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贾洪亮# 刘娟君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研究生 南昌330004)
青光眼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风险明显增加[1]。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视野缺损、视乳头凹陷或萎缩、视力下降等[2],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痛、流泪、畏光、眼胀等症状,会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降低其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我院选取9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9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2.51±2.16)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64±2.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关于青光眼的诊断标准者;意识清醒,可参与研究者;符合手术指征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加入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2)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曾有过眼部手术史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时监测血糖、血压,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确保患者的生理条件符合手术指征,向患者介绍手术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术前饮食及活动等。
1.3.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情志护理。(1)健康宣教: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采用播放视频、举办讲座、张贴宣传栏等多种方式,使患者了解青光眼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手术内容、治疗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轻因陌生而引起的恐慌情绪;告知患者情志损伤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交流沟通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情志护理。(2)辨证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日常观察、语言交流等多种方式确认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易怒患者,护理人员应采用亲切、温和的态度与之交流,多询问患者感受,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必要时可协助患者进行情绪发泄,使患者体内气机平和、气血畅通,从而缓解易怒情绪;对于心情苦闷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积极的护理态度,为患者播放趣味视频,与患者聊其感兴趣的事物,缓解其精神压力,告知患者治疗后痊愈的案例;同时指导家属多安慰、关心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3)按摩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睡前为其实施穴位按摩,按摩时采用揉法、按法等方式,主要按摩穴位有内关、太冲、合谷、四神聪、印堂、百会等,每天1次,促进患者血液流通,减轻其焦躁、易怒情绪。(4)术后情志护理: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且视力恢复时间较长,多数患者在恢复期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剧烈可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复发,引起患者及家属对情志护理的重视,并教授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提升患者自主调节情绪的能力。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焦虑、抑郁程度与分数成正比。(2)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手术后3个月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疗效评估,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患者视力提升2行,眼痛、眼胀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视力提升1行,眼痛、眼胀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视力无明显提升,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选择自制护理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同组护理前有所降低(对照组SAS:t=18.384,P=0.000,SDS:t=12.991,P=0.000; 研 究 组 SAS:t=33.139,P=0.000,SDS:t=38.363,P=0.000);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护理前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后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研究组46 46 t P 52.16±2.16 52.23±2.22 0.153 0.439 49.64±1.59 49.75±1.48 0.015 0.494 45.27±1.34 40.21±1.06 20.086 0.000 45.62±1.37 39.42±1.07 24.190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比较
中医情志起源于《黄帝内经》,书中将情志分为忧、喜、怒、思、恐、悲、惊七种,通常七种情志皆为正常的心理活动,均衡的情绪波动对于机体功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当患者处于病理状态时,患者的恐、悲、怒等负面情绪过重,可影响患者体内气机,损伤脏腑,加重病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青光眼患者受到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的影响,加之对手术的恐惧,极易引起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治疗结果,因此,情志护理十分关键[3]。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情志护理逐渐形成体系[4]。通过多种途径可了解不同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据此进行情志辨证护理。此外,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将穴位按摩运用到护理工作中,通过调节气机、改善血运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精神愉悦,发挥积极情志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P<0.05),可见中医情志护理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更佳;而且中医情志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率也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情志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用于青光眼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