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自缚之茧

2020-01-13 05:00夏晨曦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独角戏曾皙子路

夏晨曦

中国课堂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生年龄越大,课堂发言越少,到了高中、大学,课堂往往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在课堂上活跃发言的孩童渐渐沉默下去,从高中、大学里走出了一群沉闷的人。这究竟是生命成熟之自然现象,还是群体心理之流弊?

我认为,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当在挣脱了自缚的茧之后。

有人把生命看作一种自我独行的过程,不愿主动表达而宁愿“上下而求索”,因而不管在课堂还是在会议上,都不愿展现自己的思想。可是,思想只有经过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非闭门造车的结果;毛泽东、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也是集体交流与实践的火花。只有与他人交流,个人的思想才会得到丰富,而实现交流的第一步,应当是主动表达。孟夫子有言,“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即是谓此。

人生在世,本就无法离开社会而存在;遗世独立,永远只是文人自视而已。放弃主动表达,无异于作茧自缚,活在自己一片狭小的天地。或许有人是出于自傲,又或许有人是出于懒,而不愿表达,那么,他们对于一个问题的见解,将会停留在自己的主观判断上,长此以往,就会使人顽固。

跳出来看,不愿主动表达,对于群体也有消极影响。譬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你不回答,我不回答,或许有人想要回答,但一看这沉闷的教室,自己孤零零地起来不但显得突兀,而且也难为情。于是群体行为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壓得群体内无人做声。而无人做声,也就意味着没有思想交流。于是老师只好作罢,接着唱他的独角戏。大多数人也就只是接受了老师的看法而已。或许有人有疑惑,有人有更好的见解,也都只好不说出来。长此以往,群体的活力也被遏止了。

我不禁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在孔子周围,晴空静好,瑟声悦耳,大家各言其志……

只有挣脱了自缚的茧,蝴蝶才能飞上天空;只有走出狭隘的自我,生命才会更广阔。主动表达自己,对个人、对集体都大有裨益;而固步自封,无异于慢性自杀。

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当在摆脱了自缚的茧之后。

点评

我们传递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表达,本文聚焦于一个具体又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课堂,思考课堂上表达的必要性,选材新颖又能写出真实思考。文章在第二段便抛出了全文的核心问题:“这究竟是生命成熟之自然现象,还是群体心理之流弊?”随后分别从个人角度谈到了课堂表达之利弊,从对个人之弊谈到了对群体之弊,并且牢牢扣紧了课堂表达这个情境,思考非常流畅完整。此外,文章文采飞扬,结尾处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典故的运用让文章形象又浪漫。

猜你喜欢
独角戏曾皙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话剧《乡村往事》的音响设计
脱欧不是英国的“独角戏”
“独角戏”领唱五大联赛
社会责任不是“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