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了模板,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强名著阅读,会使语文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分析了所在初中的名著阅读的现状,认识名著阅读对于初中学生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名著阅读指导有效性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语文素养;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一、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从早期的“双基”到之后的“三维目标”,再到如今的“核心素养”。其变迁体现了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本质到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变,让教学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刷题能力,而是注重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为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
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还能使他们精神得到滋养,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快乐,进而发展他们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準》阶段目标(7-9年级)中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从现实情况看,阅读内容的通俗性和功利性、电子传媒和读图时代的负面影响、网络文学流行的冲击等已严重阻碍学生名著阅读。有数据称,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书,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连一本都不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是上述几种原因造成,而且与教师弱化名著阅读教学息息相关。
传统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无非是让学生课外自己阅读,之后做点练习。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业绩,将教材中名著阅读内容简化为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等知识点,汇编成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著教学失去教师引导,也缺少学生群体交流。教师不愿教或为考而教,学生不爱读或为分而读,中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远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应有水平,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迅速崛起,“部编版”新初中语文教材更是把名著阅读推到教学最前沿。温儒敏教授曾说过,语文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阅读。如果阅读量达不到,就谈不上培养核心素养。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媒介。
(一)营造书香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与其督促学生学习,不如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 开设三分钟故事会,引发阅读好奇心
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精彩故事会”活动,老师或者学生讲名著中的故事,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名著里的故事,一般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简短的三分钟就会吊足学生的胃口,引发他们阅读的好奇心。同时,对讲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让每位同学在喜悦中领略到阅读名著的乐趣。
2. 利用信息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目前,信息技术发达,许多名著已经拍成电视剧电影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片段放给学生欣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如:学习七下名著《骆驼祥子》时,我引导学生观看了《骆驼祥子》电影。之后,告知孩子们电影只是精简版,原著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情节。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电影,又去阅读原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更加体会到了故事的内涵。
3. 连接教材内外,培养阅读主动性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着力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教材中许多篇目选自经典著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名著的精彩片段作深入讲解,激趣引导,激发学生品析和鉴赏名著的兴趣。如:教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蝉》时,借助成语“金蝉脱壳”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再结合利用插图对这一部分文字进行品鉴,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金蝉脱壳”的奇妙和不易,进而感受到自然界万物的神奇,最终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昆虫记》。因此,连接教材内外,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阅读名著,品析和鉴赏名著,最终形成阅读名著的行为和习惯。
(二)采取多样形式,教导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拒绝盲目阅读。事实证明,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往往因为方法不得当使得课外阅读的效果欠佳。教师在教导学生名著阅读时,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第一,基本阅读法。统编教材名著导读较原人教版,更系统、逻辑性更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供的具体路径更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名著导读”内容由名家点评、内容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和自主阅读推荐六个部分组成。特别是读书方法指导部分,编者根据名著体裁、主题等方面的特点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文要素的角度提供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着力解决“用什么方法读”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示范。读《西游记》可以精读法和跳读法并用,通过跳读跳过无关阅读目的的情节,选取一些经典的片段,如《三打白骨精》,进行细读、精思、鉴赏。想一想,白骨精三次变化为什么先变成年轻的美貌女子,再变成寻女儿的老婆婆,最后变成信佛的老公公?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这样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读《骆驼祥子》,可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教师要告知学生圈点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见解。
第二,笔记读书法。许多人都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读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印象模糊甚至忘记,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要解决此类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教师在指导学生笔记读书法时,应告知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可以从三个步骤入手,首先是选出让自己心动的语句。其次,从这些语句中,选出能够给你带来新认识的内容,而不是你本来就知道的内容。第三,摘抄完名言,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后,需要写评论或感悟,表达自己对摘抄内容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写书评、写读后感或者开读书交流会等,这些都将转化为我们个人的精神财富。
第三,专题研读法。专题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一种好方法。部编版教材名著导读中,就有设置“专题探究”环节。所谓“专题探究”就是提供若干与名著内容主题相关的专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展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把学生的自由阅读、浅层阅读引入深度阅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同时,这些“探究专题”问题导向明确,有利于学生克服自由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培养分析、综合、概括和表达等多种能力,提升阅读思维,提高文学鉴赏力。《朝花夕拾》可从四个专题: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鲁迅的爱国之路进行探究研读,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整体感知和局部探究能力。为了提高专题研读法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导专题研读法时,可根据阅读任务,采用导学任务单,以阅读任务来驱动阅读活动,这样既保证了阅读量,又能进行阶段性指导监督。
(三)注重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互动式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二者相辅相成,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教师若将读、学、写贯穿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对名著精彩片段进行仿写。《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场景可谓经典之至,其中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是寫作一大技巧,若学生理解其精髓,掌握其描写技法,有意识地仿写,学生写作能力必定会有所提升。《儒林外史》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可以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如严监生临死时的细节,让学生在研读之后进行仿写。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当然,仿写也是由形而神的过程。形易似,神难达。所以,要想真正突破写作的瓶颈,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经过长时间的读写结合,学生经历大量的仿写训练和阅读训练,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 结语
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名著教学探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引领下,教师应注重落实课标要求,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自觉努力拓展阅读空间,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将会获得新的积累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岱.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如何用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人民教育,2020(7).
[2]柯泽华.“统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新探[J].新课程研究,2018(12).
[3]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0(4).
作者简介:林艳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剑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