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娇,丛 超,徐莲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line in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女性患者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减少渐至生育能力减退以及闭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中国女性中患病率为11.9%,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卵巢功能衰竭[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其表现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失衡,本质是内外因素致使卵巢功能相关的多基因通路调控紊乱、卵巢颗粒细胞异常增殖或凋亡、卵泡募集增加,优势卵泡形成减少[2-8]。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损伤、感染、手术、肿瘤、放化疗等卵巢破坏性因素都与DOR的形成密切相关[9-12],内外环境失调、精神焦虑亦被认为有可能促进DOR的发生发展[13-15]。
中医学认为,DOR属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脏躁”等范畴,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劳损、情志失调等致气血亏虚、肾精匮乏、天癸不生、冲任胞宫失养常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一般认为,肾虚证为DOR的基本证型,其中又以肾阴不足为主,肾阳亏虚亦可见[16-17]。除肾虚外,本病常合并伴有肝郁、脾虚、血瘀等证[18-19]。DOR从肾本论治今人多有研究,肝脾功能失常对本病影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多依附于肾虚论。本文结合肝脾生理功能及病理特性与DOR的临床特点,探讨肝脾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其相关证型及治法、用药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子生理功能的衰退由阳明脉衰、脾胃失健开始,其后三阳脉虚衰、气血精亏,至七七之年则肾精耗而天癸竭,冲任无精血供养而不通,终致胞宫失养、生殖功能匮竭。由此可见,卵巢功能的衰弱是由阳明脉衰开始,即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减弱是生殖功能衰退的起始。况女子以血为用,五七之后化源不足,耗血依旧,出现肝血亏损、肝失疏泄而致气血失和、肝木侮土,加重脾胃失健,精血进一步衰减,最终导致肾本亏损、天癸耗竭、生殖功能衰败。DOR临床多有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闭不孕等表现。一般而言,经少至无、难于种子多从肾虚精亏立论,然DOR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年轻女性患病率逐渐提高。青壮年女性本应肾精盛、气血充、生殖功能健旺,之所以提前出现肾之精气不足,在于脾土、肝木生理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阴阳失和。
李东垣于《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20],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受损是导致多种疾病产生的根源。李杲脾胃思想在妇科学中的运用可从其《兰室秘藏·妇人门》中窥见,李东垣论及经水减少甚至闭绝,认为“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21]。DOR患者多有经量减少甚至经闭不行等表现,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及胞络失于濡养、冲任亏虚、血海不足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因脾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受纳饮食化为水谷精微,充养气血、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张景岳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血为女子之根本,经带胎产皆以血为物质基础。阴血充盈则冲任调达、胞宫得养,卵巢的生理功能才有实施的前提,阴血的生成则有赖于脾升胃降、运化正常。若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久病失养导致脾胃虚损、运化失司,则必有气血精生成减少,而导致肾精匮乏,天癸不充,胞宫失养。《黄帝内经》认为女性至五七之年,阳明脉开始有衰竭趋势,然现代女性工作繁忙、精神压力较大,因此脾胃功能失调较早即可产生,此则必然导致精血化生乏源,血海失于濡养,卵泡生成及发育所需的物质来源减少,而使卵泡不能发育完全、生长受限,从而发生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
叶天士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又能藏血,肝气条达则气血和合、冲任通畅、胞宫充盈而有经带胎产。DOR以生殖机能下降为特点,经期紊乱、经量减少或经闭不行、难于种子等为临证主要表现。肝木对于和气血、理阴阳有重要作用。肝可通行全身之气,对于气机升降运行有调节之功,气又能行血,气机流利则血行通畅,阴血运行有度则能濡养冲任及胞络,因此肝之疏泄对于气血和合起关键作用。肝气条达则周身气血通畅,肝气不畅,则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而冲任胞宫失调、卵泡失于濡养。且肾精、天癸的疏泄,胞宫的开阖都依赖肝疏泄功能的调控,肝气疏泄失司可致肾精及天癸疏泄失常、精气不行、阴血不畅则女子胞精血亏虚、生育功能下降。胞宫开阖无度,则经期紊乱或月经后期甚至经闭不行,因此肝失疏泄、气血不行对于DOR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肝藏血可储藏血液、调节血量,通过肝气疏泄的作用,可调控阴血的储存与疏布,为胞宫及卵泡提供营养。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中阴血可转为肾精,滋养冲任、胞络,助卵泡孵育。若肝中阴血不足,则女性生理及生殖功能失去物质基础,卵泡无以化生,经血来源匮竭,可见月经量少、经期推后。肝血不足亦能影响肾精,使精气生化减少、天癸来源不足,而出现肾精不足、胞宫虚损之象。DOR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工作紧张、劳逸失度易耗阴血,因此临证可见患者有肝血亏虚、阴液受损之象,表现为多梦易醒、口干口苦,并易伴有脘腹不适、饮食不佳、大便不调等肝脾失调的症状表现。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化物、生成气血精微,使肾精充沛、天癸化生有源。脾处中焦为气机之枢纽,斡旋上下二焦气血运行。肝主气机疏泄,可协助脏腑气机发挥生理功能,并能调控精气藏泄。肝可藏血,精血互生互化,肝血与肾精同源,肝中阴血可化为肾中精气,助天癸滋生,因此肝脾功能对于肾精及天癸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然肝脾之功,不仅在对肾精的充养,亦在于通过对脏腑的调节而影响冲任及胞宫的功能。
肾精封藏与疏泄、胞宫开阖与启闭、脾胃升清与降浊、君相之火动与蛰皆与肝气相关。肾精疏泄有赖于肝气推动,若肝气郁滞、气机不行则肾精藏泄失职,天癸无以化生。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的升降作用需要肝气疏泄的辅助。若肝气不畅、气机不通、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气血精生化乏源,后天之本亦无以填充。君相之火温煦上下二焦,水火既济则阴阳和合,相火的动与蛰依赖于肝气的调控。若肝气郁结、气机失常,可导致相火妄动、君火上炎,则肾水受灼而亏耗,真阴亏虚、肾阴虚损,日久累及肾中精气而致精亏水竭,因此DOR患者有一部分可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肝肾阴亏、心火旺盛之象,其本质仍是气机功能失常导致的阴阳失和。
脾虚证常与肝郁证相兼夹,临床较为常见。脾为斡旋之器,脾气亏虚则气机不畅,郁于中焦可导致肝气不舒、气血不畅,使气血失和加重。肝郁又能致脾失健运,因肝主疏泄、调节脾胃升降运化功能,若肝气郁滞可导致中焦斡旋失常、清浊相干,水谷精微无以疏布、气血生成减少,因此肝郁与脾虚常并现且互相影响。DOR患者症见脾虚肝郁者,以气机失常并伴阴血虚衰为特点,临床可表现为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地稀薄、饮食不佳、头晕乏力、肢体困倦、大便干稀不调、腹痛则泄,常伴有情志不畅、乳房及小腹胀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弦。
近年来,对于DOR的体质类型及证型分布多有探讨,有研究通过搜集临床病例分析DOR患者体质类型,发现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较为常见[22]。肝郁除与脾虚易于兼夹,与血瘀亦常伴行。肝气郁结不疏则势必有血行不畅,日久则成瘀;气机不利、脉络不通亦可致瘀血内伏,因此肝郁血瘀证亦为临床常见。此类患者月经后期、经血色黯或夹有血块,因气血不通、郁滞于内,经行时常感下血不畅,并多伴有小腹疼痛,亦可见乳房胀痛、两胁肋部不适。若患者年至六七则可兼有肾气不足、精气虚损等表现,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因肝气不畅,患者情绪易波动,多有焦虑或抑郁感,并在经期前后波动明显,或烦躁不安或胸中郁结善太息。瘀血较重者,可见少腹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入夜后加重,观其舌脉可见舌紫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脾虚证往往在DOR产生之前即可出现,表现为脘痞腹胀、纳食不馨、大便溏薄,待出现卵巢功能下降时可牵连及肾,出现脾肾两虚的表现。脾虚以气虚失运为主,此类患者往往忧思郁结、饮食失调而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纳呆腹胀等清浊相干、上下不通、中焦郁滞的表现。虚损较重者可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等气虚亏耗之象。因脾肾两虚多有阳气亏损的表现,因此除脾虚证常见的消化功能失常,以及肾虚证常见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外,更兼有阳气虚衰、虚寒内生的症状,患者可见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小便清长、五更泄泻。此类患者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地稀薄,舌淡胖,苔白滑。
有研究认为,DOR的肾本不足证中以肾阴虚为主要证型,肾阳虚证相对较少[23]。肝肾阴虚证为DOR临床常见证型,因精血同源、阴血同源、肝肾阴血精气互相滋生、互相影响,肝阴血不足可导致肾阴不足、精气亏虚,进一步加速天癸的耗竭,降低女子胞的功能。临床上肝肾阴虚的DOR患者常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可见月经提前、经量减少、经血色红质黏稠,并伴有五心烦热、烘热汗出、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同时下焦肝肾阴虚可导致上焦相对应的虚火上炎,主要体现在相火妄动、君火不宁,可见患者心烦不宁、焦虑烦躁、夜寐不安、失眠多梦,心火较旺者可有舌边尖红、脉弦数。
调理肝脾、恢复气机通畅、保障精血生化有源,使气血和合、阴阳协调、肾精充足、胞宫得养是防治DOR的要点。通过健脾益气、疏理肝木、调畅气机,对于脾虚失运、气血不生、精血乏源者可促进生化,提供经带的物质基础,卵子发育和生成的物质来源;对于肝气郁滞、甲木不升、血行不畅者,可恢复其气机运行功能,并通行营血濡养冲任胞脉;对于有卵巢功能下降趋势的潜在女性,可通过调脏腑、合气血而预防卵巢功能的下降,此亦体现了中医学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精血是充养冲任及胞宫的重要物质,精血的充盈是女性生理作用实现的前提,DOR患者虚实夹杂,虚以肾虚为本,肾亏以精血不足为主,因此需要濡养精血。年轻患者易有肝肾阴血亏耗,因此填精的同时亦需要滋阴,以使精血充盛、阴阳平衡。
DOR的治疗用药需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兼顾疾病的特点与证型的不同而选择。从DOR的致病特点来看,本病一来多有肝木失司,而肝气疏泄失常与肝血亏虚可兼而有之并互相影响,因此疏肝气必养肝血,女性易有阴血亏耗,因此养肝血尤需重于疏肝气;肝体阴而用阳,疏肝之品多属辛味药,辛可行气亦能伤阴,若仅疏肝而不养血则易劫肝阴而损肝体;二则本病患者中青壮年女性较多,肝气郁滞势必导致脾气不健,因此除养肝疏肝外,必健脾助运,化生精血,使气血旺盛而助胞宫充养;三是DOR临证多以月经紊乱为主要表现,因此本病的治疗亦需根据病情融入调经之法,即根据月经的不同周期而用药,如经期需行气活血以助经血下行,经后期阴血亏虚应滋补精血,经间期需调和阴阳以助阴阳转化,经前期需补益气血以助血海满溢;因肾为生殖之根、冲任之本,因此DOR的治疗需注意补肾药的运用,以补益先天、助天癸充盛,特别是选用补肾益肝、同入肝肾两经之药如淫羊藿、枸杞子等。
DOR的用药中柴胡、香附、川芎、当归、鸡血藤、丹参、芍药、生熟地、枸杞子、沙苑子、续断、巴戟天、杜仲、山萸肉、桑葚、白术、黄芪、党参、炒薏苡仁等应用甚多。柴胡、香附、月季花等行气且入肝经,是妇科常用疏肝理气之品;当归、川芎通行气血兼能养血合营,为妇科圣药;肝气不疏者芍药应用亦多,因肝郁日久可有化火生热趋势,因此多以赤芍为用,若肝阴亏虚为主多选用白芍;肝气郁结常伴血瘀,因此临证多以丹参、鸡血藤、桃仁、泽兰等活血化瘀、推陈出新。需注意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性味辛燥而可伤及肝阴,因此用量不可过大以防损及肝中阴血。若君相妄动、虚火内生,常以黄芩、黄连泻火,桂心引火归元。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者,以生熟地、枸杞子、沙苑子、山萸肉滋补肝肾,续断、巴戟天、杜仲等补益肾气;脾虚者以白术、黄芪、党参、炒薏苡仁健脾益气;若气滞明显者以佛手、陈皮理气建中;若兼有痰湿者以青皮、泽泻、砂仁化湿燥痰。总之临证时灵活运用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要,并且不忘调气机、益精血。
DOR是现代社会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并有发展为卵巢早衰的趋势,影响女性生育及生活质量。中医学在临床防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可改善症状、延缓DOR的发展。本病从肾论治较多,但肝脾功能失常在DOR的发生发展中亦十分关键。脾之运化功能、肝之疏泄及藏血,对于冲任胞宫有重要的调控及濡养作用,影响卵巢生理功能的实施。肝脾系证候在DOR的辨证中亦较常见,可分为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对由肝脾失司引起的DOR需以健脾疏肝、理气和血、补益真精为主,并根据证型健中、调肝、填精、活血、清心,用药以补益中焦、疏肝理气、滋补精气、养血活血为主,总以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为要点,使气血流利、天癸充足、冲任调达、胞宫充养。对于DOR的中医辨治,临证仍需灵活观察以推断病因病机,正确辨证以合理用药,不可拘泥于补肾、疏肝或健脾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