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 郑州450000)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发病率约为0.51%,好发于30~50岁女性人群,多以糜烂型最为常见,且癌变率高达0.9%~19.8%[1~2]。目前临床治疗OLP多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为主,虽能暂时减轻症状,但部分患者疗效不太理想,极易反复发作。近年来,中医凭借多通道、多靶点等优势在口腔治疗中得到广泛青睐,其认为OLP归属于“紫癜风、口破”等范畴,气虚血瘀、湿热内生等是其主要病理机制,故治疗应着重于补中益气[3]。另外,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是OLP发生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8例OLP患者,探讨了补中益气汤联合硫酸羟氯喹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OLP患者9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参照组男16例,女33例;年龄32~58岁,平均(47.15±3.96)岁;病程17.8~28.3个月,平均(24.29±1.38)月。联合组男18例,女31例;年龄33~56 岁,平均(46.76±4.02)岁;病程 17.5~28.0 个月,平均(23.87±1.50)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并伴有充血、糜烂等临床表现;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既往有硫酸羟氯喹过敏史者;患有盘状红斑狼疮、剥脱性龈炎等其他口腔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近期有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用史者;精神行为异常者。
1.3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案析口腔黏膜病学》[4]中OLP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口腔病损色淡稀疏、糜烂处久不愈合,伴有黏膜充血、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大便溏泻,苔薄白、脉沉细。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刮治牙面结石、棉签洗拭等基础治疗,并于病损区基底部注射泼尼松龙(2.5%)+普鲁卡因(2.0%),1次/周;同时局部涂抹鱼肝油,3次/d。参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H19990263)治疗,0.1 g/次,2次/d。联合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组方:黄芪15 g,党参 12 g,白术 10 g,陈皮 6 g,升麻 3 g,当归 12 g,香附6 g,生薏苡仁30 g,柴胡 5 g,生地 10 g,桃仁10 g,炙甘草6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头晕目眩、黏膜充血、大便溏泄、四肢乏力)积分,其中主症(黏膜充血、大便溏泄)分为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次症(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分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 (重度)。(3)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检测方法:空腹取 3 ml静脉血,离心12 min,3 000 r/min,分离取血清,置于 -20℃冰箱低温保存,以流式细胞分析仪(型号:CytoFLEX)检测CD3+、CD4+/CD8+,仪器购自美国 Beckmancoulter公司,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口腔病灶处充血、糜烂、疼痛感基本消失,黏膜白色条纹消失,且随访3个月未出现复发为显著进步;治疗后,上述口腔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黏膜白色条纹有所减少为改善;治疗后,未达到显著进步、改善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著进步率+改善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显著进步31例,改善15例,无效3例。参照组显著进步22例,改善17例,无效10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46/49) 高于参照组 79.59%(39/49)(χ2=4.346,P=0.037)。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晕目眩、黏膜充血、大便溏泄及四肢乏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晕目眩、黏膜充血、大便溏泄及四肢乏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头晕目眩 四肢乏力 黏膜充血 大便溏泄治疗前 联合组参照组49 49 t P治疗后 联合组参照组49 49 t P 2.01±0.28 2.05±0.33 0.647 0.519 0.92±0.20 1.85±0.19 23.599<0.001 1.99±0.28 2.02±0.31 0.503 0.616 0.80±0.16 1.37±0.18 16.568<0.001 4.10±0.41 4.08±0.39 0.247 0.805 2.30±0.19 2.74±0.31 8.471<0.001 3.23±1.02 3.47±1.10 1.120 0.266 1.42±0.57 2.05±0.63 5.191<0.001
2.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 CD3+、CD4+/CD8+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nCD3+(%)治疗前 治疗后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参照组49 49 t P 53.96±5.82 54.38±6.27 0.344 0.732 66.57±7.03 60.28±6.94 4.457<0.001 1.19±0.20 1.20±0.17 0.267 0.790 1.69±0.12 1.35±0.11 14.620<0.001
现阶段临床尚未完全明确OLP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免疫功能紊乱、精神等因素有关,可加重局部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手段尤为必要。硫酸羟氯喹能阻碍蛋白合成,抑制细胞复制,阻止白介素释放,阻断T细胞激活,但其无法适用于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引发不良反应,延长治疗周期,故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加快症状消失。
中医学认为,OLP主要病理机制在于气血瘀阻,或脾虚湿阻,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口腔黏膜,故治疗OLP关键在于除湿化瘀、行气活血。补中益气汤中香附、生薏苡仁有理气宽中、利水渗湿之功;白术、生地、陈皮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柴胡、炙甘草可和解表里、滋阴养血、益气通阳;桃仁、升麻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黄芪、党参、当归能补气固表、祛痰止咳、补血活血。诸药合用可有效发挥健脾益气、活血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促进胃肠运动、消化液分泌,发挥抗溃疡作用,且其还能活化NK等免疫细胞,改善免疫功能,促进非炎症性黏膜溃疡、糜烂愈合[6]。本研究针对OLP患者实施补中益气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头晕目眩、黏膜充血、大便溏泄及四肢乏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二者联合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此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OLP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7]。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8+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补中益气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OLP,能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机制可能为,补中益气汤联合硫酸羟氯喹发挥不同作用机制,抑制T细胞激活,增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摄取量,进而提高机体抵抗力。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OLP,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