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江西省宜丰县中医院内科 宜丰336300)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的肺部慢性病变,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均受到一定影响,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容易引起心衰等并发症[1]。有研究显示,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情绪状态也不佳,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其预后[2]。我院针对肺心病患者的护理需求,结合多年护理经验在临床上开展了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5.31±5.62)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1.24±3.03)年。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5.19±5.77)岁;病程 1~22 年,平均病程(11.26±3.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1)生理舒适护理。保持低流量、低浓度持续供氧,适当提高氧分压;通过气道湿化、辅助拍背、叩背、吸痰、改换体位、清洁口腔等多种方式保持呼吸道顺畅,减少咳嗽、咳痰等不适;定时清洁皮肤、更换被褥,增加洁净度,提高患者卧床舒适感[3]。(2)精神心理舒适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健康知识讲解、心理疏导等形式让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有一定了解,减轻其内心顾虑和心理压力,并给予关怀和鼓励[4]。(3)环境舒适护理。维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清洁和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5];辅以鲜花、绿色植物装扮病房,配合播放轻音乐放松心情。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舒适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Kolcaba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舒适度[6],包括生理舒适、精神心理舒适、环境舒适3项,每项按照正常(0分)、轻度不适(1分)、中度不适(2分)和重度不适(3分)评分,总评分越高,舒适度越差。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功能等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舒适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对照组33 33 t P 4.83±0.71 4.79±0.75 0.324 0.675 2.77±0.26 4.05±0.48 28.281 0.000
2.2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及续表。
表2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生理功能入院时 出院时一般情况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对照组生理职能入院时 出院时躯体疾病入院时 出院时33 33 t P 65.41±5.89 65.38±6.12 0.029 0.107 86.29±8.34 74.59±8.15 8.059 0.000 62.12±5.77 62.19±6.15 0.070 0.125 83.25±8.19 73.22±7.44 7.035 0.000 66.48±7.25 66.49±6.58 0.008 0.069 85.22±8.33 71.22±7.69 9.655 0.000 46.36±6.29 46.77±6.52 0.374 0.111 66.79±7.31 55.24±6.88 9.077 0.000
续表
肺心病患者以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等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中老年人,病程漫长,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多数肺心病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心理压力增加、依从性下降、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增多等情况,严重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在肺心病临床治疗期间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障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举措[7]。
传统的护理模式灵活度较差,已经难以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心理和生理诉求,护理效果差强人意。有研究认为,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加之家庭环境、经济情况、健康知识认知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并不相同,护理服务应更具针对性[8]。我院针对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不足的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通过生理舒适护理、精神心理舒适护理和环境舒适护理让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双重舒适的状态,利于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改善疾病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实施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后,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另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主要与患者舒适度提升后负面情绪得到改善、依从性有所提升和康复环境得到改善有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改善了预后。
肺心病容易发生肺性脑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生活中,患者因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使得其多种活动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过舒适护理干预,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也能积极参与,从而改善心情,相应地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经过舒适护理后,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提高,生活质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护理效果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患关系,使医疗服务得到了肯定。综上所述,舒适护理能够提升肺心病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