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段学习倦怠现状思考

2020-01-14 12:44李青芮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业人格

李青芮

一、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统计学变量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和投入程度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由于学业的加重,倦怠感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更加严重;学生的倦怠感水平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二)环境变量

1.社会支持

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学习倦怠水平就越低。来自朋友和社会的支持越多,学生所体验的情绪耗竭和乏人性化就减少 相反他们体验到的个人成就感也会越多。社会支持的来源不同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的关系也不同。

2.学业压力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三多和三少的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课外活动少。严格的课堂纪律、高负荷的学习压力、激烈的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时刻处于应激状态。学习压力大是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最大因素。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时刻感受到学业的压力。学业负荷越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学习倦怠就会越多。学业成绩对学习倦怠存在着较强的预测作用,学习成绩越好,个体体验到的情绪耗竭就越弱;成绩越差,学生所体验到的情绪耗竭就越强。

3.父母教养方式

父亲、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且差异有极显著性,因此,当子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能感到父母的鼓励与安慰;面临困难时,使其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并且对于学习不良的学生,许多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多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的态度,这样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易赶上,而且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师生支持

中国俗语中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之说。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社会、情绪和学业方面的调整。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研究认为,当学生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们时,他们不太可能向教师求助。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很少能够获得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的诱因。

(三)人格变量

个体因素,特别是人格特征,是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主要的人格因素可概括如下: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自尊心、归因方式、应对风格、情绪稳定性。稳定性和忧虑性对倦怠的预测作用明显;有恒性和稳定性对投入的预测作用显著。

(四)性别变量

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大体上是女生优于男生,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六年级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女生来说学习会逐渐的感到吃力,学习成绩可能会逐渐落后于男生。也更容易因为学习不好产生低成就感,因此六年级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二、对策与建议

1.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改变教师教学理念

实行现代化的學校管理,首先应建立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念。改变长期以来的以分数为绝对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倡导教师在班级体质量采用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而不是专制、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支持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不以成绩评定学生“好坏”,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要使课堂有生命力首先应让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唤起小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增强知识内容的趣味点和吸引力,以此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中指出“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为评价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执行系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以分数来代替一个学生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从课标的理念出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体差异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动态的评价,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4.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

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从小学起就严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之后的高考做准备。与此同时,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使孩子在原本应该快乐活泼成长的年纪被父母的期盼禁锢在“牢笼里”。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由此减弱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造成学业倦怠。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构建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支持,减少负性情绪,增强抗压能力,避免孩子因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引起倦怠情绪。

5.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优化学习方式

人格特征影响学业倦怠,如果学生的情绪稳定,即使学习遇到困难也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学习状态也越稳定。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性情开朗,更容易与别人交流和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其人际交往技能。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自身学习的不足,通过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之科学有效。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身心耗竭和低成就感是导致高年级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的主要方面,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是学习倦怠有效且重要的预测变量。因此,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问题,应家校一起配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业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兄弟让举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名落孙山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