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

2020-01-17 03:43刘洋睿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时事任课教师

刘洋睿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最主要的一个传输渠道。提升课程的生动性和针对性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认真回答了我国教育事业所面临的任务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结合医学类院校如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积极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从而坚定学生的职业信仰,使其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一) 课程内容变更频率快,教学难度大

《形势与政策》课程,顾名思义是在讲授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但其教材大多是每年年初提前下发给各高校,学校根据指定要求进行课程教学。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课时量比较少,课上根据教材所讲授内容与最新的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存在较长的时间差。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学生们很快能了解到所讲授内容的最新情况,这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对老师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欠缺师生互动,学习积极性减弱。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课堂组织及课程编排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时事热点,达到课程引领思想舆论的目的。

(二)课程考察标准模糊,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形势与政策》课程缺乏考察标准,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形势与政策》课大多是以结课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说是论文形式,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提交一篇文字材料作业,内容以分析和表述自己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的认知为主。然而,以这种方式进行考察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为了应付了事,直接将网上搜索到的内容复制粘贴成作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陈旧,部分教师面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消极对待的情况,不自觉地选择了只讲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没有进一步深化、升华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难以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缺少实践环节设计,教学方式单调

《形势与政策》课缺少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式单调。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上以板书的形式展开教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加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课上讲授的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大多是让学生看一些小视频、短新闻,没有形成师生互动,无法将所教授内容深入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对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没有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时效性在《形势与政策课》课中体现的特别突出。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讲授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意在向学生讲明当前国内及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并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为实现特定目标制定出的新的方针政策。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了解时事政策和热点大事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多元化。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不像其他课相对固定,而是始终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内容的时效性就显得更为鲜明[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知识的更新,不能为学生进行更有深度和内涵的讲解,就发挥不了《形势与政策》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 高校对于课程教学考察结果不够重视

调查发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只局限在教育部所要求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书本之中。少数任课教师因为自身教学能力不足,照本宣科讲解PPT内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开小差儿情况时有发生;再有,学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考察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阶段考察方案,导致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考察流于形式,考察结果也无法真实体现学生学习程度。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修机制也形同虚设,很少有学生因为《形势与政策》课考试不过而补考或重修。

(三)高校对课程实践环节缺乏相应设计和制度保障

教育部为进一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于 2018 年 4 月 12 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3]。该意见中要求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但并没有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环节开展细节。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环节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设计,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环节时无章可循。同时,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授课周期时间长、任课教师的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造成其课程质量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克服这种情况需要在实践环节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和安排,如本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环节缺少与本校医学特色和医学生的专业特征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实施。

三、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任课教师不能背离《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书本,同时也不能局限于此书中的内容,教研室可以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经常性地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及时对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大事和时事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医学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结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将所收集的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大事和时事政策穿插到教学之中,多角度、深入地讲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课时分配上,应该适当增加课时数量和拉长教学周期[4]。改变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仅上几周课,无法及时将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热点大事和时事政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深入讲解的情况,从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二)创新《形势与政策》课考察标准评价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考察标准评价体系,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考察,拓宽评价主体、丰富评价要素,建立多样化的考察机制。

1.打破单一的《形势与政策》课考察模式,拓宽考察主体,形成教师考察、自我考察以及同学自发组成的学习兴趣小组之间的互相考察等多元化的考察标准评价体系,以便更加全面、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考察的灵活性,探索课程理论考察与课程实践考察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的考察模式,提升学生对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大事和时事政策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强调实践项目考察所占的比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以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成绩公式:学生总成绩(100%)= 学生平时课堂考察 60%+期末考试闭卷考察 40%,其中学生平时课堂考察包括出勤率20%+学生实践40%。

(三)优化《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及制度

与医学类课程相比较,《形势与政策》课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以及专职实践指导教师,所以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就需要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的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来解决。任课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加入“头脑风暴”,让学生自由思考和讨论,教师仅作引导,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还应考虑实地实践和虚拟实践相结合。实地实践是指《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可以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融合,可以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形势与政策,从而引导学生理论到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虚拟实践是指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进行实践教学,例如我校建设的AI虚拟现实教室,可以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世界上发生的热点大事和时事政策,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优化制度方面,首先应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制定一些可行性制度,并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体现出医学院校专业的特色;其次是制定《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结果考察制度,探索建立医学类院校实践环节个性化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实践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考察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最后,健全任课教师全程跟进制度。在实践活动中,承担实践指导任务的任课教师应该全程给与学生以指导。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应建立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案长效机制,并健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施行、实践教学完成各环节讨论并记录制度[5]。同时,任课教师在制定实践方案时应与学生有一定的沟通,还要全程参与到实践教学的设计、施行及完成环节之中,并做好实践教学指导的相关完整记录。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时事任课教师
时事半月谈
时事政策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