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勇
(高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高州 525200)
结节性筋膜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属于生长迅速且具有自限的浅筋膜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其中腰背结节性筋膜炎较为常见,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中,是造成患者腰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酸胀及负重感,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当,随着疾病进展,患者逐渐产生下肢麻木、疼痛加重及无力等现象,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1-2]。临床既往多采取体外冲击波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病情,但效果并不明显,延长治疗时间,提升对患者的伤害,导致预后较差。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完善发展,临床认为在体外冲击波基础上采取雷火灸效果更好,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缓解病情,为预后提供保障[3]。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采用雷火灸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结节性筋膜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60例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腰背结节性筋膜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65岁,平均(51.24±1.30)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78±0.56)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4~65岁,平均(51.90±1.26)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82±0.60)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参考文献[4]中相关标准。①存在风寒、潮湿或者劳累病史;②腰背部出现弥漫性钝痛、肌肉痉挛、皮肤麻木及运动障碍;③局部点状压痛或者小结节;④晨起疼痛加重,日间减轻,傍晚重复,长时间不活动或者过度活动后可引发疼痛,并伴随气候变化发作;⑤经过MR检查发现皮下软组织间隙出现渗出信号。
按照参考文献[5]中相关标准。主症:腰痛,疼痛为隐痛,时重时轻,反复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畏寒怕冷。兼风寒湿邪者,腰痛与气候相关,阴雨天疼痛加重,喜温畏冷,脉濡细,苔白滑。瘀血阻滞则痛有定处,夜晚加重,舌质红暗,脉涩。
①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者;③资料齐全,意识正常,能够配合研究者。
①合并其他风湿疾病、腰椎病、急性软组织损伤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器官功能衰退、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并发症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文盲或者沟通障碍者。
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使用体外冲击波仪器(由瑞士EMS公司生产,型号 DolorClast)设置强度2.0~3.2 Bar,脉冲数为2 500次,频率12 Hz。操作方法: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利用触诊确定压痛点,并将其作为治疗点,进行标记。将耦合剂涂抹于标记位置,同时将体外冲击波治疗探头置于此处,将压痛点作为中心,按照横向或者纵向进行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冲击剂量、手持压力及电压等。每次治疗间隔5~10 d共治疗3~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雷火灸,主穴:肾俞、夹脊、肺俞、大椎、肩中俞、阿是穴、天宗、大杼、心俞、三焦俞。操作方法:点燃雷火灸灸条,将火头对准施灸部位,并保证与肌肤间隔2~3 cm,直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止,隔日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判定疗效。
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对比两组治疗结果。临床症状积分:包括腰背部疼痛、酸胀及负重感,按照严重程度分为0~3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该症状严重程度越高[6]。VAS评分:0分无痛;0~3分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疼痛明显并影响睡眠,尚可忍受;7~10分强烈疼痛感,难以忍受,影响生活[7]。SF-36评分:主要对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低[8]。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相关症状消退,腰背部活动自如,日常活动范围恢复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相关症状减轻,弯腰动作有轻微疼痛,日常活动范围好转趋势为。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腰背结节性筋膜炎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腰背结节性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分,
见表3。
表3 两组腰背结节性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VAS、SF-36评分对比 分,
腰背部结节筋膜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劳损、腰肌负担过重、局部组织受损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腰背部结节性筋膜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受到临床重点关注[10-11]。临床上治疗方式较多,不同方式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如何选择成为关键。
临床既往多采取体外冲击波方式进行治疗,其属于无创的物理疗法,在肌肉骨骼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治疗过程中冲击波可能对机体组织产生一定牵张力、压应力,从而引起压电效应,发挥出松解粘连组织的效果,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减轻疼痛感。但冲击波能量选择时存在一定局限性,能量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伤害,增加并发症产生的风险性,单一治疗效果不佳[12]。随着对中医学技术的深入研究,若能在此基础上联合雷火灸,可提升治疗效果,快速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13]。本文对此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能促进相关症状快速消退,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为预后提供保障。中医学认为腰背部结节性筋膜炎属于“肌筋痹”范畴,主要是因外感风寒湿邪,劳倦过度引起,使患者出现气血瘀阻,血流不畅,不畅则痛,因此治疗应以舒筋通络、温经活血为主[14]。雷火灸将热疗与中药相结合,通过温热将药效直接作用于经络,从而发挥出通络止痛、舒筋活血的功效;另外雷火灸的火力较为迅猛,加上独特的操作方式,明显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雷火灸联合体外冲击波运用于腰背部结节性筋膜炎中效果更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相关症状,促进病情快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