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系统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020-01-16 20:16罗冠男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法治

罗冠男

〔天津工业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387〕

课程思政指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的新教学理念。全国法学院校根据该理念对知识产权法、宪法、法理学等各门法学课程进行积极的建设。[1]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纲要》更加深入地阐述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求进一步推进思政建设。本文旨在结合《纲要》,回顾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历程,总结现状和问题,探讨推进建设的途径。

一、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整个课程思政教育战略发展成熟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相关重要文件和讲话对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影响,建设过程可以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深化阶段。

1.萌芽阶段

法学专业课程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此观念始于2014年,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重要文件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明德育是法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其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应当全方位占据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机构。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的时候进一步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法学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法治人才队伍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明确。

2.起步阶段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指出,要努力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有论者认为,该文件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名称。[2]要求全面进行课程育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设计。教师要围绕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目标来学。这一讲话指明,立德树人是法学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

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标准。讲话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讲话和意见初步阐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法学本科课程同样需要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教育。

3.深化阶段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纲要》。《纲要》全面、系统并且更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包括法学在内的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

其一,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其二,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三,建设的途径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法律实践,关注现实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至此,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详细的实施指南,拥有更坚实的规范依据,体现更深刻的教育价值,进入建设推进的新阶段。

二、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深化和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系统工程,有赖于课程目标、教案、教材、教法、师资、保障制度等诸多元素在现有基础上的总体创新。通过调研,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有如下问题。

1.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不清晰,认识不到位

自倡导课程思政理念以来,各大法学院校都有相应的探索。从收集整理的培养方案来看,部分院校没有及时制定课程思政的目标。部分院校忽略德育优先的原则。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法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关系不大。部分教师则认为法学专业教育优先。还有部分教师认同思政改革的价值,但是对教学的具体实施不积极。因此,有的课程思政教学仅在专业教育中简单、机械添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思政内容,没有深入、有机地挖掘思政元素。

2. 法学课程思政教材和教案缺乏思政元素

部分法学教材的设计缺乏对思政元素的合理安排。以知识产权法的主要教科书为例。第一,基本原理上,这些教材往往对知识产权制度各执己见。它们没有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知识产权法形成统一的解释。第二,编写说明中,往往只指明致力于知识产权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很少涉及职业道德培养。第三,编写体例上,内容主要是解释知识产权法条含义,很少阐释法律蕴含的价值。部分教科书为讲解知识点,搭配相应案例的简介和解读,没有使用法学案例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法学教案没有标准的、统一的范本。从笔者收集的教案来看,内容设计部分主要是对法学专业知识的讲解,思政教学缺位。练习设计部分缺少对德育的考察。再者,法学含不同部门法,不同的部门法课程应有差异化的思政教学方式。比如,知识产权法和宪法包含的思政元素相异。前者侧重发明创新的激励,后者侧重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前者是具体的部门法,而宪法是宏观的根本法。因此,同样是案例的搜索和利用,知识产权法相对易得。因此,法学学科不易形成统一的课程思政教案。

3.法学教学方法、技术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不紧密

法学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等其他方法为辅。理论教学注重法律理论和知识的讲解,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阐明法律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注重的是通过真实或者虚拟的案例,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案件和适用法条的能力。讨论教学则是选择特定的法律实务问题或者理论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关注的是法律职业的实际过程,通过模拟法庭提升实际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和法律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紧密结合。

课堂面授教学是传统的法学教学方式。迅速发展、日益普及的网络技术催生在线教学平台。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没有充分依托新兴的教育科技手段。在超星等网课平台上,很少开设法学课程思政为内容或名称的法学课程。在教育自媒体的时代,以法学思政作为名称或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稀少。

4.法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全面,教学素材不丰富

课程思政的建设没有深入精准地挖掘思政元素。目前,法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的内涵和外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属于思政内容。[3]还有人认为,法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旨在“阐释法学思想背后的政治理论,揭示法治道路的政治基础,解读法律条文背后的政治逻辑”[4]。教学中常用的思政元素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认识的狭隘和分歧导致对其他思政元素的忽略。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形式上看,新型思政教学素材有待开发和利用。课程思政的常见教学素材主要有图片和视频。这些素材促使教学更加生动。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图片是静态的,内容比较简单,缺乏现场感。视频更加形象,但终究不能反映实际场景。因此,课程建设应当增添其他辅助性的教学素材。比如,阅读法学经典历史文献,邀请法律职业模范人物现身说法,开展法治问题的实地调研等等。

5.法学课程师资队伍思政素养不足,建设保障制度有待细化

教学改革需师资保障。法学专业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专业素养。但相对于课程思政实施的要求,思政理论素养不容乐观。实际中,部分法学教师对课程思政不认同,主张专业教育优先。部分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对法律制度和现象进行错误评价。更极端的是,课堂上出现和国情历史、基本政治立场严重悖离的教学言论。这些都表明,法学专业教师需要加强思政训练,适应课程思政的改革。

同时,思政改革涉及法学教育各方面,需要系统的制度保障。法学院校通过政策文件规定相关制度。这些措施包括各层次的思政教学培训、课程改革竞赛、教改项目设立及把改革成效纳入到学科评估体系。这些制度有效推动思政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暴露出细节方面的缺漏。第一,就法学而言,院校举办的思政教学培训往往是面向所有专业,不定期举办,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第二,讲座是培训的常见方式。但是,讲座的实际效果缺少反馈渠道。第三,思政课程缺乏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另外,部分院校教改项目数量多,结项时间过短,经费有限,课程建设质量偏低,精品课程少。

三、完善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在《纲要》出台、课程思政改革继续推进的背景下,根据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有必要整体完善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体系。

1. 加强课程思政与法学专业教育理念上的融合

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就合格法治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而言,思政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新时代的法治人才应当德才兼备。一方面,课程思政能培养法治信仰之“德”。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帮助法学学生了解法治的国情世情,认同法律价值,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能提升法治建设之“才”。其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融入法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在确认课程建设意义的前提下,依据《纲要》的要求,结合法学及其各专业的特点,颁布实施全国统一的《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内容应当包括: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对法学人才培养的意义,法学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概念和范围,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保障。

同时,法学院校开展建设思想的讨论和学习,确立课程思政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树立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修定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确认思政教育在法学专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加强法学课程体系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纲要》指出,“课程建设是主战场”。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渗透思政教育。第一,增加法律伦理课、法律职业道德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课。一般性的法学思政课程为其他部门法的思政教育奠定基础。第二,增加法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对法律制度背景的理解。第三,探索法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课建设。通过法律诊所、社会调研等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法治现状的认识。

3.加强法学教材编写和教案设计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教材是教学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工程。需要进一步开发法学各部门法符的教材。序言中,明确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要求。内容上,增加对法律制度和配套案例的价值分析。章节复习题目设计上,增加思政相关的考核题目。同时,鼓励各院校在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引导下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教材。建议地方法学院校编写适应地方法治需求的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侧重地方法治中的经典案例。

教案是教学的剧本。出台课程思政教案编写指南,明确法学教案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地位、环节和形式,在课程目标、课程重难点、课程导入、课程考核中融入德育要求。教学目的上,明确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上,明确每章节、每一课的思政元素。教学步骤上,可以把思政教育安排在法律原理介绍和法律案例分析结尾部分。课时分配上,要求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占比。作业布置上,可以安排写学习体会、参加社会服务、开展实地调研等形式的课后练习。总之,要全方位融合思政教育和教案设计。

4.加强法学教学和思政元素的融合

《纲要》指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一方面,在法学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教育。具体而言,在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方式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等的基础理论的讲解。在案例教学中,注意法律适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案例和法律背后的价值冲突以及解决方法。在辩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法律适用的同时,对其中的价值立场进行辩论,深化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法律实践中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在网络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法律现象的价值判断,并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内容上,依据《纲要》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宪法法治教育、法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阅读文献中,选择经典的马列法学文献。网络视频教学中,选择反映思政内容的素材。实地访谈中,选择法律职业的模范和典型。案例阅读中,选择体现价值冲突的经典案件。

5.加强法学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和保障制度的建设

《纲要》指出,“教师队伍是主力军”。合格的师资是课改的先锋队。在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的取得上,加设课程思政教育的考核环节。举办思政内容的各类定期培训,组织思想政治前沿问题、理论、政策、文件等的宣讲。建设法学各学科课程思政的示范课体系。培育全国法学专业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团队。试行法学教师和思政教师联合备课制度。

制度保障则是另一方面。将课堂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计算、学科建设等和课程思政联动。课堂评价上,将对思政元素讲解的比重、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等纳入评价体系。评课专家组成员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职称评定上,将教师思政教改论文、思政教改课题、思政教改获奖等作为考量依据。绩效计算上,将思政教改课程的课时单独计算。学科评估上,将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数量和效果作为法学学科评估的独立指标。

结语

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思政课改整体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创新的系统工程。《纲要》的出台进一步统一和深化了对课改的认识,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设目标和途径。在《纲要》的指引下,需要整体分析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完善的方法并不断进行实验、反馈和优化。推进法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立德树人,培养壮大新时代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大数据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如何提升法学专业就业率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