了向心力,增强了战斗力,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革命合流,从而确保了成功进行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7]这一时期,维护毛泽东的政治核心地位,极大地保持了党的核心力和向心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最为辉煌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政治纪律建设是转战陕北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通过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严明政治纪律,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947 年10 月10 日,毛主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起草的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发布。训令指出:“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8]转战陕北时期,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取得转战胜利,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党领导的部队有着严明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严明,则军纪严明,正如毛泽东多次强调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转战陕北时期,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党在严明政治纪律的基础上严肃军纪,要求对全党进行深入教育,全军上下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训令的重新颁布,给解放军官兵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把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深入到头脑中。
转战陕北时期,党加强政治建设的主要做法,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应该汲取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一直坚信胜利必将属于人民,要让胡宗南的部队进入陕北之后,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党就能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才能战胜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称转战陕北时期为艰难的过“山梁”时期,是人民革命力量面临的典型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但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怀着必胜信念,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化名“李德胜”,从容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行动,极大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毛泽东对斗争必胜的信心,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对党所具有的伟大力量的坚信。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坚定政治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加强教育和引领。一是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夯实思想基础,牢记初心和使命,凝聚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二是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充满信心,坚定政治信念。
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检验党的建设的根本标准。毛泽东曾指出:“人民群众是我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2]党中央在延安期间,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在延安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为转战陕北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转战陕北期间,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的宗旨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此,土地制度改革是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任务。”[9]土地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党再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立场。
在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领导就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一以贯之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教育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处处为人民着想,切实为人民谋福利。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把自己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能拒人民群众于千里之外。全党上下必须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凌驾于人民之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才能够让党永葆青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党,“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纪律严明。严明纪律的首要问题就是严明政治纪律,这是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法宝。转战陕北时期,党的干部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奉献了满腔热血,更是以高度的自觉听从党的指挥,主动地与组织保持一致并加强自我约束,体现了高度的党性原则。转战陕北时期,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基础上,党的廉洁纪律也得到了彰显,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使得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能够将本就紧缺的物资投入到最为紧要的革命战争中,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转战陕北的历史再次向我们昭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时代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严明党的纪律的首要问题。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是保持党的高度统一和团结、巩固党与群众的联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最重要的保证。它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决不允许有对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政治立场的言论及行动。只有深刻认识党的政治纪律,深入落实党的政治纪律,让政治纪律深入人心,深入党内政治生活的每个角落,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才能推进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