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辉 曹志强
(1 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中心(分支机构卫生监督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1;2 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急诊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每天需要接诊的人数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并且急诊科的人流量比较大,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因而对该科室的医疗质量要求相应比较高[1]。但随着每天就诊人数的增加,医疗机构相关的人才短缺,因而急诊科的人员无法满足就诊的需求,为了有效提高急诊科的医疗质量,需要对急诊科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以此提高急诊科的综合服务水平[2]。基于此,我院临床针对急诊科实施有效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急诊科的医疗质量,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道。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管理措施,因此分别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10~76岁,平均(37.3±2.1)岁;观察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12~75岁,平均(40.8±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资料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急诊科人员根据患者的病症需求进行接诊,做好院内消毒措施,避免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现象。
观察组采用有效管理措施:首先,急诊科成员成立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由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们就急诊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急诊科的日常工作状态制定相应的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其次,我院急诊科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主要根据急诊科的就诊数量进行排班,针对急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急诊患者的急诊率;对于急诊科使用的药品设备,用完后需要立即归位,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处理,确保医用设备的使用质量;严格要求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能力,医务人员将工作重点进行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期间需要明确交接。第三,急诊科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急诊科的人员需要在培训合格的情况下方可上岗工作,定期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根据急诊科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对急诊科治疗满意度的评价;根据急诊科相关记录,分析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用率(%)表示患者的满意率、医患纠纷发生率,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率比较[n(%)]
2.2 医患纠纷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8例发生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率为6.67%(8/120),对照组中25例发生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率为20.83%(25/120)。观察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154,P<0.05)。
急诊科作为医院科室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抢救患者生命的重任,因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实施抢救工作,因而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面临较大的压力。并且医院对急诊科的医疗质量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急诊科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因而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3-4]。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医疗质量水平,我院开展有效管理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5]。
我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对当前急诊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类,然后提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对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6]。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同时也定期派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在具体治疗期间,发现新问题后,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具体的方案实施调整,对可取的措施进行保留,而对于存在问题的方案进行改进[7]。我院急诊科通过实施有效管理措施,与未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措施时期相比较,急诊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医患纠纷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治疗有效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室采取医疗质量有效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同时也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