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妹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厦门361022)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作用缺陷、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造成的一系列代谢紊乱[1]。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包括心脏、神经、眼底、肾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住院糖尿病患者于出院后未得到合理护理,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本社区医院对居家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以探讨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研究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78±2.60)岁;病程 2~13 年,平均病程(10.41±1.3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27例,高中学历2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21例。对照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8.87±2.49)岁;病程 2~14 年,平均病程(10.47±1.26)年;初中及以下学历28例,高中学历18例,大学及以上学历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社区常规护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糖尿病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阅读;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有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支持方法、不良心理调适及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定期更换社区宣传栏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内容;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方法,观察用药反应。
1.2.2 研究组 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1)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入院后,社区护士应及时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血糖情况等,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工作性质、饮食习惯及运动方式等,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采取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家访等方式,登记造册,对患者实施统一的管理。(2)环境和生活指导。指导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居家环境,确保家中地面干燥、防滑,并在洗漱间增设防滑垫等;指导患者穿舒适、平底柔软的鞋子。(3)健康宣教。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可采用反思性教育模式,即反省评判、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检验、总结提高。第一阶段为反省评判阶段,社区护士可采取图册、幻灯片、录像带、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2周开展1次,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案,给患者讲解血糖控制的益处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并给患者宣教“自我护理”理念,使患者树立正确认识;讲解末梢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并现场练习,之后社区护士需依据操作流程反省、评判患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阶段,社区护士反思并记录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为确定对策、实践检验、总结提高阶段,社区护士通过视频操作示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下次宣教时进行演示,直至患者能够掌握正确方法。(4)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且属于身心性疾病,不良情绪可对血糖控制造成影响。因此社区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且应针对患者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可鼓励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法、倾诉等途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5)饮食指导。嘱患者每周自行监测体质量1次。指导患者学会根据糖尿病的饮食原则进餐:早、中、晚餐热量分配分别为1/3、1/3、1/3,或者是 1/5、2/5、2/5;进食低胆固醇、低糖的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肥肉等,忌食如西瓜、葡萄等含糖高的食物,建议食用粗粮。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首先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全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遵循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适量优质蛋白质原则,运用看图说话工具、食物卡片及食物模具等向患者介绍食物的选择、适宜的蒸调方式。教会患者根据劳动强度计算总热量,通过食物交换表制定食谱,指导合理配餐,对于有吞咽困难及留置胃管的患者,可指导其制作饮食方法,必要时现场示范。(6)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应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运动,且运动时间以餐后1 h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45~60 min,每周3~5次。叮嘱患者运动时应穿舒适、合脚的鞋子。对于超重、肥胖患者,还需通过运动减重,使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降低至23 kg/m2以下,在进行减重时注意避免因过度而出现低血糖状况。(7)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剂量、用法等,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告知患者正确保存胰岛素的温度和方法,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包括进针角度、消毒方法、进针深度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预防并发症。糖尿病足:每日做好足部清洁和按摩,定时修剪指甲,穿宽松、棉质袜子,注意足部保温,洗脚水与体表温度相近为宜,洗脚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软布轻轻擦拭,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电毯、热水袋;嘱患者运动量不可过大,避免双足负重过度;定期检查足部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每晚进行足部按摩,由脚尖向上按摩至膝关节10 min,以预防糖尿病足。感染:于进食后,指导患者及时清洁口腔,预防感染。低血糖:指导患者按时、按量进食,不可擅自更改药物剂量,且外出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我院自制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判定自我管理行为,包括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运动四项,每项分为无(0分)、基本符合(1分)、完全符合(2分)3个等级,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bAlc、FPG、2 hPBG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 n HbAlc(%)干预前 干预后2 hPB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FP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68 68 t P 8.36±0.56 8.40±0.50 0.439 0.661 6.22±0.17 7.78±0.20 49.008 0.000 9.42±0.73 9.45±0.62 0.258 0.797 5.22±0.30 6.18±0.49 14.066 0.000 13.01±1.09 13.04±1.11 0.159 0.874 9.76±0.43 10.78±0.82 9.084 0.000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等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s)
组别 n 饮食干预前 干预后血糖监测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运动干预前 干预后足部护理干预前 干预后68 68 t P 4.20±0.28 4.22±0.27 0.424 0.336 6.36±0.43 5.44±0.25 15.253 0.000 3.37±0.18 3.34±0.16 1.027 0.153 5.90±0.16 4.42±0.31 34.984 0.000 3.40±0.27 3.43±0.21 0.723 0.235 6.52±0.19 4.70±0.52 27.109 0.000 3.49±0.36 3.46±0.30 0.528 0.299 5.33±0.40 4.40±0.14 18.096 0.000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且随着糖尿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诸多并发症。社区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场所,本社区医院对于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以探讨其效果。
有文献指出[2~4],情绪在糖尿病病程进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致机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激素大量分泌,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反复、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改善情绪。适当运动,既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指导患者学会严格的饮食控制,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的合理摄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可使患者正确的认知糖尿病,掌握规律服药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转变护理观念,学会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建立个人档案,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统一管理和随访。同时加强环境和生活指导、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良好的控制血糖,改善自我管理水平。有学者指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跟血糖控制水平具有相关性,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有益于延缓并发症的进程[5~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HbAlc、FPG、2 hPBG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社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居家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心理护理及开展讲座等不仅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还帮助患者以轻松的心情进行干预,提高配合度;而针对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糖。另外,干预后,两组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运动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提高配合度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转变护理观念,重视自我管理,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从而改善自我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血糖的有效控制。综上所述,对于居家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