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该炎症通常会出现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致使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发作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目前,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临床上尚未研发出高效药物或者特效方法,对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多以科学药物治疗配合良好生活方式、作息习惯等控制临床症状,使支气管哮喘常见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除。多索茶碱多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布地奈德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或非依赖性的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多索茶碱与布地奈德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在单一应用的情况下,因患者机体差异、耐药性等因素,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为探究临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实际病例,将多索茶碱与布地奈德联合用于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合理探究其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 例。其中,对照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2.36±7.56)岁。观察组男24 例,女23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2.61±7.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属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获知情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中相关诊断标准[1];②2 周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③免疫功能正常;④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无精神疾病;⑤心、肝、肾等重要器质性功能正常。
1.2.2 排除标准 ①血液循环、淋巴系统等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消化系统疾病;⑤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预防呼吸道感染、镇静、吸氧、化痰等综合治疗措施。
1.3.1 对照组 采用布地奈德治疗:给予患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4,规格:2 ml:0.5 mg)2 ml,加入生理盐水2 ml混合,雾化吸入,2 次/d,持续5~7 d。
1.3.2 观察组 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布地奈德给药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给予注射用多索茶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08,规格:0.1 g)0.3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 次/d,持续5~7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及痰液指标、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血清及痰液指标:通过实验室检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及痰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 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②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山东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SA99)检测两组的FEV1、FVC、FEV1/FVC、PEF 水平。③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依据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显效:治疗后,咳嗽、哮喘等临床症状改善,1 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咳嗽、哮喘等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咳嗽、哮喘等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头晕、心悸、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清及痰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为(13.70±1.46)mm/h、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为(7.26±1.26)m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为(13.70±4.27)%;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为(13.52±1.77)mm/h、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为(7.63±1.76)m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为(14.83±4.53)%。治疗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为(9.34±1.43)mm/h、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为(3.69±0.43)m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为(7.22±1.04)%;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为(7.67±0.62)mm/h、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为(2.36±0.22)m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为(3.73±0.3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 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8、1.172、1.24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 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6、18.877、21.867,P<0.05)。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FVC 水平为(3.66±0.49)L、FEV1水平为(2.93±0.36)L、PEF 水平为(2.97±0.89)L/s、FEV1/FVC 水平为(80.05±14.18)%;观察组FVC 水平为(4.14±0.42)L、FEV1 水平为(3.72±0.59)L、PEF 水平为(3.89±0.63)L/s、FEV1/FVC 水 平为(89.86±12.41)%。观察组 的FVC、FEV1、P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099、7.836、5.784、3.569,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7例、无效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39/47);观察组显效16 例、有效29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头晕2 例、心悸1 例、呕吐1 例、过敏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5/47);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心悸1 例、呕吐1 例、过敏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7,P=0.460>0.05)。
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在夜间、清晨发作,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过治疗后缓解。但因机体状况及耐药性等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出现加重现象,且随病症的发展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或气道重塑症状。病理基础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是经白三烯介导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作用下形成的变态反应性非特异性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机制、精神状况、内分泌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其表现表现多为长期顽固性干咳。研究指出,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关键是迅速控制患者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或预防哮喘的再次发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2]。因此,在药物选择方面,其原则性在于尽快缓解患者的气流阻塞症状,清除气道分泌物,减轻气道炎症,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通气量[3,4]。
在临床用药方面,临床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静脉注射与雾化吸入两种为主,其中患者的用药种类、方法不同,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药物共分为两类,包括支气管舒张类药物和抗炎类药物,而多索茶碱与布地奈德即支气管哮喘常用治疗药物。多索茶碱作为茶碱类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能够显著改善呼吸道的平滑肌松弛度,增加平滑肌的抗炎效果;而布地奈德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增加患者支气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患者支气管收缩等[5-7]。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布地奈德主要用于局部抗炎中,作为常见糖皮质激素,其在抑制免疫反应及降低抗体合成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的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释放。支气管哮喘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下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布地奈德的应用,可降低炎性活性程度,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多索茶碱则为甲基黄嘌呤衍生药物,能有效抗支气管痉挛及抗炎。
由于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常见病原体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可生存,因此,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冬春季呈病症加重的局面。贾渭等[8]学者研究指出,多索茶碱片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以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索茶碱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 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明显,且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考虑原因在于,布地奈德以雾化吸入的方式,可以将药液高速变为微雾滴,直接作用于炎症器官、支气管、肺泡等部位,提高局部药效浓度,更能准确发挥消炎、解痉、平喘、排痰等作用。多索茶碱的作用,通过缓解患者的痉挛现象,降低其高反应性,在缓解哮喘症状,提高患者通气量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大量释放,以抵抗局部炎症,增强患者呼吸系统内呼吸肌的收缩功能[9,10]。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特点、机体状况、耐药性等因素,将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合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其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 反应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快速抑制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缓解其临床症状;并通过改善其肺功能,增强其呼吸功能;此外,该用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备用药安全性,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