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克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舞钢462500)
乳腺纤维瘤(Fibroadenoma of Breast)发病后肿块生长相对较为缓慢,其癌变率也相对较低,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但因位置较为浅表,部分患者触及伴有疼痛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容易增加患者心理上的压力[1~2]。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同时进行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留乳腺功能并达到微创、美容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原则[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环乳晕切口切除术与放射状切口切除术在乳腺纤维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 20~33岁,平均年龄(28.16±3.54)岁;纤维瘤单发42例,多发8例;病程4~18个月,平均病程(12.52±2.41)个月;肿块直径<2.0 cm15例,2.0~2.5 cm26例,>2.5 cm9例;未婚12例,已婚38例。观察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8.10±3.47)岁;纤维瘤单发40例,多发10例;病程4~18个月,平均病程(12.36±2.36)个月;肿块直径<2.0 cm12例,2.0~2.5 cm30例,>2.5 cm8例;未婚 10 例,已婚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数量、病程、肿瘤直径分布和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触诊肿块活动好、界限清晰、质地不硬,术前彩超检查为乳腺纤维瘤,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最大肿块直径<3 cm;乳晕边缘距肿块边缘距离最近处<5 cm,且乳晕直径>3 cm;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乳腺炎症性病变或囊肿;乳房外观皮肤不完整;伴有恶性肿瘤;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伴有全身性疾病;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有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环乳晕切口肿块切除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经彩超检查明确定位,对纤维瘤肿块范围、涉及对切口位置和走向使用亚甲蓝做好标记,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使乳房充分暴露,进行局部麻醉;沿乳晕边缘作2 cm左右的弧形切口,根据组织解剖结构逐层分离,分离脂肪层和乳腺组织层时注意保留适量的脂肪和腺体,乳房肿块完全分离后,将肿块引至切口下方,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先观察肿块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再行切除;切除后冲洗瘤床,电凝止血,采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手术切口,根据情况进行引流。
1.3.2 对照组 采用放射状切口肿块切除术治疗。术前准备及麻醉方式同观察组;以乳头为中心,沿乳晕边缘向肿块所在位置方向作放射状切口,切口至胸大肌边缘,逐层分离组织,注意保留乳晕下的部分脂肪和腺体,完全分离肿块后进行切除;切除后冲洗瘤床,电凝止血,逐层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手术切口,根据情况进行引流。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差异,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差异,包括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和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瘀斑、切口红肿等)发生情况。(3)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切口瘢痕愈合情况、复发情况及乳晕区感觉恢复情况。切口瘢痕愈合情况评估包括瘢痕宽度(1 mm及以下计 1 分、1~2 mm 计 2 分、2~3 mm 计 3 分、3 mm 以上计4分),色差范围(20 mm及以下计1分、20~40 mm计 2分、40~80 mm计 3分、80 mm以上计 4分),隆起高度(1 mm及以下计1分、1~2 mm计2分、2~3 mm计3分、3 mm以上计4分)等内容。总分3~4 分为Ⅰ级;总分 5~7 分为Ⅱ级;总分 8~10 分为Ⅲ级;总分11~12分为Ⅳ级。乳晕区感觉评估方法:使用棉花轻触法检测两组患者乳晕区感觉恢复情况,分为正常、减退和缺失。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理论频数<5时,进行确切概率法计算,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切口瘢痕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切口瘢痕长度(cm)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住院时间(d)切口愈合时间(d)50 50 t P 36.72±5.33 26.10±4.73 10.538<0.05 22.68±3.60 23.14±4.12 0.595>0.05 10.20±2.45 8.05±2.13 4.683<0.05 8.56±1.78 6.32±1.44 6.918<0.05 3.96±0.47 2.04±0.50 19.784<0.05
2.2 两组瘢痕愈合情况及乳晕区感觉恢复情况比较 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晕区感觉正常率高于对照组,缺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瘢痕愈合情况及乳晕区感觉恢复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出现皮下血肿1例,瘀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出现乳晕感觉缺失6例,切口红肿1例,皮下血肿2例,瘀斑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
乳腺纤维瘤为临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占乳腺疾病发病率的80%左右,以年轻女性多发,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机体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或机体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乳腺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最大限度地保存乳腺功能并达到微创、美容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的原则。若术后瘢痕形成明显或并发症多,会造成乳房不对称,影响美观,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5]。乳晕皮肤相对较薄,有结节状皮脂腺,韧性和伸缩性良好,皮肤附属器较少,术后瘢痕形成一般不明显,切口愈合后多呈平整状态,愈合情况相对较佳,且美观度良好。此外,经乳晕区环形切口,可集中切除多个象限病变组织,既可确保疗效,又可减少手术切口数量及次数[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瘢痕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晕区感觉正常率高于对照组,缺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相较于放射状切口切除术疗效更佳,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瘢痕愈合效果更佳,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