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冉氏内科流派的学术传承*

2020-01-11 16:50李勇华张训浩陈代斌黄玉静边晓静
中医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雪峰气化内科

李勇华,张训浩,陈代斌,黄玉静,边晓静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原称黛溪乡),有一户代代为医,为守护当地民生立下赫赫功劳的冉氏中医人家。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已故的冉先德先生主持的“冉雪峰中医名家研究室介绍”视频,“冉氏医学流派”传承有序,各代传承代表依次为冉天星(1680—1760)、冉泰丰(1730—1818)、冉佑祖(1765—1850)、冉启新(1793—1879)、冉作楫(1823—1910)、冉雪峰(1879—1963)。冉氏尤以中医内科盛名,数百年来形成的冉氏医学流派名为“巫山冉氏内科流派”。

巫山冉氏内科流派的第六代传承人冉雪峰先生是冉氏内科学术的继承及传承弘扬的卓越代表。冉雪峰自幼即秉承家学从医,在学术之路上孜孜以求,苦心经营,终成一代大家,与河北盐山张锡纯并称“南冉北张”[1]。由于冉雪峰学验俱丰,声名远扬,所从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且多为显赫名医,故将“冉氏内科流派”发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冉雪峰一生的主要轨迹,冉氏内科学术在武汉、万县、重庆及北京均有传承,尤以武汉的熊济川,万县的龚去非,重庆的宦世安,北京的陈可冀、郭士魁、冉先德等名家弟子为突出代表[2],以工作室、师承、办学等形式弘扬学术。现以冉老家乡长江三峡地带继续传承“巫山冉氏”的弟子龚去非这一支为代表,简介巫山冉氏内科流派的学术传承。

1 流派的形成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大溪乡位于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距县城西26公里。冉氏世居巫山县大溪乡。奔腾的长江湍流孕育了冉氏追求中医学术技艺的激情,淳朴忠厚的百姓和民风深深滋养和浸润了冉氏的高尚医德医风。巫山的温润湿热气候,素食辛辣咸腊,山区路窄陡险,对乡民的湿热、阴虚体质的形成,脾胃、心脑、关节等患病不无影响,也对冉氏内科的学术思想形成、学术经验积累不无影响。冉雪峰走出巫山,而后走进武汉、万县、重庆及北京等城市。这些地域环境和社会的变迁对冉氏学术的进一步锻造、提升,对冉氏流派医者的人格意志锤炼和医德品质升华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

冉雪峰先生一生坎坷,因为战乱而颠沛流离,也正因为如此,冉氏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全国各地似星星之火不断燎原,并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颇具特色的冉氏内科流派。尤其是近代,冉氏内科流派的传播与研究不断深入。2008年,北京市发起抢救京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活动,启动“薪火传承3+3工程”,“冉雪峰名家研究室”即是建设项目之一,设在冉雪峰之子冉先德教授所在单位北京广安门医院。冉雪峰去世以后,其子冉先德与冉小峰将先生的著作整理编辑出版为《冉雪峰医著全集》,该书为冉氏内科流派学术集大成之代表性著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冉雪峰先生家乡巫山的两家医院的有识之士(包括巫山县人民医院的王席国、刘干华和巫山县中医院的饶家济)为主,由冉雪峰弟子龚去非作为顾问,组成了“冉雪峰研究会(筹)”,以弘扬冉雪峰学术思想,宣扬冉雪峰生平业绩。1987年4月发行了一册《冉雪峰研究》。2004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冉雪峰弟子龚去非的学术经验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龚去非》。200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龚去非弟子李寿彭的学术经验集《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李寿彭》。2011至2014年,李寿彭弟子李勇华主持研究了重庆市卫计委课题《著名中医冉雪峰学术经验整理——“南冉北张”的中医药文化研究》,发表了冉雪峰研究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形成了学术成果《著名中医冉雪峰学术经验整理的文献研究》,获得了地区科技进步奖。2017年,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陈代斌教授主持的《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该项目将“巫山冉氏内科流派”的研究作为一个重点。2018年,李勇华主持的课题《长江三峡名医冉雪峰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获得重庆市社科联立项。李勇华主编的《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冉雪峰》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可见,在冉雪峰的家乡,巫山冉氏内科流派仍在以旺盛的学术张力不断发展,造福一方民众。

2 传承方式与脉络

2.1 办学育才

冉雪峰1907年始在武昌医馆教习。1923年,他虚心地向张锡纯询问创建医学堂规则,张锡纯的回复记录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冉雪峰复独资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于武昌黄土坡,并任校长,冀以“发扬国粹,造就真材”。冉雪峰夜以继日地工作,编讲义,改作业,亲自上堂讲课;学生有疑难执书请问,耐心解释,以懂为止。并设临时医院送诊施药,不独方便了贫苦群众,更使学生有了实习基地。“湖北中医专门学校”共有200余名学生,多成长为一方名医,为湖北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冉雪峰主持创办了《中西医学杂志》,弘扬学术。1929年至1937年,他历任汉口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检定中医委员会委员,并参与、主持了数届中医考试。1938年下半年,冉雪峰避难于四川万县。当年11月起,他充任四川省万县中医初审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图举办中医学校,已邀请龚去非、李重人等为教师,终因日机轰炸未成。1955年,冉雪峰出任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首届校长。当年即负责组织编写了第一套中医进修教材,并著有《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冉雪峰年逾古稀,为了中医事业后继有人,焕发革命青春,仍然夜以继日工作,亲自上堂授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中医教学的开展及教材修订做出了贡献,培养了优秀中医人才,传承了中医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教育迈上了新台阶,中医院校遍地而起。冉氏内科流派的医者多在医学院校从教,在中医研究机构或医院内者亦与院校结合培养继学者,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亦为冉氏中医药学术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传统师承

冉雪峰在武昌行医时期,以传统师承带徒多人,优秀者如湖北应城的陈择江、河北的邵雨亭和郭焕章、天津的卢抑甫等,而尤为突出者则是名医熊济川和宦世安。宦世安抗战期间避战于重庆,后成为重庆市中医学会第一任会长。1938年下半年武汉沦陷前,冉雪峰举家避难四川万县,对外应诊,门庭若市。1939年为躲避轰炸,即迁于万县董家岩李家院,应诊之余,埋头著述。约5年后迁万县关门石及电报路悬壶。在此阶段,冉雪峰的得意弟子主要是名医龚去非。龚去非于抗战后一直定居于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成为巫山冉氏内科在家乡的传承者与弘扬者。1955年11月底,冉雪峰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奉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带徒著名中医陈可冀、郭士魁。冉雪峰家传弟子为其子冉先德与冉小峰。另外,还函授指导了与张锡纯共同的弟子张方舆、孙静明。

2.3 现代师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兴建了一批中医院校和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了中医药的专门管理机构。1982年宪法规定“发展传统医药”。近年来国家倡导“中西医并重”,在常规的院校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传承项目,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传承博士后”“传承工作室”“流派传承”“岐黄工程”等。正因为这样,冉氏内科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传承方式,焕发出新的强劲学术张力,成就了许多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以冉氏留在家乡的弟子龚去非这一支为例:成都中医学院第三届本科毕业生李寿彭,被分配到医院即跟随龚去非学习和临证。龚去非成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后,又带徒成都中医学院毕业的骆常义与万成荣。李寿彭与骆常义均又成为师承指导老师带徒,李寿彭还获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李寿彭弟子李勇华入选全国第四批中医优才项目研修。

龚去非(1903—1993),湖北黄陂人。幼时读私塾,13岁时跟随胞叔龚厚堃学医,悬壶汉口。抗日战争时入川到万县定居,拜冉雪峰为师,学医8年。1951年与中医学家李重人合作,创办万县市第一联合诊所,并兼任所长。1956年调入万县市人民医院工作,任主治中医师。1958年调入万县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先后任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直至1973年退休。退休后,受聘于万县中医学校及万县市中医院等单位作学术顾问,并先后带徒10余人。2003年,由重庆万县中医药学校牵头,将他毕生的临床经验及医学思想重新整理,列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出版。1990年,成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

李寿彭 (1938-),四川成都人。于1964年毕业分配到原四川省万县地区人民医院从事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师从龚去非多年。现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已编入《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出版。李寿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撰写的《李寿彭医案精选》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杏林一叶》由团结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

骆常义(1948-),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龚去非。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

王恩元(1954-),重庆开县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李寿彭。2000年被命名为“重庆市名中医”。

3 主要学术思想

3.1 中医与西医、哲学结合

巫山冉氏内科流派,自冉雪峰始,后学者从医均重视将中医学与西医学、古今哲学相结合,发展和创新中医学[3]。据汤辅康先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冉雪峰先生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记载,冉雪峰于1923年在湖北省中医学会主办的《中医杂志》第10,11,12期中所发表的“哲学安于科学上”一文,征引广博,对古代各家哲学都作了分析,并引用物理、化学、光学来证其真理,反复斟酌引用到医学上来。文中有“科学为哲学之骨,哲学为科学之干,哲学无科学作骨,失之空疏,科学无哲学作干,过于呆板”“哲学得科学而益彰,科学得哲学而更固”,显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冉雪峰的弟子陈可冀院士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是西学中的典范。他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跟师冉雪峰8年的弟子龚去非先生一直主张辨病与辨证结合,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以取得最佳疗效为目标,不故步自封。龚去非弟子李寿彭善于运用方药的现代科研成果,如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降酶的女贞子,抗乙肝病毒的苦参,抗心律失常的甘松、玄胡,降脂的葛根、泽泻、丹参、生山楂等,主张学习中医学既要继承,又要发扬,做到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3.2 重视表里、寒热、虚实的相对性及转化

冉氏认为,疾病无绝对表里、寒热、虚实之分。表证与表,里证与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里是指相对的部位,表证和里证是指特定的脉证。表证及里,里证及表,是人体病理反应的结果,“表证就在表,里证就在里”的看法欠妥。冉雪峰弟子龚去非将这一认识仔细阐释并应之临证。龚去非认为,寒与热,虚与实,均相反相依。一般地说,相反易明白,相依较难理解。寒能生热,热中有寒;热能生寒,寒中有热。虚能变实,实中有虚;实能变虚,虚中有实。由邪盛正强转为邪盛正弱,实变虚,若正气又转强盛,虚变实;若正盛邪弱,则又为疾病向愈之机。基于此认识,龚去非临证常寒温并用,阴阳相济。

查阅《冉雪峰医著全集》,从病例分析,冉雪峰认为胃脘痞痛的主要病机为寒热错杂、痰气交阻、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热互结、瘀血凝滞、胃阴虚、胃气虚等,但多以寒热错杂为基础相互兼夹,治疗时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为主,和胃降逆,“开上痹,畅中气”。这正是基于表里、寒热、虚实的相对性和转化理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龚去非》中记载80余种病证、多篇医论,处处体现了“疾病无绝对的表里寒热虚实”的基本学术思想,而这种学术思想是深受冉雪峰学术传承影响而形成的。龚去非认为,升可助降,温可助清,通可助涩,行可助补,补可助行,治气可治血,治血兼理气,组方选药务求刚柔互济,相须相反均可相成,因而形成了寒温并用药物的特点。龚去非弟子李寿彭治疗胃痛秉承了这个学术思想,寒温并用,但注重整体的寒热、虚实平衡调理。

3.3 尊崇仲景学说,善用经方

冉雪峰所著《冉注伤寒论》为其代表作。该书以揭示辨证论治为准则,以实用为要务,为近代伤寒名著之一。该书注重症状、脉象、药物、方剂的研究。如冉雪峰解析五苓散,曰:“五苓方中当着眼点的……是用桂枝独少,桂枝汤桂枝是三两,此方只半两,这不啻说明义取气化通里,而不是气化通表。是用泽泻独多,泽泻既能气化水,使水下行,又能水化气,使气上达,曰泽曰泻。”这就把五苓散组方的特色显示在读者面前。冉雪峰精研仲景学说,并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取得非凡疗效。《冉雪峰医案》经方案例比比皆是。冉雪峰弟子龚去非继承冉氏的伤寒学术思想,亦善用经方,而且多有创新化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方中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龚去非在此方的基础上去参、姜、枣之温补,加黄连、连翘清热解毒,陈皮理气燥湿,而成为清热化湿为主的加减小柴胡合剂(组以柴胡、半夏、黄芩、黄连、连翘、陈皮、甘草片)。李寿彭尊崇师说,并发展认识。他认为《伤寒论》方需加减运用,合理配伍后能提高临床疗效。如小陷胸汤主治的小结胸证加枳实效优,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所主的痞证加枳实、厚朴、木香等条畅气机之品效佳。他认为需要对《伤寒论》方进行补充,特别是对有效方药的研究,以扩充治疗方药;认为需改革《伤寒论》方药制剂,可以对经方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炼,制成颗粒剂或冲剂,实行分别包装,便于临床应用,在不失中医辨证用药精髓的前提下,服用方便。

3.4 重视气化与气机理论

中医学认为,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气机理论蕴涵于其中。各脏腑以不同方式参与整体的气化、气机活动。整体的气化、气机活动是各脏腑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维持脏腑间平衡的重要因素。正是脏腑及精微物质的气化、气机之聚散、升降出入运动,才构成了整体气化、气机活动的总画面。气化、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状态,脏腑经络是其发生的场所,脏腑经络的机能是其具体体现,脏腑阳气是其动力源泉。气化、气机失调是人体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冉氏非常重视中医学的气化和气机理论,并以此来认识方药,应之临床。冉雪峰认识药物功效,多运用气化及气机理论。如冉氏认识桂枝:桂枝发汗又止汗,实表又实里,温寒解凝,彻热散结,降逆气,升陷气,利小便,固小便,宣灵窍以回苏,柔经遂而镇痉。本血分药,而功用昭于气分,其主治曰上气、曰结气、曰益气,纯是在气分阐发。合麻黄方能解表,合五味方能降冲,合茯苓方能利水,合桃仁方能消瘀,合芍药饴糖方能建中。冉氏认识方剂,亦不离气化和气机理论。如冉雪峰解析真武汤:名真武者,取其镇管水主,乃俾水归水位,非纯单专主利水之方,亦非纯单专主回阳之方。温以化气,气化则阳通,阳通则水行。芍药协姜附,可通阴中之气;姜附协芍药,可化阳分之水。此方与附子汤,只是以生姜易人参,附子汤主治在寒,此方主治在水。主寒者,重用附子以温之;主水者,重加生姜以宣之。

冉雪峰在临床中亦特别重视气化和气机理论的应用。对于急性中风,冉雪峰尤其善用“六石二鳞介”,即“疗中风坏证方一首”中的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白石脂、寒水石、石膏和龙骨、牡蛎。这类药物的共性就是重镇宁静、强逆气血,适合于脑病剧风。李寿彭继承冉氏医学思想,重视气化和气机理论。如其治疗小儿发热,提出表里双解、泄热排毒、截断病灶的观点,集清、解、和、下诸法为一体,将清热解毒、通腑和解法融于一方,自创了青柴石知二黄汤,经数百例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其他药方[4]。

3.5 重视情志,神药并调

冉雪峰、龚去非常告诫其弟子:“方药治疗固然重要,但心理治疗也不可忽视。”“七分治三分养。”强调重视调节情志因素与方药证治的重要性。冉氏认为:适当、合理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了解躯体疾病的根本性质、发展演变规律及预后,可使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疾病;与此同时,要充分理解和同情患者,主动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增强其治病的信心。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心理治疗得当,既能收到难以估量的效应,又能强化药物的药理作用,即所谓“神药两调”。人是万物之灵。龚去非说:“要想当一名比较成功的医师,就必须注意探索病人的心灵,与其说病人前来治病,不如说病人前来是为了得到理解和同情。”[5]

猜你喜欢
雪峰气化内科
高山雪峰历险记 第5章 险里逃生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新型旋风除尘器在秸秆热解气化设备上的应用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要退休了
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