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0-01-16 07:40徐锡孟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徐锡孟

[摘 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常规的教学方法更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地理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对于这种现象,要尝试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学习方法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主要是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上课时候不专心听讲,进入发呆状态甚至是直接趴着睡觉。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回答,也不会自己去主动探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主要是问题的设计比较随意,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吸收知识、被动解决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认识到巧设问题的重要性,将问题式教学模式落实在实际教学中,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直都在讲重点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这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学习知识,被动完成作业,被动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有所创新,学习效率低。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他们对于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及知识点不敢或者没有时间向教师请教,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中是升入大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比较传统,没有创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不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期望,课堂学习氛围相对枯燥。课堂上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授课内容也是按照课本的进程来进行,而地理是一门偏重于实践的科目,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模式,导致地理学习索然无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问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和层次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散思维,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2.转变教师思维,创新课堂教学

问题式教学和以往的提问不同,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时机、问题的层次性和引导性。在地理课堂中应用这一模式,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在传统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创设情境,设置活动,为学生呈现崭新的地理课堂。

三、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问题导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堂导入环节,才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预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高效导入课堂。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在课前设置问题:地球上的水是从何而来?不同的水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设置问题之后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了解本节课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然后思考教师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内容向教师提出问题:洋流会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吗?洋流如果发生变化,对水循环是不是就产生了影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带领学生分析本章节的地理知识,可以从洋流成因性质入手挖掘知识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识到洋流对水循环的影响,建立一定的地理思维。

2.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内涵和具体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新地理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枯燥无味的状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我国黄土高原荒漠化情况及一些治理工作的视频,然后设置问题:环境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治理呢?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到这一问题情境中,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荒漠化的特点。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内容中的荒漠化原因,了解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植被、土壤地形等因素有关,然后结合该地区的特点提出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资料进行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充分联系在一起,解决这一问题。

3.把握问题层次性,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应当注重问题设计的巧妙性和层次性,带领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分析,高效地吸收地理知识,提高探究活动效率。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效率不同,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利用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不同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为学生讲解农业区域的特点,提到某地旱砂西瓜产业的发展。首先教师设置问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学生了解的地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种植业的特点。随后教师再次询问道:旱砂西瓜的发展和地域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将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对比分析旱砂西瓜和其它地区的西瓜,让学生认识到日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影响了西瓜的生长,以至于影响了种植业的发展。因此在划分农业区域时,每个地区会根据当地的自然因素、农作物的特点等,决定农业区域类型。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地理综合素养。

4.教师主动指导,解决问题

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需要教师主动指导,解决学生的疑惑,使其迸发出新的思路,高效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布置研究任务,设置问题:台风的利与害、台风麦莎的登陆对我国造成的危害。要求各小组在课下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带入课堂中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台风麦莎的资料,以及历年来台风带来的影响,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有的小组结合教师的指导,分析台风麦莎的路径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等,然后结合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开展高效学习。

5.在实践活动中引导,鼓励学生总结归纳

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一般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查缺补漏。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在问题的引导下挖掘知识联系,并联系实际应用,做好课堂收尾工作。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从远古时代河流地貌的一些演变过程,并开展探究活动,在总结阶段教师设置问题: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特点和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问题回顾所学知识,然后绘制思维导图框架,将涉及到的知识点填入其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联系进行整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关于这一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希望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宇.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03).

[2]王文君.开展“问题导学”教学对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作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5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