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林,董 兵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4)
颈椎病是以骨骼退变、肌肉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引起脊髓、神经根、动脉等受压而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据我国有关研究[1]表明:其发病率约为 3.8%~17.6%,且以每年约 1 百万人次增加,发病还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在颈椎病各种分型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多发证型。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药物、牵引、针刀等保守治疗为主,忽视了我国传统医学推拿手法对此类疾病的独特疗效。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采用推拿六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38.75±12.28)岁;病程平均(2.13±1.87)年;VAS评分平均(7.48±0.13)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分平均(35.66±4.45)分。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39.41±11.32)岁,病程平均(2.25±1.95)年;VAS评分平均(7.49±0.15)分。NDI平均(36.32±4.73)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参考文献[2]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外伤史;②颈肩部疼痛、僵硬,并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③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变直或消失;④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关节紊乱。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近3周内未采用其他保守、微创手术方法者;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颈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脓肿者;②合并有肿瘤、结核等其他病史者;③妇女孕期及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④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者;⑤自动放弃或不耐受而被动放弃观察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3]。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拔伸法、拿法、扳法、点按法等。治疗组给予董氏推拿六法,是在2010年出版的《中医诊疗方案》的颈椎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个人经验。手法包括揉法、点法、拿法等。取穴:风府、肩井、风池、肩外俞、列缺等。操作手法。①拿法放松:俯卧位,应用紧缩拿法于患者颈部及肩部约6 min,以放松颈肩部肌肉痉挛。②点按通络:以拇指点按于枕项部5 min,以患者自觉点按部位酸胀为度。③侧推活血:沿颈椎上到下运用推法进行侧推6 min,以患者感觉肌肉滑利为度。④坐位旋转:坐位,行头部上下左右各方活动,以彻底放松颈肩肌肉。⑤牵引松解:坐位,施以颈部牵引约3 min,以缓解压迫。⑥辨证施法: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结合患者体质类型施以不同的手法。如对于小关节紊乱给予扳法纠正紊乱,恢复正常的解剖对位,如湿热重者,按揉曲池、列缺、大椎祛风泻热。1 d治疗1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疼痛评分,按照视觉模拟评分的标准(VAS)[4],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的不同评分并记录。其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为最痛。NDI[5]评估患者颈部椎体功能。不良事件包括骨折、疼痛加重、眩晕、呕吐等与手法治疗有关的意外情况。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治愈:症状消失,肌力、功能正常,不影响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5,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对比 分,
两组均为出现如骨折、疼痛加重、眩晕、呕吐等与手法治疗有关的意外情况,说明这两种推拿手法安全性都较高。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关于颈椎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埃及法老王朝时期,有最早关于脊髓损伤的记录。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关注颈椎病,飞速发展至今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制定了完整的规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导致颈部肌肉等软组织劳损,椎间盘压力变大而出现临床症状。西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原因为颈椎退行性性变、慢性劳损、姿势不良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各种原因造成椎间盘压力过大,压迫椎间盘周围神经末梢,从而产生神经水肿,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随之出现各种临床表现。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能有机械压迫、炎症刺激,甚至自身免疫系统的参与,主要在于颈椎的生物力学失衡,即颈椎的静力平衡系统和动力平衡系统失调,引起颈椎稳定结构的破坏诱发各种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证”“肩背手臂痛”等范畴,对于起病因分为外感、内伤等,主要的病机在于颈部经络瘀滞,气血不畅,导致经脉失去气血津液滋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所致。如《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内伤病因多为脏腑失调、经络阻滞所致。总之,颈椎病病机特征内为正气不足,外为风寒湿邪侵袭,造成营卫不和、气血失调,经脉不通所致。故治疗应调和营卫气血,疏通筋脉为主。
推拿是中医学的魁宝,有着“绿色医学”的世界美誉,可有效松解粘连、缓解劳损、放松肌肉,阻断颈椎病进程中的“疼痛-肌紧张-疼痛”的关键环节,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同时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小、副作用小的特点,易受广大患者喜爱。推拿具有兴奋神经、放松肌肉、缓解痉挛、改善血供、纠正缺氧、消除炎症等功效。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改善血流动力学。研究[7]表明:通过对推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测定,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②减少炎性物质释放。陆珍千等[8 ]认为推拿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减少炎性物质如多巴胺等释放,改善肌痉挛,缓解疼痛。③松解粘连,调整脊柱力学平衡。姜宏等[9]认为:手法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和恢复椎旁肌肉的功能,纠正椎体后部小关节发生的运动和移位,解除神经根粘连,恢复颈椎生理弯曲和颈椎的动力平衡系统。
董氏推拿六法主要的手法依据如下。①拿法放松。运用拿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痉挛,促使颈部肌力恢复平衡,从而利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颈椎失稳情况得到改善或缓解。②点按通络。以拇指点风市、风府及胸锁乳突肌起止点,激发阳气,祛风除湿通络,以患者自觉酸胀可促进颈部肌肉的炎症水肿吸收,增强血液循环,同时提高颈椎的活动度。③侧推活血。一方面可有效触及经筋异常变化,如条索、结节的部位,有助于理筋整复恢复原位;另一方面使颈部阳脉通利,皮温升高,加速血液循环,起到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④坐位旋转。是头部导引术的发展和延伸,通过医患合作和互动,具有巩固疗效,滑利关节的作用。通过颈部自由的屈伸和侧向运动,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增加颈椎活动度,纠正关节紊乱,提高颈椎稳定性。⑤牵引松解。通过对颈椎牵引,以缓解椎间盘的压迫,减轻神经根局部炎症反应,促进体内平衡的恢复。⑥辨证施法。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结合患者体质类型施以不同的手法是中医整体观和因人制宜的具体诠释。对于不同的患者,手法有同有异,各有所侧重,也是同病异治的具体应用。总之,通过以上手法对颈项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功能进行调整,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序列,以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自然状态。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董氏推拿六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作用:第一,由表2可见,两组VAS评分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董氏推拿六法对疼痛改善更加明显,凸显了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方面的特殊作用;第二,表3所示,两种推拿方法均能改善NDI评分,但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董氏推拿六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活动的改善效果更显著;第三,在疗效方面对比,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董氏推拿六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满意度。总之,董氏推拿六法在疏通气血、调整阴阳、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基础上能发挥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评分,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之功效,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同时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小、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