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高恩 贺琳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 河南新乡453000)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致盲几率较高。当前临床上尚未明确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机体炎症、免疫以及应激反应等有关[1]。目前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时,采用光动力疗法,通过注射光敏剂发生光氧化反应,从而杀死内皮细胞,还可以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起到抑制效果。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抑制作用[2]。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7±4.3)岁。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6.8±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光动力疗法:选择适宜的光敏剂总量,稀释至30 ml,设置激光波长689 nm,暗室内注射光敏剂,注射之后,激光照射病变视网膜区域,术后嘱患者避光5 h[3]。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注册证号S20170003)联合治疗:治疗前滴抗生素滴眼液,并且冲洗结膜囊,使用丙美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处理;患者仰卧位,使用开睑器开睑,钝针头抽取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注射至病变部位,拔除针头后按压1 min,测眼压正常后遮盖术侧眼睛[4]。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视觉功能:记录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扩瞳并暗适应0.5 h后,弱光下放置电极板,嘱患者固视中心标视,记录a波和b波振幅。(2)治疗后使用视功能测试仪检测视觉敏感度,对比度分别为5%、10%、25%、100%。(3)检测治疗后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备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酶抑制剂-1、血小板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a波振幅及b波振幅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降低,最佳矫正视力、a波振幅及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a波振幅及b波振幅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功能比较(±s)
b波振幅(μV)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黄斑中心凹厚度(μm)治疗前 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 治疗后a波振幅(μV)治疗前 治疗后45 45 tP 641.06±73.82 638.77±77.58 1.638>0.05 228.73±24.27 351.66±40.74 12.254<0.05 0.19±0.08 0.17±0.07 1.262>0.05 0.78±0.24 0.68±0.16 2.326<0.05 129.34±16.02 126.89±14.16 1.137>0.05 193.24±21.07 149.04±18.28 15.024<0.05 158.18±19.12 156.37±18.62 2.201>0.05 276.52±31.06 202.84±26.38 11.275<0.05
2.2 两组视觉敏感度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在5%、10%、25%、100%对比度下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视觉敏感度比较(±s)
表2 两组视觉敏感度比较(±s)
组别 n 5% 10% 25% 100%研究组对照组45 45 tP 0.38±0.04 0.52±0.06 6.274<0.05 0.23±0.03 0.42±0.05 7.042<0.05 0.28±0.03 0.36±0.04 6.387<0.05 0.18±0.01 0.25±0.02 6.657<0.05
2.3 两组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内皮抑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管新生调控因子水平比较(±s)
蛋白酶抑制剂 -1(μg/L)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g/L)血小板生长因子(μg/L)内皮抑素(ng/L)45 45 tP 82.51±9.10 137.18±18.62 10.172<0.05 44.14±5.10 59.67±7.01 8.013<0.05 141.07±17.14 128.05±14.12 7.171<0.05 73.27±8.10 75.82±8.32 1.003>0.05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病因,其特点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导致视网膜反复出血以及瘢痕形成,对患者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并降低中心视力,引起对比敏感度下降[5]。光动力疗法是当前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常用的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激光照射病变黄斑,可以产生光氧化作用,从而杀死内皮细胞,还可封闭血管内皮因子,对周边正常视网膜组织不会造成损伤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报告显示,光动力疗法能够明显降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下降发生风险,还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现阶段临床上已经开始应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型药物,如何联合光动力疗法有效地提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当前医学界所研究的热点问题。
雷珠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片段,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与病变对应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片段进行连接和抑制,其小分子可有效透过视网膜,明显提升生物利用度,已经成为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主要药物[6]。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作用机制在于降低血管通透性,对脉络膜血管产生封闭作用,并且不会伤害患者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可以选择性阻断新生血管,避免形成暗点[7]。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降低,最佳矫正视力、a波振幅及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a波振幅及b波振幅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内皮抑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 5%、10%、25%、100%对比度下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视觉敏感度和视觉功能等。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色素上皮新生细胞比较活跃,可形成脉络膜血管、瘢痕和渗出等,从而减退患者视力功能,甚至导致失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视力减退,给予患者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与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8]。需要注意的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a波与b波呈现出下降趋势,给予雷珠单抗治疗干预后,会提升最佳矫正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抑制血管新生进程,有效优化病情。目前在检查患者视觉敏感度时,多采用对比敏感度检测方法,注重检测患者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辨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对比度的敏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联合治疗后,能够明显提升视觉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患者视觉功能。综上所述,给予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优化患者视觉功能,增强视觉敏感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新生,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