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涛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湖北 武汉430000)
近年来,我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愈来愈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法规。但学校体育活动类别多、人数庞大、空间范围广,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符,又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伤害,同时还给体育教师与学校带来了诸多压力,对学校体育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一定阻碍。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初期,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导致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薄弱。体育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之间的纠纷较多。体育教师被贴上“高危职业”的标签,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出现萎缩,体育课质量开始下降,学生全面发展受到阻碍,这与国家政策和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初中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对策。以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同仁们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对初中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学生发放小问卷,了解当前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生体育安全的有关事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 份,回收 680 份,回收率 97.1%。
3)个案分析法:对武汉市汉阳区初中体育活动中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初中体育活动中安全问题的倾向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原因。
4)访谈法:拟定访问提纲,与武汉市汉阳区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体育界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观察、访问。
5)逻辑分析法:结合武汉市初中学校体育情况,并从学校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心理学等角度,进行相应的判断与论证。
2.1.1 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概率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校有32%的学生经常发生体育安全事故,55.9%的学生偶尔发生,只有12.1%的学生表示从未有过体育安全事故。可见,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生中发生体育安全事故概率较高。并且,在上体育课中有体育教师监督情况下发生的安全事故占22.1%;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占77.9%。可见,在少监督或无监督的活动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明显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2.1.2 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生患疾病参与体育运动态度调查表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中患禁止体育运动疾病,主动告知的占72.9%,隐瞒不报的占27.1%;体育教师告诉患疾病禁止参加运动,服从安排的占62.8%,偷偷进行的占27.2%,照常参加的占10%。由上述数据可见,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生对体育安全事故认识有待提高,缺乏防范意识。
2.1.3 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
通过走访武汉市汉阳区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以及实地考察,收集了以下4 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一女生在体育课上集体玩“撕名牌”游戏时,全班60 人在不够了解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与同学们撕扯过程中,倒地造成锁骨断裂,休学3 个月。家长与校方产生纠纷,最后通过法律途径与学校协调达成一致。
案例二:在一次冬季课外体育竞赛障碍接力项目中,一男同学在没有任何征兆和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后跑步,突感髋部不适却坚持完成。后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髋骨撕裂性骨折,需休学半年。保险公司赔付。
案例三:在体育课上,两名男生相互追逐打闹,导致一男生跌倒受伤,肘关节处有明显的擦伤,并流血肿痛。该班体育教师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将该男生送往校医务室,由于值班医生外出,该男生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导致伤口感染。家长就学校医务室不负责任一事,要求学校还一个公道的说法。
案例四:由于篮球架生锈腐蚀致固定件松动,篮板高度降低。某次课外体育活动中,一学生悬垂于上面,篮板脱落,导致该名学生腰部受伤。保险公司赔付,并申请校方责任险。
通过对以上4 个案例分析,武汉市汉阳区初中学校体育在安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案例一反映出体育教师没有告知“撕名牌”游戏规则以及该游戏的潜在危险性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案例二反映出学生本身的身体状况是引起受伤的最直接的原因,所以学校及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由案例三可知,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和医务监督不到位造成的二次伤害酿造了此起事故。案例四直接反映出场地器材定期检修不到位、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武汉市汉阳区的体初中学校育安全事故有关数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和日常教学,分析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为完善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管理机制,从学校、教师、学生或第三方责任3 个维度,对缓解高校体育伤害矛盾纠纷给予法理分析[1]。
2.2.1 体育教师方面的原因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起着教育、引导和监督的作用[2]。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是体育教师的行为因素能降低甚至能消除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走访体育教师及实地考察,整合出体育教师方面造成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教师责任心较差
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3]。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有个别体育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中途离开课堂,责任心较差。当学生在发生体育安全事故时,体育教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使学生对伤害处理不当甚至因隐瞒耽误治疗。张华[4]、王岩[5]等学者在分析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原因中都指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较差是主因。可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是初中体育教师预防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因素。
2)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强
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强,也是导致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一大原因。比如体育教学时,讲解、示范不够全面,教学内容选择不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教学方法、组织方法不科学,技巧课时没有告知学生保护帮助的方法,运动量过大导致运动疲劳、体育安全知识不足等等,这些都可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2.2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既是安全事故的受害人,又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责任人。初中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在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初中学生身心特点
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较不成熟。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增,机体的发展、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产生动作不协调;肌肉的伸展性、弹性不及成年人,肌肉耐久性差,容易疲劳。这些都可能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初中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活泼好动,逆反心理强,在体育活动中难免造成意外伤害。
2)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
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常常追求运动的竞技性和娱乐性,忽视运动技术和方法的掌握。一方面忽视准备运功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部注意听从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和安全防护的讲解,甚至不听从教师的安排,盲目的进行高危动作的练习。同时在运动中表现出忽视自身运动极限,过强过大不注重正确方法的练习。
3)学生的体质下降
根据2012 年中国社科院对武汉市九个城区7 至18 岁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比近视、肥胖发生率居高不下更为严峻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性等相对较差[6]。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大量培优,运动时间不足加之碳酸饮料的过多饮用,导致体质下降,部分学生不能承受应当承受的运动负荷。
2.2.3 第三人导致的意外伤害
第三者造成的体育安全事故也应重视,且这种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在进行50m 快速跑的练习中,有的学生趁机横穿跑道,相互撞击,双双受伤;在课间跑操过程中,有的学生突然停下来系鞋带,导致后面的同学绊倒摔伤。此类现象经常发生,第三者虽无故意性,但危害性极大,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师严格监督、学生加强安全意识。
2.2.4 学校医务监督不到位
通过走访与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体育系统目前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医务监督体制,医务监督重视程度不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达不到防伤防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的,特别在学生健康状况的建档,健康的监控和预防方面尤为薄弱。
2.2.5 硬件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保障学校体育安全开展的客观条件[2]。目前很多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陈旧、稀少、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等问题,加上没有定期对设施进行安全维护和更新,使得场地和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使得练习空间变得尤为拥挤,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2.2.6 其他因素的影响
体育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学生、学校管理等方面影响外,与自然环境如温差变化、空气污染也有一定关系,当然与饮食的不合理、生活习惯的紊乱、父母的安全意识和运动正确引导也有很大关系。加之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存在危险性的项目,它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不同都会造成安全事故。
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体育事故的发生,应当从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等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保证体育教学的过程的顺利进行。
2.3.1 体育教师应注重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身为体育教师,首先应当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在教学设计环节就应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罗列出来,并在教学讲解中告知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对体育活动中的常见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常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时时提醒,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利用室内体育课、安全卫生讲座等机会开展运动安全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实际的运动损伤事故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去认识体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并教会学生常见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再次,在每一堂教学活动前都应当亲自检查教学器材和场地,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处理或作出合理的调整。最后,强化课堂纪律性,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起到统一学生步调,对学生活动有效监控。
2.3.2 家长和学生应积极配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家长和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对于学生身体状况应当全面了解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和体育教师,以方便教师有针对的开展体育运动指导,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作为学生,当感觉教学内容不在自己身体能力范围和身体不适时,不要盲目自大,逞强,应及时告知教师,方便教师降低难度,有效运动。当然,作为家长和学生不能因为太过于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装病、上报虚假身体信息,毕竟身体素食的好坏影响的是学生本人,而非他人。
2.3.3 学校应加强管理,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的各类保障体系。首先,安全管理制度要细致到体育课、早操与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等,要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其次,要定期监测学生体质状况,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在学生中间积极宣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造成的伤害以及预防的措施等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学校体育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发自觉的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再次,要加大体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安全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条件。
2.3.4 社会舆论应导向正确,共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当发生体育安全事故时,作为社会和媒体包括家长都应理性对待,认真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而不是一发生安全事故,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了学校和体育教师。这样不得不让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畏手畏脚,让体育教师存在消极避险的思想,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作为媒体和社会舆论在宣扬此类事件时应从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角度进行宣扬,打造一个让整个社会关注体育锻炼,乐于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体育安全事故已成为社会、学校及家长热议的话题,安全重于一切,成为学校体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校体育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它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我们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时,应深入的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这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体育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