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
摘要: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当前区块链的发展和变革全球瞩目,多个国家正在加快区块链的应用布局。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因为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风险信贷业务是银行信贷业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能够为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从而在减少信贷风险的同时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关键词:区块链 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它有较多优点和一系列特性,如不可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可靠性高等,它对当前将中心化和集中化当做重要基础架构的各个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区块链技术作为现如今金融科技尤为重要的创新领域,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产业实现升级,当前国内外众多商业银行对其发展趋势提高了重视,各个商业银行正加快脚步迎接区块链技术在提供发展机遇的基础上,还带来了挑战,为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银行业务板块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保障。
一、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链状记账系统,它用开源软件将密码学原理、时序数据和共识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安全、高效、隐私的共享体系,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区块链1.0:比特币的诞生是区块链技术最防范、最成功的运用,它的产生让互联网中价值的直接流程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的利用构建了一种新型、去中心化的数字支付系统,才能随时随地的实施货币交易和毫无障碍的快速支付和低成本运营的去中心化体系,让此系统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产生,对我国原有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区块链2.0:在数字货币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拓展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迈向了其他金融领域。因为区块链技术具备可编程的特点,人们试图把“智能合约”的理念融入到区块链中,进而产生可编程金融。合约系统支持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范围逐渐拓展,逐渐由单一的货币领域拓展到涉及合约功能的其他金融领域之中。区块链技术在股票、清算、私募股权等多重金融领域脱颖而出。如今,很多金融机构均逐渐参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并试图将其在现实汇总进行运用。区块链3.0:由于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具备的“去中心化”功能与“数据防伪”功能在其他的领域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非局限在金融领域中,还可拓展到其他任何有需求的领域。因此,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公正、仲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邮件、鉴证、投票等,其应用范围现已拓展到整个社会。在此应用背景下,人们希望利用区块链对互联网的最底层协议给予颠覆,并希望在物联网中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动整个社会迈向智能互联网时代,形成可编程社会。
在理想状态下,区块链利用数据区块(Block)替代如今的互联网对于中心服务器的依赖,属于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中非常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在此机制下,任何互相之间不了解的人都可加入透明公开的数据库,进而实现对点记账、数据传输和认证,不需要借助中间方来达成信用共识。每一项交易记录、历史数据等均分布式储存还透明可查,利用密码学协议的形式确保其并不会受到非法篡改。
二、区块链的特点
(一)去中心化特点
区块链系统主要是由大众节点共同组合成点对点的网络,并不具有去中心化硬件及管理机构,每一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处于均等情况,系统内部的数据块主要是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一同维护,并且任何一个节点的损坏或是丢失都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作造成影响。
(二)共识信任机制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采用一道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前创建“信任”的网络,然后利用技术背书并非是中心化信用机构创造信用。通过区块链的算法证明机制,积极参与系统中所有节点互相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不需要创建信任过程。在系统明确的规则与实践范围内,节点之间不可以也并无法对其他的节点造成欺骗,就是少量节点不能完成造假。
(三)信息不能篡改
区块链系统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让所有的参与节点都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拷贝。若是信息通过了验证并在区块链中进行添加,信息将会被永远储存,除非在整个系统中同时可控制超出51%,若是在单个节点中修改数据库取得的结果将不尽如人意,所以,区块链的数据拥有较高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系统具备越多的參与节点和越强的计算能力,此系统的数据就会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四)开放性特点
区块链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唯有对交易各方的私密信息进行加密,其余的区块链数据均对所有人开放,不管是何人都可以采用公开的接口对区块链数据与开发相关应用进行查询,所以,区块链整个系统的信息具备较高的透明度。
(五)匿名性特点
因为节点之间不需要互相信任,所以,节点之间不需要公开身份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参与节点都处于匿名状态。参与交易的双方可利用地址进行信息的传递,虽然可取得区块的所有信息,但依然无法知道参与交易的双方身份,唯有掌握了私钥的人才可以开启自身的“钱包”。除此之外,在如比特币的交易过程中,倡导为所有交易申请不同的地址,才能最大限度确保交易方的隐私。
(六)跨平台特点
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属于共同的算法与数据结构独立运行,通常会耗损计算资源,可在任意的平台部署计算节点。
总而言之,区块链的特点和未来发展主要来源是其形成的互联网技术的计算与大数据的兴起。就如大部分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的人认为的那样,区块链属于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互联网TCP/IP协议较为类似,虽然当前尚处在初期建设阶段,可未来十年的发展将会具备推动金融行业变革的前景。
三、区块链技术为银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区块链在人们的视野中初次被列为战略性的前沿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各地政府均出台区块链的政策指导意见。随着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在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运用,相比互联网,区块链将对传统领域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一直以来,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贸易流水等数据的真实性是商业银行信贷审查的重要关注点,尤其对于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单一业务类型外贸企业,其贸易数据只能由企业查询后再交给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商业银行无法鉴别其数据的真实性,信贷风险极大,因此,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特别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问题,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区块链技术作为可以重新构建信任机制的根本性技術变革,区块链的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网络中两个任意参与节点的互信问题,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信令交互快速形成共识,有效减少人员沟通等线下手工环节,降低因为流程流转浪费的时间,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可让网络节点共享、共识账本,有助于商业银行对整体资金的流向与用途进行科学监管,才能为信贷客户带来更为高效以及便捷的信用服务,让信贷资金实现精准且高效地配置。
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的发展与推广仍然持谨慎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区块链技术应用还面临一定挑战和局限,其积极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值得广大商业银行的关注与研究,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抢抓机遇,借助科技手段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产品创新,尝试在部分业务上实现突破和发展。
四、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贷前调查的真实性
针对信息共享等信用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与共享机制能有效解决。特别是区块链中的联盟链模式,银行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中的R3区块链联盟,其与当前金融机构的结合最为适配。利用区域链技术的共识机制能使区域链中的数据更加透明、真实可验证,具有可溯源、共享以及不可篡改等优势,以此来满足各节点银行获取真实有效的客户信息。同时,建立银行机构与用户电子档案后,该区域链中的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供加入到联盟链中的各家银行平等获取,所有数据信息都能在参与者之间共享,不但防止了重复验证的问题,还能拓宽各银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节点在提升效率的过程中,还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大幅度提升了客户画像在大数据下的准确程度。另外,贷前调查时,采用区块链技术,能使银行对普通客户及优质客户进行快速准确地筛选,充分优化对有限信贷资源的配置。现阶段银行一般通过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等方式获取征信资料,系统中无法准确涵盖所有客户群体,导致一些客户群体在银行业务中还未能全面顾及到。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宽银行信贷发放的群体范围,既符合国家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还能进一步增加盈利。
(二)强化贷中审查的谨慎性
首先,在贷前调查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能使客户的信息数据更加公开、透明、真实、有效,既提升了贷款审查效率,还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特别是在银团贷款中,更是明显突出了区块链这种信息共享的优势,避免了各参与贷款银行之间的重复性调查;其次,所有数据信息在区块链中都是由各参与节点进行添加,并加盖时间戳,使数据链条具有可朔性。通过区块链技术,银行可以添加客户各项交易信息,包括交易路径、方式以及金额等,系统化记录这些信息,实时进行信息更新,分布式传递、存储以及记账,为客户交易信息数据的可交叉验证、可溯源、时效性以及真实性提供保障,任何个人与企业都无法对信息进行篡改;最后,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对贷中审查时信贷审批人员的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对于各个节点而言,区块链中所有数据都是透明、公开的,无论哪个节点都不能篡改数据,网络会对其中不符的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并排除,因此具有防范操作风险的作用。
(三)优化贷后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银行依据区域链中客户的交易信息数据,查看其资金流向与动态情况,由于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是透明流转的,所以可轻松掌握借款人使用贷款的用途以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第二,银行通过对区块链内客户各种交易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提取,可以明确掌握客户与上下游客户间的交易情况及相关往来数据,以此来判断客户是否具有影响贷款正常还本付息的负面因素,以及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运用区块链内的时间数据,能对客户工资发放情况与水、电、税费的缴纳情况进行了解,间接追踪其经营发展状况,这样在企业经营情况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及时调整融资策略,降低信贷风险。最后,当前区块链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溯源性,能对数据的所有权归属进行证明,以此来防止银行中已经质押或抵押的担保物被反复出售或抵押,不但保证了担保物的担保责任,还能为银行的权益提供保障。
(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参考模式
在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中,从客户提出贷款融资申请,银行客户经理需要进行实地勘察,并将材料上报银行信用审查部门,然后再到部门的审核及贷款下柜,周期较长,对于客户来说,希望整个业务流程能够快速高效地流转,办理手续快捷方便;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也希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因此,创新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尤其是控制信贷审批流程中的潜在信用风险,对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信贷业务流程基本以线下为主,银行客户经理及审批员通过查看企业流水只能大体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模,而且对于单一业务来源客户,其流水和业务规模凭据银行无法获的一手数据,操作及道德风险较高,效率低,非常容易产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授信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价值基础逻辑上,一种创新模式是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联盟链,在联盟链中供应链全流程所有主体单位和核心企业、政府机关机构参与情况下,将核心企业的经营记录、财务报表、业务流水等信用数据形成区块传递到主链上,商业银行可在联盟链中查询企业以前的经营记录信息,进而可详细推算企业可获的经济利益,分析该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通过查看上游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升降,下游企业的产品需要变化,分析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协作机制缺乏、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完善、风控成本过高等问题,同时,通过区块链节点的准入控制和用户的身份鉴权,能有效杜绝虚假贸易和欺诈行为,减少投入人力、物力去验证真伪,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和风控效率,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实现银企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再造。
六、结语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中,能够有效改善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缓解因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场景的陆续落地,区块链技术的弱中心化、低成本化、强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特性将逐步应用在更多的金融场景中,从而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解黎,姚世坤.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应用探究[J].征信,2018(08).
[2]龙璁.“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信贷管理业务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城市,2017(09).
[3]王蕊,蒋静玉,徐文博.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中国经贸导刊.2019(10).
[4]王红满.浅析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8.
[5]龙璁.“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信贷管理业务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城市金融,2017.
[6]李朋林.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8.
[7]张灵菲.区块链技术解读及在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8.
[8]林瑶,李国芳.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9]姜时戟.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探索及发展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8.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