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2020-01-10 06:07张继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张继中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南阳473010)

进展性脑卒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引起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治疗48~72 h后仍呈进行性加重,直至神经功能出现严重缺失,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临床治疗以静脉溶栓为主,但因治疗时间窗、禁忌证、较高的治疗费用等限制,部分患者需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本研究选取6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2.58±5.16)岁;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小血管闭塞型19例,动脉硬化型14例。研究组男17例,女 16例;年龄 51~75岁,平均年龄(61.88±5.31)岁;TOAST分型:小血管闭塞型20例,动脉硬化型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OAST分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有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损伤;患有恶性肿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降压、降脂、营养神经、保护脑组织等基础治疗。并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056410)口服,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0960304)口服,1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14 d。

1.3.2 研究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100 ml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73030),采用微量泵以0.1 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治疗3 d。若发生严重出血,立即停药。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估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制定疗效评估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5%~89%;有所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4%;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总有效率=(有所进步例数+显著进步例数+基本痊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14 d后的NIHSS评分。(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检测方法:采用无菌真空抗凝管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10 min(3 500 r/min,半径8 cm),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所用试剂、试剂盒由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由检验科相同高年资医师根据检验规程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常规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 d、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14 d后研究组常规组33 33 tP 24.15±7.06 24.33±7.29 0.102 0.919 15.26±6.21*20.39±6.88*3.180 0.002 9.15±4.22*14.39±5.14*4.526<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 14 d后,研究组血清 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n 血清CRP(mg/ml)治疗前 治疗14 d后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 治疗14 d后研究组常规组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14 d后33 33 tP 8.64±1.25 8.39±1.33 0.787 0.434 3.59±0.77*6.24±1.09*11.407<0.001 56.92±5.17 57.09±5.26 0.132 0.895 15.26±1.88*30.26±2.79*25.613<0.001 11.29±0.41 11.38±0.39 0.914 0.364 9.06±0.21*10.59±0.19*31.036<0.001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相关,临床常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预后较差[3]。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并呈持续性加重,严重者可引起脑内动脉破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疾病进展,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环氧化酶活性,进而减少机体产生血栓烷,以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4]。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剂,通过结合血小板表面ADP,阻止纤维蛋白原、糖蛋白受体结合,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但存在起效较慢、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5]。替罗非班为非肽类受体拮抗剂,能快速与受体结合,并具有特异性,作用于血小板聚集最后通路,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弥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起效慢、效果差等问题,同时可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有效控制脑卒中疾病发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应用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治疗14 d后,研究组血清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相关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对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起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发生时,脑部坏死组织易诱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大量生成,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内皮功能失调,并破坏正常脑部组织,促使血栓形成[8]。治疗14 d后,研究组血清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