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佩娥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比较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以一个框架图形式呈现出要点,制作好后简单明了,且特别清晰、有效,对于知识要点的整理一目了然,是一种特别好用的教辅工具。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思维导图就是充分利用人类大脑的各种机能,根据人们的阅读、观察、记忆和理解的思维规律,呈现出一个结构图,可以大大发挥人们的逻辑和想象能力,方便对知识与内容的记忆和加深理解。因此,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经常使用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覆盖面更广,逻辑性、思维性更强,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更加错综复杂。因此,我们要学会整合,把看似一盘散沙的数学知识整理起来,层层递进,衔接好,这样学习起来思路就会更加清晰,易于学生记忆、接受、理解。思维导图就有这个先天优势,它能够贯穿学生大脑信息加工的每个阶段,并且可以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既符合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又能把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与领悟知识。所以,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的运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深度,若学生课前没预习过教材内容,课堂学习起来就十分吃力,所以,对于学好初中数学,有效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而引入思维导图,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教材内容整理出来,画出这节课的知识思维导图,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可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在浏览教材内容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内大体把握住学习的要点,从而理顺自己学习的整体思路,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常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让学生记好笔记。因为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分类、分点地去阐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洁清晰的语句记下重点、难点,顺应人的左脑右脑的思考方式,把一个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做笔记的同时还可以用彩色笔在旁边标记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记笔记,主动思考,主动理解所学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跟上教师的思路了,能让课堂的教与学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既能为学生小组合作添砖加瓦,同时小组在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习的信息能够多向化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讨论、主动探讨的精神,真正把学习数学当作自己的重要事情去做好。比如,我在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先各自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去说明。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寻找优缺点。大家再查漏补缺,思考分支是否有错误,隶属关系是否描述不清等。这样,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图就出来了。最后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后,重新修正,确定下来本组的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本身内容较全面,有深度、有广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一个知识内容往往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知识点组成,同学们在完成一章节或者一单元的学习后,必须及时整理这些杂乱无章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点拨与指引,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借助思维导图整理好一整章的结构框架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对整个单元知识复习、整理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既能让教师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