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丽
【摘要】深度学习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避免数学知识学习的浅层化和思维的表层化,应想方设法让“深度学习”在初中数学中落地生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数学思维.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数学深度学习,实质上是把握学科内部规律,凸显数学学科核心理念,对知识所蕴含的规律进行深入挖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提高学习能力,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1].在核心素养备受推崇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师应基于学科与学情,积极摈除浅表化、形式化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使学生早日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1967年,瑞典学者正式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进而兴起了深度学习的研究热潮.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总结与实践,目前深度学习已经趋于成熟,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认知学习主要包括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六个层次.深度学习理念是对比浅层学习,浅层学习一般停留于指导、领会层次,属于低层次思维,重视外力的推动.深度学习则是开展了六个层次的学习,属于高层次思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主动理解以及批判的态度.对于深度学习而言,知识理解是前提,针对新知识保留批判、怀疑的态度,并将其纳入原本数学结构中,通过辨析、质疑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建构新知.学习前,学生知识背景有所差异,深度学习则是激活已经形成的经验,并促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新知.
其三,知识的整合以及深层次的加工[2].深度学习属于一种高阶、整合性学习活动.数学知识并不是互相独立的,知识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在深度学习中,初中生应把握这一规律,理顺知识关系,深层次加工与整合知识,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我们而言,数学知识极易被遗忘,但是思想却不会.数学思想中蕴含了数学本质,深度学习则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深入把握数学的本質.
其四,有效迁移.有效迁移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在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时,在熟悉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有效解决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二、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影响因素
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加上初中生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善,其难以形成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3].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引导方法不当等,也使得学生不能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综合来看,要让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从浅层学习顺利过渡为深度学习,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克服.
(一)知识碎片化
碎片化的知识状态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整合能力.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是发散式的,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初中生对于不同模块和这些模块所蕴藏的不同知识点都缺乏串联能力,不能将其组建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蓝图,这也让整个学习行为变得零散化、模块化,所有的数学知识单元完全独立,学生学习了各种数学知识,知晓各类数学概念,但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点时只能以孤立的视角看待,做不到让其相互联系,有效统合.这种浅层学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点没法掌握牢固,当进入下一知识单元时,学生不能将上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顺利迁移到该环节的学习中,对自身的数学能力锻炼和培养成效不大.
(二)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学生的逻辑观念、抽象思维都处在萌芽状态,因此,在学习时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也不能做到健全评价.初中生认为,数学知识的获取只是一项学习任务,只要采取对应的解题方法就能获取良好的数学成绩,这种目的驱动会造成学生的刻板行为,对公式、概念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学生不会主动根据已有知识开发更多的解题套路,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的方法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对于数学知识不会做过多的分析、理解和开拓,数感、抽象思维等真正重要的数学内核也没办法掌握.
(三)学生差异性
学生作为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个体,彼此的性格、想法、学习方式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优生和学困生等群体.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而言,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就不应该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而是有结合性、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抓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创造一套适合这些学生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去开展教学,这样才有助于将学生引入深度教学,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数学思维得以生成.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统一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主流,学生的自我个性也没办法在这类教学引导下得到成长,自然也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三、让“深度学习”在初中数学中落地生根
(一)从生活视角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特色
深度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知识,获取情感价值与思维品质[4].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其深度学习与思考课程知识,并促使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充分彰显数学魅力.由于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十分密切,所以,运用数学知识便可轻松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最短距离”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这样设计题目:求l上一点C,使其分别到A,B点距离相加最短.这种题目设计较为简单,但是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教师设计题目时结合实际生活,提高知识的生活化,就可将题目设计为:如图所示,l是小明家门口的一条河流,A,B分别为位于河流同侧的村庄,现在需要在河流l上选取一个恰当的点C来铺设管道,为A,B两个村庄提供生活用水.出于成本的控制,应如何选择C点?原因是什么?
如此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极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切身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因此,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身边出现的数学问题,借助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切实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点: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l于C点,这便是选取的最佳点.
(二)立足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应培养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思维品质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积极转变知识教学模式[5].基于初中生认知现状,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课程知识,并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课堂知识,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为了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学校计划在一个矩形空地上设计一个喷泉池,要求喷泉池中必须包含正方形、圆形、矩形等图形,每一种图形数量不得超过四个,且喷泉池形状必须是轴对称图形.这是一个多种典型图形搭配的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回忆以前所学的各种图形的性质,并發挥想象力与创新力,如何巧妙地嵌套圆形、正方形与矩形,设计出一个完美、独特且对称的喷泉池.这种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深刻理解课程知识,激发其高阶思维,这便是深度学习的根本所在.
(三)实施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这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6].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知识探索方式,而且能够在数学原理与公式等知识探索中深度感悟这些知识的内涵,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与探究.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并不是直接开展习题讲解活动,而是进行“测量操场旗杆”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不爬上旗杆的情况下,怎样采用一把卷尺对学校里的旗杆长度进行测量?”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共同寻找答案.其次,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与思路.最后,教师继续提问道:“你们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测量任务,那么你们是否可以用所学相似三角形的思路去测量桥梁的长度呢?”问题一经提出,各小组学生立即进行积极讨论与思考,这样促进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升华为数学能力.
(四)加强学习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7].因此,教师就需要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在讲解“相似三角形”这一知识点之后,我带着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具有三角形特征的物体,比如,教学楼的楼梯,一棵树的倒影,操场上的旗杆,等等,要求他们及时记录各个边的长度,再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计算物体的高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地加入图形的观察和操作中,从实践中理清思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形成反思习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反思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思考对象,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决策进行思考,并通过思考结果加以改进、调整的过程[8].学习过程中不能缺少反思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能够再现学习过程,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吸取教训并进行总结,为后续学习提供更多的益处.比如,学生在解题时,通常对解题过程是缺乏反思的,不会对解题过程加以归纳,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往往对解题质量有一定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思维过程,反思解题经验,从而可以让自己的解题思维更为理性化.同时,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进行合理评价,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结 语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实质在于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思维,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才可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解决方法,激发其探究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深度学习中,强化高阶思维,如此才可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以“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9):51-52,67.
[2]余睿,吴柯江.“核心问题”视域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为例[J].华夏教师,2019(29):10.
[3]陶慧平.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案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32-133.
[4]李永树.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05):3-4,40.
[5]吕亚军.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一节省级重点课题研讨课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20(03):27-30.
[6]刘涛,杨静霞.凸显求解过程,促进深度学习:以分式方程解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9(12):22-24.
[7]顾彩梅.挖掘旋转本质 再探最值隐踪: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一次实践与思考[J].上海中学数学,2019(12):8-9,19.
[8]丰雷.迈向深度学习 落实核心素养: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9(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