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16 07:54王丽虹
乐府新声 2019年4期
关键词:鲁艺抗战文艺

王丽虹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为鲁艺)音乐系,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其人才培养有着广阔的战略视野。为了储备革命音乐力量,鲁艺音乐教育不仅立足当前,为抗战培养人才,也放眼长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建设培养储备人才;不仅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也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改造;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鲁艺音乐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人才培养问题。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鲁艺音乐教育不仅要立足当前,为抗战培养人才,也要放眼长远,为将来培养储备人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改造;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一、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统一

抗战时期,对背负着民族振兴希望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近期目标是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鲁艺音乐系的阶段性任务是为抗战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长远目标,则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与此相应,延安鲁艺音乐系的根本目标,就是为革命胜利后的建设培养储备艺术干部。

图1.鲁艺音乐系教员马可在给学生上课[1]照片来源于延安鲁艺革命历史纪念馆。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宣言》明确,鲁艺音乐教育就是要服务于目前的抗战,同时,也要为抗战胜利以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抗日烽火中的鲁艺音乐系,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当今的许多歌曲集,如《战火中的歌声——抗战歌曲百首回顾》[2]高天,杲晟编.战火中的歌声——抗战歌曲百首回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民族战歌抗战歌曲一百二十首》[3]梁茂春.民族战歌——抗战歌曲一百二十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5.、《中国抗日战争歌曲集》[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演出家协会.中国抗日战争歌曲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7.、《抗日歌魂》[5]湖北人民出版社.抗日歌魂(1931——1945)[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5.、《抗战名曲100首》[6]孙慎.抗战名曲100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3.、《抗战歌曲集》[7]李泯.抗战歌曲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1.、《中国新文艺大系音乐集》[8]吕骥、冯光钰.中国新文艺大系音乐集(1937——1949)[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4.(1937——1949)等,其中的很多曲作者都是鲁艺音乐系的师生:冼星海、吕骥、贺绿汀、郑律成、向隅、麦新、杜矢甲、李焕之、安波、马可、张鲁、刘炽、孟波、李鹰航、何士德、李凌、李群、张棣昌、徐徐、梁寒光、时乐濛、关鹤童、庄映、王久鸣、卢肃、王元方、边军、加洛、许翰如、李尼、朱杰民等。

1941年3月,学院对鲁艺音乐教育体制和组织机构作了一次大调整,音乐系改为音乐部,下设音乐系和音乐工作团,音乐部教学工作和创作研究实行统一领导。这进一步表明,鲁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要适应抗战的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干部的摇篮,鲁艺音乐教育也在为新中国造就一大批音乐领导骨干和创作队伍骨干展开积极的工作。

从长远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鲁艺从第二届开始还设立了少艺班。其中,鲁艺音乐系也担负了一部分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具有高小程度文化和音乐发展前途的学生的教学任务,将这些小学员培养成为根基良好的未来的艺术人才。[1]谷音、石振铎.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二辑(鲁迅文艺学院历史文献)[M].1986,8:15.

鲁艺音乐专业的师生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理论奠基作用十分突出。在艰苦的环境里,师生们积极研究音乐创作的规律,除了创作大量的音乐作品,还撰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研究论文。如冼星海的《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张鲁的《怎样采集民间音乐》、安波的《秦腔音乐概述》、马可的《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等。由鲁艺师生发起的民歌研究会,采集和整理的民间音乐资料有三千多首,编印的民间音乐研究丛刊有十余种。

鲁艺音乐教育不仅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此后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文艺建设储备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鲁艺音乐系师生们成为新中国音乐事业的中流砥柱。还有许多师生为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群、音乐艺术及教育部门等各条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著名的有吕骥、安波、马可、向隅、唐荣枚、郑律成、刘炽、李焕之、时乐潆、张鲁、关鹤童、庄映、梁寒光、卢肃、李鹰航、李群、黄准、张棣昌、王莘、陈紫、李滏、莎莱、李波、王昆、李凌、王久鸣等。

图2.鲁艺合唱队[2]照片来源于延安大学校史馆。

二、业务提二升、与业政务治改提造升并与重政治改造并重

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的,文艺要为政治服务。这一思想体现到鲁艺的教育方针中就是,既要重视业务的提升,这是文艺之所以成为文艺的关键所在;又要重视政治的改造,这是由文艺的政治属性所决定、任何文艺家都不可回避的,是充分发挥文艺功能的客观需要。

抗战初期来到延安的人员中,有很多音乐家和音乐青年。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先后进入鲁艺音乐系学习和工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新型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鲁艺音乐系创建之初,其教师群体就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教师的基本特征。在那个时代,一般大学的教师往往身处宁静的大学校园,在讲台、书斋或实验室,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处于革命运动的中心之外。他们对政治话题与政治集团,一般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鲁艺音乐系初期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上海的左翼文化人。这样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革命要求的进步群体。但是,鲁艺音乐系仍然非常重视对他们进行政治的改造。

对于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有人还存有一定的偏见。一种偏见认为政治唯一,要求把政治运动的规律机械地运用到艺术上,即“左”的偏见;另一种偏见认为艺术唯一,认为艺术家可以漠视政治,即“右”的偏见,

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长罗迈认为,“左”的和“右”的偏见,都不能辩证地了解和反映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939年4月10日,他在《鲁艺的教育方针与怎样实施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政治与艺术是不同的。政治运动与艺术运动各自依照本身特点的规律与形态向前发展。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却是不可分离的。他们的发展规律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政治指导艺术动向,艺术在运动中又配合着政治运动,影响与推动政治,并最后服从于政治。”[1]谷音、石振铎.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二辑(鲁迅文艺学院历史文献)[M].1986,8:52.罗迈认为,艺术干部必须掌握并使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这样才能培养能够坚持长期抗战,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艺术工作者。

朱德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艺术干部,必须学习政治,懂得政治。他在给鲁艺师生作报告时指出:“一个好的艺术家,应当同时是一个政治家。在阶级社会里,艺术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绝对不能超然。艺术家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才能做一个好的艺术家。所以必须学马列主义。决不能看轻了这一点。”[2]朱德.三年来华北宣传战中的艺术工作——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所作报告的提纲.紫光,雷加,苏一平.文艺理论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4:106.朱德的讲话,引导着鲁艺音乐系师生进行业务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注重加强政治修养。

鲁艺党的负责人宋侃夫认为,要注重从政治上去提高鲁艺每一个文艺干部的工作水准,提高他们的文艺理论与实际的水准。一个抗战的艺术干部,需要具备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中国革命问题及抗战的基本知识、革命的政策与方法和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等基本知识。

这些报告和讲话,为鲁艺音乐系师生的思想政治改造指明了方向。尽管当时鲁艺音乐系的青年学员们抗战热情很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革命所需要的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音乐理论修养和进行音乐工作的能力,个别人的革命理想还不够明确和坚定。基于此,鲁艺音乐系精心设置了一批课程。

除了音乐专业课程,还安排了一系列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艺术理论课,这些课程,在过去的艺术学校里是从来没有开设过的,这些课程作为鲁艺音乐系学员的必修课,从时间上来说,几乎占了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表1.鲁艺音乐系必修课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始至终,从第一届至第六届,鲁艺音乐系都非常重视培养学员的政治素质与理论素质。这些课程中,《列宁主义》由杨松讲授,《中国文艺运动》和《艺术论》由周扬讲授,《苏联文艺》由沙可夫讲授,《中国革命问题》由李卓然讲授,《辩证法》由艾思奇讲授。另外还开设了《军事常识》、《社会科学》、《民众运动》、《中国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课程。此外,鲁艺音乐系还经常邀请中央领导人和党内专家来讲课。

这些课程,紧密联系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因此,不仅学生必须学习,很多教师也主动走进课堂去学习。冼星海在鲁艺任教期间,认真学习了《社会科学》课,学完以后,他高兴地说:“我竟发现了音乐上许多的问题过去不能解决的,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竟得到解答。”[1]李业道.吕骥评传[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6:58.

通过学习,师生们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政治视野更加开阔。在抗日救亡工作中,大家积极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民族意识,掌握抗战知识,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国实际行动。

从第四届开始,共同必修课的课时量进一步增加了,几乎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见【表2】。

表2.第四届共同必修课目时间支配表[2]谷音,石振铎.东北现代音乐史料第二辑(鲁迅文艺学院历史文献)[M].1986,8:82.

鲁艺音乐系办学的中后期,政治类课程的内容范围扩大,内容更加丰富、系统和深入。到了第四届,原来的《中国共产党》、《列宁主义》专题,扩展为《中国近现代史》和《西洋近代史》两门课程,《文艺新方向》拓展为《文艺思潮史》,《中国革命问题》扩展为《中国社会问题》。这些课程的变化和完善,与鲁艺音乐系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鲁艺音乐系的政治课占了相当的比重。这种安排,一方面是确保教育正确方向的需要。马列主义文艺理论认为,从来就没有超阶级的人性和超阶级的文艺,文艺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机构,其阶级属性决定鲁艺音乐系培养的文艺人才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文艺人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为工农兵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成份比较复杂,在觉悟程度和理想信念等方面,个体差别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改造,使他们不仅具有正确的艺术观、较强的音乐能力和较高的理论素养,也要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成为能够坚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抗战艺术干部。

图3.鲁艺院长吴玉章在操场上作时事报告[1]照片来源于延安鲁艺桥儿沟革命历史纪念馆。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长

音乐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事业,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事业。因此,音乐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专业化的培养道路,与此同时,音乐人才也必须到实践中锻炼,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鲁艺音乐系的教学内容,与过去以及当时的音乐学校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其它音乐学校所没有或者不太重视的一些内容:政治思想教育、我国民间音乐和中外进步音乐(尤其是苏联等国的进步音乐)。

鲁艺音乐系在办学初期,大量安排学员到前线实习。办学后期,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锻炼活动。如组织和参加各种宣传队、访问团、工作团和秧歌队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是鲁艺音乐系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的教学方法。

鲁艺音乐工作团主要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定期举办音乐会,同也时研究音乐理论与技术,“团里的同志常常被派到各机关、学校(延安或边区各地的)去领导歌咏工作,或者是组织歌咏队,或者是组织小小的训练班。这种有意义的实习机会,每个人都会有的。”[1]贺志强,张来斌.鲁艺史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5:154.

鲁艺音乐系经常派出学员到部队和前线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学员服务战争、参与战争的能力。1942年,从前线回到延安的贺龙对鲁艺的院长周扬表示,要把优秀学生派到前方去,不能把他们都留在学校里。同时,对抗战初期派到前方去的学生,要多和他们联系,多关心他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2]何其芳.记贺龙将军.何其芳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298.鲁艺对前方将领提出的意见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此后,鲁艺音乐系毕业学员的主要去向就是“直接服务于抗战”。

这些来自大中城市的学员,经过鲁艺音乐系的精心培养,成为具有革命的工作作风的艺术战士。毕业后,除一小部分学员留校,其他大都走向了抗日战场,他们不仅在战火硝烟中积极开展音乐救亡工作,也积极参加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战斗,和游击队员们一起打伏击战,和八路军将士们攻打敌人的碉堡。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师生们经受了各种磨炼,经历了生与死考验,朱杰民、凌民、李清宇等人在前线英勇牺牲。凌明(女,又名李知明)是音乐系第二期学员,浙江吴兴人,1941年春在由冀中赴晋东南途中,穿越敌人封锁线时,遭敌人袭击牺牲。[3]贺志强,段国超.鲁艺史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5:241.1944年11月,鲁艺音乐系的李清宇、时乐濛、李季达等学员,跟随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远征军”南征。在转战陕、晋、豫、鄂、湘、赣、粤等七省的残酷战斗中,焦心河、陈祖武、黄竹君、李清宇等鲁艺师生英勇牺牲。

1942年7月6日,鲁艺为前方殉难的校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朱德的挽联为:“从军杀敌,以笔为枪,正义宣传参与政治战;为国牺牲,血花齐洒,英勇楷模是为艺术花。”鲁艺院长周扬在致词中说:“新时代革命艺术工作者,应该有着献身革命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用艺术也用其他武器,最后用自己的血来为民族、为人民服务。象张文彦、严熹、朱杰民等同志,用笔、用枪、用刺刀和我们的敌人决斗。”[4](1)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鲁艺史料专题组.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纪事[M].1988,4:70.(2)贺志强,段国超.鲁艺史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239,240.

经常派出学员到各地进行慰问演出,是鲁艺音乐系检验学员学习成果的一种有效方式。1945年春节期间,戏音系组成了一支60余人的秧歌队,在延安东乡和延安县政府等地演出《四季生产舞》、《拖辫子》、《李七哥搬家》、《栽树》、《地雷阵》和《夫妻识字》等秧歌,这些作品的内容表现了解放区人们的生产劳动、文化学习和破除迷信等,揭露了国民党压榨人民的残酷现实,歌颂了民兵的机智勇敢,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迎接党的七大,以鲁艺戏音乐系师生为主创作和演出的大型歌剧《白毛女》,于1945年6月10日在延安首演,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6月11日,中央办公厅特传达指示:1、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2、艺术上是成功的。3、黄世仁应当枪毙。

随即,《白毛女》在延安相继演出了三十多场,场场火爆。7月17日,《解放日报》载文高度评价《白毛女》,说该剧“是适时生动的阶级教育”,“赋于歌剧以浓厚的话剧成份”,“打开了新歌剧的道路”等等。此后,《白毛女》成为解放区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剧目。

图4.鲁艺创作并演出《白毛女》[1]照片来源于延安大学校史馆。

在延安办学七年多时间内,鲁艺音乐系为夺取抗战胜利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抗战胜利后,师生们又积极投身于随后的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后,鲁艺音乐系师生随军进入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成为新中国音乐事业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鲁艺抗战文艺
1942,文艺之春
让鲁艺精神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绽放新时代光芒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鲁艺精神的传承发展之路——以音乐传播载体的发展为切入点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鲁艺后裔的追求——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专访
□文艺范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