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语言训练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影响

2020-01-10 06:07孟文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言障碍脑瘫针灸

孟文彬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 河南郑州450052)

脑性瘫痪也被称为脑瘫,是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常伴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等[1]。语言障碍是脑瘫患者常见症状,70%~80%的患儿伴有语言障碍[2]。当前,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尚存在不足,缺乏明确的特效药物,一旦确诊需立即采取综合处理方法进行治疗。语言训练是常用的综合处理方法,有利于纠正语言缺陷。针灸是我国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研究证实针灸对脑瘫患儿有一定的疗效[3]。本研究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采用针灸辅助语言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康复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语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 17例;年龄 2~7岁,平均年龄(3.21±0.51)岁;痉挛型23例,徐动型12例,失调型2例,混合型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25±0.50)岁;痉挛型25例,徐动型10例,失调型2例,混合型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为脑瘫;经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测定为语言障碍;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发育快速时期;患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有听力障碍;有视觉障碍;患有孤独症或自闭症;重度智力障碍;患有难治性癫痫;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语言训练。由康复师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及接受能力,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在安静、安全、舒适的治疗室内,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或进行小组训练,由一位家长陪同。包括:让小儿进行发长音、吹气球、吹蜡烛、吹气笛等呼吸训练;以压舌板等口腔训练工具行舌操练习;棉签蘸取冰水刺激口腔感觉知觉;使用构音训练卡片训练构音;指认实物、形状、颜色及图片,并进行配对;鼓励患儿表达情绪;由康复师自编“点名歌”,指导患儿练习,握手拥抱;训练结束时可唱“拜拜歌”,互相挥手告别。语言训练持续6个月。

1.3.2 观察组 进行针灸辅助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同对照组,语言训练持续6个月。针灸疗法:取头针针刺智三针、颞三针、四神针、Ⅰ区语言区、Ⅱ区语言区、Ⅲ区语言区、舌三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60 min,每日1次。伴流涎者加地仓穴、颊车穴及承浆穴;2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5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采用Gesell量表评价患儿的语言发育商(DQ)。该量表包括理解、表达、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等[4]。语言DQ评分>85分为正常;55~85分为轻度缺陷;40~54分为中度缺陷;<40分为重度缺陷。(2)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评估患儿的语言功能。该量表涉及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基础过程和交流态度[5]。显效:语言功能较之前提升>1个等级;有效:语言功能较之前提升1个等级或在同一等级好转;无效:语言功能未改善或退化。总有效=显效+有效。(3)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价患儿的适应行为。该量表包括独立生活、运动行为、作业能力、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集体参加能力6个维度,每个维度计0~10分,总体评分≤48分为异常,分值越低,适应性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0.05)。

2.2 两组语言D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语言DQ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语言DQ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语言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语言DQ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语言DQ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P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35.81±6.29 36.02±6.30 0.149 0.441 68.49±11.24 54.85±10.95 5.497 0.000 32.68±4.95 18.83±4.65 12.898 0.000

2.3 两组适应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适应行为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适应行为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适应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适应行为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适应行为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P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32.15±6.49 33.03±6.52 0.605 0.273 48.95±4.31 37.36±4.25 12.110 0.000 16.80±2.18 4.33±2.27 25.059 0.000

3 讨论

脑瘫患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无法像同龄正常儿童一样进行语言交流,影响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交往,使其智力发育迟缓、社会适应能力差。同时,脑瘫患儿因有运动障碍,活动范围缩小,未能进行学龄前教育活动,使患儿心理及行为出现问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治疗以加强患儿语言沟通和促使语言功能恢复为主要目标。

语言训练是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刺激患儿感觉及器官,促使其对阶段性语言符号的理解,进行积极的语言表达学习,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交流态度,提高语言认知、理解及表达能力;而口腔运动刺激能减轻患儿张口、流涎、伸舌等症状,改善机体发音器官功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在语言训练时开展儿童游戏,愉悦、兴奋或大笑均能增强生物电信号,刺激连接大脑稳定的回路,促进大脑认知功能的改善,有利于改善语言能力。

中医认为,脑瘫属于“五迟、五软、五硬”范畴,语言障碍属“语迟”范畴,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所致,该病病根在脑,脑为奇恒之腑,具有贮藏精气、主神明的功能。因此,中医治疗的原则为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起到滋养肝肾、醒脑开窍、疏通经脉、扶正培元的作用。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特色技术,取相应的穴位可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同时,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促进机体血液流动,加快血液循环速度,连通脑部及脏腑器官,加强患儿脑供血,改善神经活动代偿能力及功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物质供应;另外,针灸可利用侧支循环改善脑部周围组织循环状态,促进受损脑细胞修复。

林小苗等[6]采用针灸配合语言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语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李素珍等[7]采用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评分和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语言训练能够改善患儿语言障碍功能,提高其适应行为,对其尽快回归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语言障碍脑瘫针灸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