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晶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成功的幼儿教育模式中,环境的作用在不断地被强调。我园办园历史悠久,形成了鲜明的健康办园特色。如何将优秀的资源传承下去?如何挖掘户外环境资源,彰显健康办园特色,注入新鲜的血液继续闪光?
关键词:园所文化 户外自主游戏区 环境创设
一、传承园本特色, 多元分析户外游戏区价值
幼儿园规划的核心是定位问题,找准定位,清晰的顶层构建,强烈的幼教情怀,助推户外环境的打造。我们坚持理念,梳理思路,办园愿景逐渐清晰。一直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第一己任,注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将课程构建、园所文化这一理念巧妙融合到园所整体环境创设之中,彰显“静适中有灵动,葱郁间有美艺,多元中有独特”的环境创设理念。
我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绿树成荫,四季瓜果飘香,拥有三环式大型塑胶操场、体育长廊、沙水池以及可供幼儿活动的大面积草地。生态、自然的环境,利于开展户外活动。依托园情,从实际出发,在园所文化的背景下打造幼儿园户外环境,融育体、育心、育脑为一体,通过一系列具有本园特色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虽然前方的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不忘做专业幼教人的初心。
了解现有户外环境的价值是开展户外环境打造基础和依据。我们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问卷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户外游戏环境设计和实践。
二、赋予户外环境新思路,打造“野”“趣”游戏区
打造“野趣游戏区”,能够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野趣运动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运动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环境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我们以区域性体育活动为抓手,不断挖野趣活动资源,通过观察指导、关注差异、挖掘潜能、半富材料、重视经验等教策略的运用,充分尊重幼儿、增加乐趣、培养情趣,使运动兴趣更加特久,让幼儿在野趣运动中回归本真。
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在幼儿园生态环境建构上坚持:自然环境建构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与幼儿发展相结合;与幼儿园特色发展相结合,落脚点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一) “户外游戏区”新的思路
在人们传统的概念里“户外环境”就是一个“操场”,但我认为作为幼儿园的“操场”应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大型集會活动的场所。二是适合全园幼儿运动、游戏的乐园。三是是观察自然生命、四季更替的浓缩花园。四是是教室场地的一个延伸。五是是课程生成的一个活教材。
(二)围绕理念打造环境
“户外野趣式区域游戏区”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开放式的参与活动。这个自主开放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开放,还表现在让幼儿不拘谨,不害怕,大胆自信地体会运动的快乐。
树环境:自然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场所,我们将探险元素和自然元素结合起来,打造了林中小勇士探险区域,林中小勇士主要由树屋、瞭望台及联接二者的荡桥组成。树屋设计了不同的攀爬形式,有楼梯和竹竿,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多种途径、有挑战性的游戏。荡桥是打结的绳子和软梯,幼儿能踩着打结的地方一节一节地往下,软梯考虑的是结合环境以及挑战性的原则,让幼儿能大胆尝试,体现勇敢的精神。在圆形屋子内还有可以调整的小木凳,供幼儿自主操作,累了,可以放下来休息,需要更大的游戏场地时又可以把木凳关上去。满足幼儿不同游戏形式的需要。
坡面山洞环境:上山下坡,满足幼儿的多种运动体验。增设轮船、直升机、越野车等游戏器材,获得挑战的乐趣,设计蜿蜒曲折、有高有低,充满野趣的壕沟环境,安装了传声筒,传声筒有一对一及一对多两种形式,满足幼儿不同游戏形式的需要。在山洞和山体壕沟中设计了不同的藏宝洞,能够激发与增加幼儿的游戏兴趣。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挑战难度来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既可以利用软梯登山,也可以使用绳索登山,内部高低不同的山洞既可以弯腰通过,又可以钻爬有的。让幼儿体验克服封闭空间的恐惧感,大胆前行。
墙面环境:利用户外墙面,创设户外游戏长廊,一方面,采取情景叙述方式进行画面铺排,另一方面,采用功能为主,装饰为辅的铺排方式进行空间布局设计。墙面空间布局完善了触摸墙的幼儿触摸感受功能、益智动手功能、装饰美化功能,以多方面的功能性打造特色触摸墙。
三、整合户外区域功能,促园本特色活动生长点
我们将户外区域是否具有育人功能作为其价值衡量和存在的标准。为此,我们对户外环境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功能优化,力争成为“好玩的幼儿园”。
(一)材质丰富
“能否让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经验”是衡量材料价值的标准。我园的户外环境丰富:柔软的青草地,高高低低的青砖路,光滑的碎瓷地,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道,时缓时急的土坡等。幼儿园拥有材质丰富的地面给了幼儿时时体验的机会和可能。
(二)植物繁多
“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部百科全书。”幼儿园花草茂盛,四季花香,有生机勃勃的樱花道、桂花林、梅花廊、翠竹林;还有樟树、银杏树、枫树等构成的林荫小道;四季果树飘香,有柿子树、枇杷树、橘子树、梨子树;拥有植物近80类足以让幼儿去阅读,采摘课程逐渐形成。
(三) 户外功能区合理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户外环境与课程五大领域的整合,让其成为室内环境的补充,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基地。幼儿园户外拥有相对独立的运动区、种植区、沙水区、美工区、角色区等,将各领域的材料丰富其中,将幼儿休憩、补给时用的水杯架、长条凳、遮阳伞、洗手槽配套其中,同时做到了每个区域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四)形成课程新生长点
户外游戏环境与课程的整合,课程对户外环境的支撑,让我们看到更大的惊喜:幼儿们身体变得更加的结实,宽阔的户外环境足以让精力旺盛的幼儿发泄,性格孤僻的问题幼儿变开朗了;他们习得了良好的收拾整理、与人协作、大胆交流、不怕困难等习惯。这些东西的获得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和可能。同时,家长们不再要求老师教“小学化”知识了。科学的户外场地既是对幼儿精神的抚慰,更是智力的开发和良好品格培养的童乐营!这也许是偶然,但也许是环境给这里的幼儿耳濡目染滋养的必然。
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野于环境,趣在过程”,通过有效挖掘户外环境、精心选择游戏内容,使户外区域活动真正实现了把空间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游戏还给孩子的自主游戏思想,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一个潜移默化的“无痕”,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和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2] 黄丽凤.欧洲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探讨[D], 国立屏东师范学院,2014-6-25
[3]陈薇.幼儿园野趣活动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研版);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