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主流,但国际形势急剧变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的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大进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国际政治格局大变,由冷战后的一超多强局面向两超多强转变,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很大变化,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全球化运动转变成逆全球化、逆一体化潮流,大国竞争突显、贸易摩擦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泛滥成灾。三是新技术革命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5G 等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组织形态、国家治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西方民主治理困境凸显,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合流上升,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影响加剧。
世界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成为一种席卷世界的潮流,民主政治日益成为政党政治的普遍形式,民主口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激动人心的重要标签,民主治理成为当今世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据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先发优势,挥舞所谓“民主”大棒,裹着民主糖衣进行制裁、威慑、颜色革命乃至战争,试图将西方民主变成世界通行的民主法则,在全球范围内强行推广。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西方“自由民主”的模式将成为世界普遍遵行的模式,历史就此终结了[1]。这些思想对人民的民主价值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第二,西式民主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社会矛盾,多次策划“颜色革命”,频频得逞。但结果并没有促进这些国家民主政治的跨跃式发展,反面引起了他们国家的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这进一步说明,“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民主是成长的、多样的、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2]。第三,中国民主政治道路和模式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用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民主应用价值,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政治动能和政治保障,让世界人民为之震撼,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实践模式。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正逐步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演变为文化软实力竞争。文化软实力的国际间竞争,表面上是传播能力、传播手段的较量,本质上却是国家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先进程度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今天的世界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发展乏力,另一方面依然占据国际话语高地。理论和实践发展都充分证明,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发达国家获得霸权和领导权战略的重要工具。
文化软实力影响当今世界的重要支撑是话语权。话语权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发言权,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就是这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事态发展的发言资格和说话权利。近年来,国际话语权成为国际竞争软实力新的标杆,也因此成为国际社会权力争夺的焦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同时美国也掌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话语权,主导了全球的政治、经济事务。但随着国际格局变化,特别是全球化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话语权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社会影响力增强、话语权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角力的焦点,提升我国民主话语权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关键。”[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稳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越来越突出,随之需要的国际话语权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为全球经济发展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中国的脱贫攻坚,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经验和范式。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民主政治,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开拓了新的模式和道路。因此,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逐步提升。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现状有三个特点:第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社会误读、误解或“妖魔化”中国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国家借助话语霸权抹黑中国,弱化我国国际话语权。第二,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有提升,但这种提升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与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不大相符。第三,伴随我国国际地位提升而形成的国际话语权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认知和反馈不一样,在欠发达国家或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较高,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则国际话语权较弱。这种话语权提升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我国民主政治作用和国家治理贡献不相匹配,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大国形象不相对称,所以,争取与之相匹配相对等的国际话语权是大势所趋。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4]。
西方话语研究由来已久,从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对语言与世界关系的探讨,到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再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将话语作为理解社会实践的工具研究,都为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提供了学理支撑。到上世纪60 年代后,国际社会开始研究话语、话语权和话语体系问题。福柯、葛兰西、赛义德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话语、话语权、话语体系等问题,从不同维度揭示和阐释了话语权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些研究不断拓展了话语权研究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际社会深化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引入相关概念并介绍西方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随后马上引起学术界极大兴趣,话语权、话语体系研究渐渐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热门话题,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目前学术界关于话语权话语体系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一是主题比较集中,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话语体系。二是研究的内容比较聚焦,重点研究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升话语权和构建话语体系的原则方法、途径及对策建议。三是研究方法大体一致,一般都是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实践结合法。
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方兴未艾的同时,民主政治研究的风生水起、热火朝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界都把民主、民主政治作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和重点,既有广视角、宽领域、全方位对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功能作用、价值影响展开分析和透视的,也有针对特定国家形态和特定民主形式进行分析评价的,还有带着有色眼镜抹黑中国民主政治的,学术流派五花八门,思想观点林林总总,理论形态形形色色。虽然话语体系和民主政治研究如火如荼,但纵观理论界学术界前沿,把民主政治和话语权话语体系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作为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和热点问题,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刚刚起步。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而民主政治研究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重大实践课题。在国际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别人就是信口雌黄,我们也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5],在民主政治话语成为国际话语权竞争核心环节的背景下,在与西方民主政治话语霸权的伟大斗争中,建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意义尤为突出。
坚持问题导向,出发点提出问题,着力点分析问题,落脚点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国内老百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了解程度怎么样、基本态度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基本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分析问题包括调查分析和理论分析。通过调研设计,包括调查问卷设计、个人访谈提纲设计、座谈研讨提纲设计,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展开实证分析。通过国际国内形势分析,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框架。解决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及政策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建构实践模型、明确推进要求、提供实践指导。
通过学术史梳理和文献综述,基本掌握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沿状态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揭示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厘清话语、话语权、话语体系、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等概念范畴,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和本质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影响话语体系构建的因素,借鉴国外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理论范式和实践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观点、坚持系统方法,围绕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从总体上说,就是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框架和学术支撑,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优化模型和实践范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权提升、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首先,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场域。民主政治理论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的学科基础。从理论逻辑角度阐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从历史逻辑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演进规律,从实践逻辑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巨大成就,是该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不是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上研究话语体系构建,无疑是对民主政治理论研究场域的延伸和拓展。
其次,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理论研究的内容。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理论研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要研究文化软实力及其对国际话语权的影响,要研究国际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但这不是该研究的核心,从内容上看,应着重研究民主政治话语权,着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着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把民主政治话语权看作国际话语权的核心部分,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从而彰显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正是对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理论研究的充实和丰富。
第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话语体系构建结合起来研究还是首次。纵观学术界研究动态,从总体上来看,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深度更是欠缺。该研究从概念剖析与学术梳理切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对策建议。从学术角度看,该研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和原创性。
首先,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了解和认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征,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通过话语体系构建走进世界话语体系,通过有效的方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概念阐释好、宣传好,这有利于帮助国际社会客观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真实情况和主要特点,澄清西方政客或“某些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误解、偏见甚至是歪曲否定,让世界上有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中国日益走上世界舞台中央营造有利国际环境。
其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不少国外学者从研究中国模式、民族主义思潮等视角,转向研究中国民主政治。但他们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字不提,研究民主政治也仍然侧重于“中国模式”,而且评价往往负面多于正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际社会更多的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民主话语体系,才能提升中国民主理论解释力、吸引力,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民主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对中国民主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发掘、规范整理、提炼升华,增强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对于宣传和推广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摆脱西方中心主义、消减西方民主模式影响,促进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该研究需要全面系统梳理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相关理论、观点,阐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方法,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引。该研究需要创新话语传播方式,用老百姓乐意听、听得懂的话语阐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上口、入脑、入心,有效促进民主政治话语转化;创新民主政治话语传播的平台载体,增强描述的吸引力、阐释的感染力、意义的导向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了解、认同和支持、参与度,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群众基础。该研究需要针对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符合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特征、适应当今时代形势变化的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