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分析

2020-01-11 13:51李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对症生长抑素肠梗阻

李博

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危重,其发生和腹腔内病变引起粘连相关,死亡率高。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炎症因子检查可明显升高,且预后较差,随着疾病进展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死亡率高,在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生长抑素可对胰腺分泌进行抑制,而常规对症可有效进行微循环的改善。本研究常规对症治疗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取生长抑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分析了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症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 例。常规对症治疗组年龄23~58 岁,平均年龄(45.28±7.78)岁;男18 例,女12 例;病程1~3 d,平均病程(1.89±0.41)d。联合治疗组年龄23~57 岁,平均年龄(45.13±7.72)岁;男19 例,女11 例;病程1~3 d,平均病程(1.87±0.4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对症治疗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菌治疗,给予患者胃肠外营养支持,并进行抗炎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和禁食,并实施灌肠。联合治疗组采取生长抑素(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49)联合常规对症治疗。生长抑素静脉滴注,6 mg/d,滴注时间3~12 h。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呕吐症状消失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有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以及症状体征等改善≥50%;无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等改善的幅度<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常规对症治疗组治疗显效16 例,有效5 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联合治疗组治疗显效24 例,有效6 例,无效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对症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 常规对症治疗组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6.51±2.21)分、(138.21±25.15)mg/L、(8.72±2.01)×109/L,治疗后分别为(10.21±1.21)分、(56.41±3.21)mg/L、(5.26±0.45)×109/L。联合治疗组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6.51±2.26)分、(138.45±25.21)mg/L、(8.74±2.21)×109/L,治疗后分别为(5.13±1.11) 分、(17.14±1.21)mg/L、(3.11±0.12)×109/L。治疗前,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对症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联合治疗组腹胀症状消失时间(5.11±1.24)d、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5.33±1.24)d、恶心症状消失时间(4.97±0.51)d、呕吐症状消失时间(3.21±0.82)d、排气时间(4.56±1.24)d、住院时间(7.45±2.11)d 均短于常规对症治疗组的(7.21±1.67)、(7.45±1.25)、(6.96±0.78)、(4.56±0.85)、(6.78±1.56)、(10.44±2.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腹部或者盆腔恶性肿瘤可引起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腹部手术后早期因腹腔内炎症的存在或者手术创伤导致肠壁水肿或者炎性渗出引起,患者出现动力型或者机械性的肠道梗阻症状。而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存在可导致肠道内分泌和吸收平衡被打乱和破坏,降低肠道吸收能力,并引起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

目前,临床上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早期药物治疗,并采取综合治疗,包括预防感染、休克、纠正有效循环血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治疗方面,研究显示生长抑素药物可一定程度对内分泌异常进行抑制,具有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保护机体器官[4,5]。生长抑素属于环状十四肽激素,其可在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中分布,可改善消化道紊乱分泌症状,促使肠道炎症减轻,并对血管活性肽、胃酸以及高血糖素等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有利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肠管再通。另外,生长抑素还可对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肠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并对抗瘤体优势分裂,促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而有效缓解恶性肠梗阻。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更好缓解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降低患者死亡率[6,7]。希日莫等[8]的研究显示,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更好减少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黄庆兴等[9]的研究显示,生长抑素联合全肠外营养治疗恶性肠梗阻的效果确切,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感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本研究中常规对症治疗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生长抑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常规对症治疗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C 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对症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腹胀症状消失时间(5.11±1.24)d、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5.33±1.24)d、恶心症状消失时间(4.97±0.51)d、呕吐症状消失时间(3.21±0.82)d、排气时间(4.56±1.24)d、住院时间(7.45±2.11)d 均短于常规对症治疗组的(7.21±1.67)、(7.45±1.25)、(6.96±0.78)、(4.56±0.85)、(6.78±1.56)、(10.44±2.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杨琦[10]的研究显示,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其研究显示,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生长抑素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机体炎症进行有效控制,也减少了各项症状消除的时间。

综上所述,常规对症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水平,并缩短患者病情改善时间,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对症生长抑素肠梗阻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