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对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

2020-01-13 05:58李思全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血塞通托拉氧化应激

李思全

221000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卫生院内科,江苏 徐州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部缺血缺氧、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但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3]。血塞通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效果,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具有特殊作用[4]。因此,本研究探讨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凝血指标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7~66 岁,平均(61.47±7.22)岁;病程16~59 h,平均(26.41±15.11)h。B 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0~71岁,平均(61.79±8.65)岁;病程19~62 h,平 均(26.49±13.4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⑤药物过敏;⑥临床资料不全。

方法:①A 组采用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血塞通注射液200~400 mL与5%~10%葡萄糖注射液250~4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 次/d,治疗14 d;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 与100 mL 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2 次/d,治疗1 周。②B 组单用血塞通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与A组相同。

观察指标:①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栓形成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DA、SOD、PCT、CRP 水平。②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与神经功能呈负比[6]。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5.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中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形成系数(mPa·s) (mPa·s) (mPa·s) (mPa·s) (%)A组 治疗前 7.25±0.41 10.38±0.39 17.88±2.12 3.68±0.42 0.80±0.16 0.81±0.24治疗后 4.48±0.25⋆# 7.06±0.10⋆# 12.23±1.45⋆# 1.82±0.21⋆# 0.41±0.10⋆# 0.42±0.12⋆#B组 治疗前 7.29±0.49 10.35±0.35 17.85±2.34 3.64±0.46 0.79±0.15 0.83±0.21治疗后 6.33±0.30⋆ 8.47±0.13⋆ 15.23±1.59⋆ 2.59±0.25⋆ 0.61±0.12⋆ 0.66±0.1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noml/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noml/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DA SOD A组 治疗前 144.56±12.93 60.25±3.92治疗后 60.21±7.56⋆# 84.18±6.86⋆#B组 治疗前 144.17±13.60 60.98±4.67治疗后 82.86±9.33⋆ 72.50±5.9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NIHS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NIHSS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炎性因子 NIHSS评分(分)PCT(μg/L) CRP(ml/L)A组 治疗前 3.66±0.34 7.89±1.85 38.44±3.27治疗后 1.82±0.21⋆# 1.98±0.75⋆# 23.29±2.15⋆#B组 治疗前 3.69±0.39 7.93±1.67 38.15±3.69治疗后 2.56±0.27⋆ 3.56±0.88⋆ 30.05±2.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治疗后血清MDA 水平显著低于B 组,SOD 水平显著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NIHS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颅内外血管阻塞引发的急性脑功能损伤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以减少脑组织、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兴奋性、降低死亡率为治疗原则。泮托拉唑是集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之后的第三种质子泵抑制剂,是选择性的PPI,使用后能够在胃黏膜壁细胞小管膜中聚集,能够产生代谢产物亚磺酰胺,以抑制分泌胃酸共同通路的H+/K+-ATP 酶,从而发挥抑制胃酸作用。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双抗治疗时予以泮托拉唑合理抑酸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消化道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中医学理论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机为瘀痰阻络、气滞血瘀,故中医认为治疗脑梗死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提取物,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提出,血塞通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还可增加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和机体血流动力学。MDA 是机体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反应发生的氧化终产物,能够了解膜脂过氧化程度。脑缺血缺氧是自由基损伤过程启动,在氧自由基引发下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MDA。SOD 是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能够有效清除脂质过氧化作用过程中产生具有高度活性的超氧阴离子,减轻其毒性作用。A 组经过治疗后MDA 水平显著低于B组,SOD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A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低于B组,NI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分泌炎症因子,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减少神经元细胞损伤,提高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血塞通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血塞通托拉氧化应激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