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随补泻为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36例*

2020-01-11 16:50杨艳艳王新义王景涛王雷生段桂琴
中医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口角面神经面瘫

杨艳艳,王新义,王景涛,王雷生,杨 柯,段桂琴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52;4.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面瘫”,是茎乳突孔内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无年龄与季节性发病特点,在任何年龄或季节均可发病[1],发病率约为 11.5 /10 万人 ~ 53.3 /10 万人[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有关,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等症状[3],虽有70%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内可能会完全恢复[4],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会遗留后遗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治疗上西医多予抗病毒、激素、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且药物的副作用较大[5]。2017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采用迎随补泻为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8~58岁;病程1~7 d。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中相关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②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③排除继发原因。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针灸学》[6]中相关标准,证候符合面瘫风寒袭络证的标准[7]。①多有面部受凉史;②常急性发病,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③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④舌淡,苔薄白。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西医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者;②符合中医辨证分型风寒袭络型;③年龄20~60岁者;④病程在1~7 d内;⑤治疗前及治疗中未用其他治疗方法或药物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其他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者,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脑炎(真菌、病毒、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萊姆病、中耳炎、带状疹病毒感染、梅毒、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以及面神经外伤等[2,8];③高敏体质者;④入组前或入组后加用其他治疗方法者;⑤中途脱落者。

4 治疗方法

给予迎随补泻为主的穴位埋线法治疗,主穴:翳风、颊车、迎香、地仓、太阳穴、合谷穴(以上穴位均为患侧)、印堂穴。配穴:额纹消失者,配攒竹;颏唇沟歪斜者,加夹承浆;舌苔黄腻者,加曲池,外关;流泪者,配承泣;人中沟歪者,配水沟;听觉过敏者,配听宫,中渚。操作手法:嘱患者取仰卧位,放松,选面部患侧穴位,碘伏常规消毒后,用0.5 cm的“2-0”号规格可吸收外科缝线(由山东博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BD170401),配合一次性9号无菌埋线针(由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赣械注准20162270287),太阳穴进针向下与皮肤呈斜刺45°,印堂穴进针方向向下。余主穴的进针方向:第1次用迎随补泻法的泻法,轻刺激,第2次仍用迎随补泻法的泻法,第3次用迎随补泻的补法。10 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埋线1~2 d内局部不要沾水,所埋羊肠线不能暴露于皮肤外,面部皮肤较敏感者,埋线手法要快,对于过敏体质者不建议用埋线疗法。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9]中 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治愈:达到量表评价 I 级,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到量表评价 II 级,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有效:经治疗达到量表评价Ⅲ级。无效:经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及以上。

6 结 果

共38例,1例因期间口服其他药物剔除观察,1例因居所改变脱落。余36例患者,治愈30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0%。

7 讨 论

面瘫始于《黄帝内经》记载的“口喎口僻”。古典医籍《灵枢·经筋第十三》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阐述本病病因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 乘虚侵袭,致经脉气血痹阻;同时指出本病病位在足阳明、手太阳经脉。

笔者选取患侧翳风、地仓、迎香、颊车、太阳、合谷、印堂为主穴,因面瘫、面部筋脉松弛为痿证范畴,“治痿独取阳明”,故选阳明经的地仓、迎香、颊车,以激发面部足阳明经气血,畅达风寒阻滞之经筋,濡养面部肌肉;合谷为手阳明经之远端取穴,亦是缘于《针灸甲乙经》记载“痱,痿……唇吻不收,合谷主之”。故选之,急性期用泻法可疏邪解表,调和气血[10],《类经图翼》载:“翳风穴主治耳聋,口眼斜,口噤不开,脱颔肿颊,牙车急痛,暴喑不能言。”《针灸甲乙经》载:“口僻不正,翳风主之。”结合翳风穴所处位置的解剖特点,其位于面神经出茎乳孔处,肌层下有颈外浅静脉、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主干,所以针刺此穴可直接刺激面神经病变部位,促进茎乳孔周围水肿的消退,加快面神经功能的恢复[11]。

迎随补泻法在《图注八十一难经》中曾详细阐述:“凡欲泻者,用针芒朝其经脉所来之处,迎其气之方来未盛,乃逆针夺其气,是谓之迎;凡欲补者,用针芒朝其经脉所去之路,随其去之方去未虚,顺针以济其气,是谓之随。”亦为临床针灸医师常用的补泻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的增加,熬夜及运动的缺乏,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又加上电扇及空调等电器的普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面部功能及美观,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历史悠久,效果确切,有效率多在90%以上[12]。面神经麻痹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针灸治疗具有确切疗效的64种适应证之一,穴位埋线疗法是针刺的改良与延伸,羊肠线埋于穴位内,有着对穴位持久刺激的作用,避免了每日针灸的繁琐,可以显著节约患者治疗时间及经济成本[13]。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急性期采用迎随补泻法的泻法,起到早期驱邪外出之效,恢复期采用补法,以扶正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以为临床借鉴使用。

猜你喜欢
口角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