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升新型农民职业素质
——《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书评

2020-01-16 20:16李海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胜任建构素质

李海舰

作者简介:李海舰(1966—),男,河南确山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破人才瓶颈,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事实上,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与素质都是重要的变量,其中素质变量更具显性化。学术界立足中国实践,围绕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胜任能力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学理思考,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相续问世,其中,2020年10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是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

该书瞄准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现实问题,聚焦提升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理论梳理、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对策设计等工作,形成了关于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文本。该书基于CHNS和CGSS农民个体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群体呈现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并且总体表现出较低素质,这些不仅制约了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给留守农民的自身福利保障及职业发展带来阻碍。因此,加快提升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化解当前困局的关键。

该书比较系统地追踪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胜任素质”相关文献,总结和概括了一般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构工具、方法和基本流程,并着眼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民职业素质的要求,对新型农民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的建构,对其流程进行了设计。同时,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了理论框架上的合理性、研究方案上的可再现性、分析流程上的规范性、研究结论上的可证伪性与科学性。

本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扎实而规范的田野调查,遵循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落实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本书研究团队深入陕西省彬县、长安区、长武县和扶风县等数十个区县,对294位农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获得被访农民关于农业发展、成功的标准、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现代新型农民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的认知数据,为建构新型农民胜任素质模型提供了一手资料。借助严谨的统计分析,本书提出了新型农民的核心胜任素质共有10项,并分别归属于人格特质、观念技能、人际技能、专业技能四个职业胜任素质维度。

本书运用规范的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留守农民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测评结果显示,对留守农民而言,6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身心健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技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研究结果为准确认知、分析和判断农民各项素质重要性提供了依据,进而为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书对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问题给予了较好的回应,花了较大的篇幅梳理了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研究,总结了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典型经验,特别是提出了关于对留守农民进行现代化、职业化教育与改造的新思路,旗帜鲜明地强调学习能力和坚持学习的习惯培养要比具体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同时,本书对新型农民群体培养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农民群体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构想,提出课程体系要突出“岗位需求导向”“素质提升的价值取向”“综合素质培养的知识观”“教学实施中的实践观”和“课程评价的开放多样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是一部基于中国农村突出的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四点希望”的新著。鉴于《新型农民职业胜任素质及提升研究》一书的上述特点,可以肯定地说,本著作的观点和结论不仅为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而且可以为众多的正在或将要经历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进行现代化、职业化建构,提供独特的思路和政策设计依据。

猜你喜欢
胜任建构素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建构游戏玩不够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