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丹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妇产科,辽宁 鞍山 114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发病率高的一种女性生殖器官疾病,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该疾病主要发病于育龄期妇女,尤其是生育少、生育晚的妇女。相关研究表明绝经后使用激素代替的妇女也存在一定的发病率。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称之为内异症,指的是在子宫内膜外侧部位发现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症状表现为严重的盆腔粘连、疼痛,甚至于不孕[1-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过程中,妇女由于疾病和家庭压力容易感到心情焦虑、滴落和抑郁,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护理,探讨该护理模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研究,年龄28~40岁,平均(35.0±3.5)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年龄28~40岁,平均(35.0±3.2)岁。对照组50例,年龄28~40岁,平均(35.0±3.0)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
1.2.1 评估护理:在综合护理开展之前对患者入院时的病情进行评估,同时需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和家属,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的风险,提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1.2.2 心理疏导:手术患者容易对手术和手术室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和焦虑,过度焦虑会导致手术麻醉风险增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首先对患者进行关于手术操作的知识教育,让患者对治疗更加了解,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其次,注重回答患者的询问,耐心讲解所提的问题,并且把术前禁食禁饮的规定详细地告知患者。最后,在手术的过程中,应当协助患者保持乐观放松的态度,对患者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和心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1.2.3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除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对疼痛剧烈患者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保持阴部清洁、干燥,每天使用温水清洗阴部。在卧床休息时,需采取平卧位,并且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异物造成误吸。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和护理满意度。采用VAS评量表评估术后疼痛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VAS评分(6 h(4.09±0.60)、12 h(3.60±0.49)、24 h(2.60±0.46))对比,观察组术后6 h(3.60±0.80)、12 h(2.99±0.48)、24 h(1.99±0.59)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
2.2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5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8例、一般10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76%;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在子宫骶骨韧带组织中发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通经等,对女性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于导致不孕不育[3-5]。
许多育龄期妇女过度担心自身因此而不孕不育,并因为过度担心而过度紧张,对治疗成功失去信心。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进行干预。本研究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术后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知识,术中关注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综合护理属于一种现代新型护理模式,注重护理的全面和系统,给予患者更加细致的护理,全面呵护患者的身心恢复,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综合护理的干预,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护理注重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促使患者深刻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怀,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护理,一方面可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