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020-01-16 07:40胡宝良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义务教育语文教学

胡宝良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宽容,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民主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他们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教师对学生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就可以收获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就会是另一种情景。

例如,有一位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说:“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题)”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五道题。事后,教师对大家的表扬更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三、确保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应把文章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如在讲授杜牧的诗《江南春》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来欣赏,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动静、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然后让学生想象这首诗表达的处处莺歌燕舞、处处绿叶红花、处处水村山郭的情景:在和煦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幅由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所构成的江南春景从听觉上、视觉上、触觉上形成一幅立体画面。而这一切又笼罩在蒙蒙春雨之中,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可是,诗人为什么要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中穿插许多楼台、寺院呢?以此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作者描绘江南烟雨迷茫的景色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借“四百八十”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即教学相长。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四、突显个性化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而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

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个性化教育特别注重个性差异,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挖掘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五、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更影响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學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说:“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其实,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我们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多维度地评价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洽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正友.心底触及年轻的心灵[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6,(5).

[2]陈铭强.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8).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新型师生关系义务教育语文教学
消解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新型关系构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